在单篇教学中以多类型任务促进深度学习

2025-02-14 00:00:00向日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5年1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深度学习

[摘 要]小学语文单篇课文教学如何有效落实学习任务群,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在单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方分析中对标任务类型、在学习重难点上寻求真突破、在落实任务中促进深度学习,让学生在多类型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深度学习,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单篇教学;学习任务群;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5)01-0080-03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的施行,学习任务群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篇课文教学如何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得到有效落实。教师需要从语文课程性质、教材编写意图出发进行思考,并对照语文新课标深入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特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多种类型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新增课文《长城》为例,探索以多类型任务有效开展单篇课文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与路径。

一、在多方分析中对标任务类型

单篇课文是教材中最活跃的因素,既承载着单元学习的任务目标,又与单元内其他板块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单篇课文内容转化为学习内容,以有效对照语文新课标推出的不同学习任务群,明确单篇课文教学的转型方向。

(一)分析基础学习内容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无论是阅读还是表达,其基础都是识字与写字。《长城》编排在四年级上册,对应语文新课标中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等。作为一篇精读课文,《长城》一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都是10个,其中识写同会的字有4个,词语表中要求学习的词语有13个;同时,文中出现的比喻句、关键句等也值得学生学习、理解、积累与运用,这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需要挖掘的基础学习内容。

(二)分析重点学习内容

一篇课文的学习重点通常由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决定,教师可以通过研读单元页、泡泡提示语、课后练习、交流平台等助学系统确定。《长城》所在单元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为人文主题,以“借助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需要收集资料,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语文要素。其中,“借助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修订教材时新增的语文要素。编者这样安排有效对接了三年级学习过的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意思的方法,使语文学习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属于长线安排的语文要素。在三年级主要学习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在四年级集中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等;到第三学段则上升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长城》一课位于这一长线的中间,在学习时需要瞻前顾后。例如,在研读课后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中,学生知道“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就是课文的关键句,并围绕这一关键句,通过提取、整合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清楚得体的表达,从而实现借助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这种阅读策略方面的学习内容,对应的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三)分析独特表达内容

《长城》一课的介绍意味很重,但它并不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此外,《长城》一文独特的语言表达充满了魅力,能够让人入情入境,值得进一步揣摩、品读与赏析。首先是课文开篇的比喻句。四年级学生学过很多比喻句,但开篇的“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一比喻句仍然值得品读。一是喻体十分贴切。龙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体现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腾飞精神,而长城自古以来就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屈、坚不可摧的顽强精神,因此有形的长城和中国人心中的龙图腾的结合,进一步凸显了长城精神。二是化静为动的表达。长城本身是静态的,但在“蜿蜒”与“盘旋”的上下翻飞态势中,长城的雄伟壮观与长龙的神采飞扬融为一体,体现出长城的雄伟气魄,也为讴歌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作了铺垫。这部分内容对应的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其次是结构与建材的介绍。课文第2自然段在介绍长城墙顶的构造特点时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适合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画出示意图,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对应的是“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

二、在学习重难点上寻求真突破

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必然存在重难点,重难点的突破就是教学价值的实现。为此,教师应先从实际学情出发,找准学生学习的瓶颈,再寻找适宜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扫清学习的障碍,使学生真正获得发展。

(一)挖掘基础内容中的重难点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在识字与写字上,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挖掘学习的重难点。《长城》的基础学习内容中要求会认的字有10个,而课文中注音的字有15个,其中“嘉峪、蜿蜒、魄”这5个字没有列入会认的生字范围。这5个生字不仅会影响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它们所在的句子还是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于10个要求会认和10个要求会写的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预学单自主学习,通过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进行识写,提高独立识字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认识“砖、垛、堡、仗”等字;从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出发,确定本课难认、难写的字,并互相交流需要注意的点,如难认的字“峻”,右边与“酸”相同,容易误读等,难写的字如“隔”,右下容易多写一横等。这些基础内容中的重难点,如果学生不在学习中进一步夯实,就有可能以易错点的形式出现在之后的学习中。

(二)揭秘关键内容中的重难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包含两方面要求:一是找到关键语句,二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找关键语句方面,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在一段话中找关键语句,而本单元需要在一篇课文中找关键语句,难度显著增加:一是一篇文章中疑似关键语句的句子较多,需要学生比较辨析才能确认;二是全篇中关键语句的位置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学生反复阅读与比较才能把握。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方面,在本册第四单元中学生学习了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而本单元则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主要内容,二者不能直接进行方法迁移。

在本课中,一些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有难度:一是开篇统摄全篇的比喻句,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其作为比喻句来理解,没有深入理解其含义;二是课文介绍的长城的结构特点,需要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结构图,这种逆向转化对学生来说也是有难度的;三是长城作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还有其他许多值得介绍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资料,以加深对长城的认识。

(三)确定指向任务的教学目标

通过梳理、分析课文学习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一是通过自主学习会认、会写的生字,注意互相交流识字、写字中有难度的字及其学习方法,学习课文中其他注音字,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二是朗读课文,读出对长城的自豪感和对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通过比较的方法确定指向全文的关键语句,并围绕关键语句提取关键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是深入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理解开篇比喻句的内涵与作用,并将第2自然段对长城结构的文字描述转化为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四是根据课后提供的大运河资料卡,结合课文中介绍长城的内容,为长城制作一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卡。

三、在落实任务中促进深度学习

《长城》一课主要采用了介绍与描述相结合的表达策略,兼具主观与客观表达。基于本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要求,教师可创设“向全世界小朋友推广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争做长城小讲解员”的真实学习情境,并通过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一)长城知识乐梳理

长城小讲解员需要向全世界的小朋友讲解关于长城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取仅仅依靠课文阅读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就要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1.阅读全文,从文本中梳理出与长城有关的名词,把握长城的起点、长度、外部结构名称;2.搜集长城的资料,梳理长城的修建史;3.搜集名人对长城的评价;4.尝试介绍长城的整体概况。其中,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梳理,有效落实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对课外资料的搜集与阅读、整理,涉及的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二)长城结构乐介绍

学生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如下:1.重点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文本提取指向结构名称的词语并标注在课文插图适当的位置;2.关注课文介绍长城结构的顺序,尝试画出平面示意图,小组内互相交流与补充,最后教师投屏展示优秀示意图;3.对照示意图介绍长城的结构。这些活动综合落实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和“跨学科学习”两个学习任务群。

(三)长城历史乐讲述

学生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合,并开展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1.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长城的建筑情况,教师呈现相关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的智慧与辛劳;2.搜集古代长城的建造资料,了解长城建造的起因、经过、结果,形成对长城修建史的补充;3.搜集有关长城的历史传说,选择感兴趣的传说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课文只是简单地介绍了长城建造过程中的条石搬运,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梳理和整合资料进行补充介绍。这一任务有效落实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四)长城遗产乐推介

完成这一任务,实际上就是落实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因此学生需要开展以下学习活动:1.通过阅读比较确定全文的关键语句,即课文第4自然段;2.抓住关键语句中的“气魄雄伟的工程”和“伟大的奇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从开篇的比喻句出发,注意用龙的形象介绍长城及其在世界的影响;4.为长城制作一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卡,并运用这一资料卡来介绍长城,以有效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总之,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开展《长城》一课教学,教师不可拘泥于文本内容,而应根据编者意图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多类型学习任务,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张邦业.融合多类型任务,构建儿童语文深度学习语境:以《花钟》一文的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4(15):72-74.

(责编 廖婷婷 韦 雄)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深度学习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现代情报(2016年10期)2016-12-15 11:50:53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