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读写融合教学,旨在通过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将读与写有机融合,实现读写能力的相互促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明确读写融合要点、丰富读写融合方式和提供读写融合支架等方面展开教学实践,助力学生学习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读写融合;语言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5)01-001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习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凸显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紧紧围绕“实用”这一核心理念,以关键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借助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将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呢?
一、基于任务群的活动,明确读写融合要点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实用性读写融合教学,应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促进单元阅读要素的落实,为单元习作铺垫,与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勾连,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掌握达成表达目标所必需的策略,最终实现以读促写、读写互促的目标。
(一)促阅读要素落实
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是明确地界定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开展具有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因此,读写融合应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该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在教学《牧场之国》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进行仿写,丰富文本内容”的读写结合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以动衬静的写法,通过抓住“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等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寥寥几笔便将一幅繁忙中安详、有序中默契、舒适中和谐的独特田园劳动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的精妙表达。仿写任务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单元阅读要素的落实。
(二)为单元习作铺垫
实用性读写融合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着眼于单元学习任务,为单元习作学习铺垫,促进单元习作目标的梯度达成。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以“可爱生灵”为主题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昆虫备忘录》一课时,教师可创设“探寻昆虫的秘密”的学习情境,设计“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昆虫备忘录”的读写结合任务。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说说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了解作者是从突出特点、有趣名字、独特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来写昆虫特点的。这些生动有趣的描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更多昆虫秘密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并完成昆虫备忘录,同时相机引出记录卡,关联本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这样的读写结合任务,使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就能掌握观察的方法和记录卡的填写方法,为完成单元习作奠定了基础。
(三)与《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勾连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读写融合教学要统整设计,勾连单元《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内容,让“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也具有适宜的语境。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要求学生“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选择一个话题,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如果学生只关注到“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的表达形式,在后续表达中则可能陷入内容堆叠的误区。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一内容与单元课文《宇宙生命之谜》进行勾连,设计读写结合任务。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第三自然段表达的密钥:表达的条理性,用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的表达形式说明理由;表达的准确性,在分条目说明生命存在的条件时,分别用上了“适合生物生存的”“必要的”“适当成分”“足够的”等词语来形容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表达的严谨性,每一个理由的叙述后都有补充说明,进一步阐明其必要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实用性表达方式,并将“词句段运用”的学习统整在单元学习情境中,将读写融合教学与“词句段运用”自然融合。
二、依托真实任务情境,丰富读写融合方式
(一)仿写
仍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可创设以“我的生灵图册”为主题的展览情境,建构单元学习任务群。在教学《荷花》一课时,设计“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我的生灵图册’中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的读写结合任务。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荷花的姿态美,积累“开了”“挨挨挤挤”“冒”“展开”“露出”等描写动作的词、“碧绿”“白”“嫩黄色”等描写颜色的词,以及“花瓣儿”“莲蓬”“花骨朵儿”等描写荷花的词,并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迁移仿写。
(二)缩写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虽然民间故事是文学性阅读文本,但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却属于实用性表达的范畴。为了梯度达成这一习作目标,在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简要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的读写融合学习任务,即对《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进行缩写。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课文内容进行删减、概括、改写,完成读写融合学习任务。
(三)扩写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主题为“美丽山河”,教学时教师可设计“推荐最美打卡地”的情境任务,让学生跟随课本去发现美丽的自然风光。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制作一张打卡推荐名片,将美丽的风景介绍给家人和朋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习题“小练笔”中选择一张图片进行扩写训练,并撰写打卡推荐名片的内容,为美丽的西沙群岛代言。
(四)创写
实用性阅读中的创写,是将实用性阅读与创造性写作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旨在通过阅读积累素材、启发思维,进行有目的的创作。以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为例,课文阅读提示提出两个阅读任务: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绘制导览图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和生活经验,亲手绘制导览图,设计出合理的游览路线,将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向家人、朋友介绍故宫的景点。
三、开展有效读写活动,提供读写融合支架
(一)联结整合,建构读写共生体系
为了深化读写融合,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包括选编的课文、课后习题、口语交际、习作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分析学习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读写结合融入单元整体任务中。这样通过设计前后关联、逐层推进的任务,形成环环相扣的任务链,建立起一个读写共生的体系。仍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教师可这样设计单元整体情境任务(见表1)。
(二)搭建支架,聚焦学生读写过程
语文新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支撑,以真正发挥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价值。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为《盘古开天地》写一张简介卡”的读写融合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从内容、表达和思维三个维度提供支架,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融合实践:内容性支架——通过抓住关键词提炼小标题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性支架——抓住文中神奇的地方,通过朗读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思维性支架——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故事的简介卡。这样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的读写联动活动,搭建读写融合支架,实现了阅读积累与迁移运用的统一。
(三)优化提升,落实过程性评价
实用性读写融合是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的实践活动,因此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要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致。评价量表可以呈现出具体、可观测、可评价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仍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读写融合学习任务为例,在评价是否介绍清楚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见表2)。除了评价量表,还应注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定性评价,如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等。
综上所述,教师要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明确实用性读写融合的要点,依托真实情境,丰富实用性读写融合的方式,以活动为组织形式,提供实用性读写融合的支架。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读写融合教学,紧紧围绕“实用”这一核心理念,将读与写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学习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黄滢.学习任务群、读写融合视域下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23(36):38-40.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