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2024-12-31 00:00:00马小丽
数学之友 2024年22期
关键词:思考能力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还让学生在知识储备和心理方面留白,使学生思维有发散的余地,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数学知识的迁移,更新教学方法,重视问题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考能力;情境创设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项关键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针对现有的课堂教学现状,结合教材的特色以及学生的认知成长阶段,合理规划教学活动.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议题,详细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并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1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1.1 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的时期.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得它有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学习的热爱.一旦这种热情被点燃,学生就能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踏上发现新知识的征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孕育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出极高的学习热情.[1

1.2 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数学学习不仅是“死记硬背”和“机械解题”的过程,更是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刻探究,对数学内涵的精准把握,以及将数学知识巧妙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针对这一状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做能够激励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通过深思熟虑来揭示数学的核心,进而将这种理解融入个人的知识体系.最终,在持续的思考实践中,学生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高效吸收和学习.

1.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含义,其核心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传授基础学科知识,更应着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培育并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仅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途径.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缺乏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框架内,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却未能得到充分彰显.在课堂交流互动环节,部分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他们更习惯于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剖析,这种做法虽然详尽,却无形中为学生的思维设下了边界,局限在了既定的教学框架之内,从而减少了学生独立思索的空间与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陷入一种思维定式之中,使其缺乏主动探索与独立思考的动力.

2.2 教学方法亟待更新

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倾向于采用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方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使得他们错失了许多自主思考的机会,难以培养出相应的能力.不仅如此,传统教学还过分地强调解题技巧与应试训练的重要性,却对数学这一学科的精髓及其独特的思考模式有所忽视.数学作为一门严谨且富有逻辑性的学科,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一重要方面却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重视.

2.3 教师未开展充分引导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实情况是,部分教师未能充分领悟这一深刻内涵,他们更多地将精力倾注于知识的传授之上,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授学生独立思考的技能这一更为重要的任务.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各个知识点,而未能真正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内涵与逻辑.更为严重的是,学生缺乏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无疑是对他们思维发展的一种极大限制.

3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策略

3.1 关注知识迁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才是发现知识学习最佳途径的主角,而这种发现和理解往往也是最深刻的,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内部的规律、性质等要点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学生自主的建构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把已有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 “平移” 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学生在联想、讨论后给出答案.拉抽屉的时候,抽屉是平移.在黑板上推动粉笔盒,粉笔盒也是平移.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提问学生“那你们想一想,这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我们数学中的图形平移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开始思考并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都是沿着一个方向移动”, 有的学生认为“移动过程中形状和大小都不变”.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平移,如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简单的图形卡片,让他们在纸上平移这个图形.教师给出移动指令“现在大家动手试试,把你们手中的图形向右平移三个格子”,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平移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关注了知识迁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联想到数学知识,又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思考、讨论和操作中主动探索平移的奥秘,提升了自己的思考能力.[2

3.2 重视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索欲

重视问题的引导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它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被鼓励去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解决方案,并通过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来验证答案.这种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了一种积极的、自我驱动的思考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安排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形成在学中问、问中学的学习习惯.[3

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旋转” 知识点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带来一个小风车并与学生进行如下互动.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风车.

师:对,现在我们观察这个风车的转动,大家想一想,风车在做什么运动?

生:旋转运动.

师:非常正确.那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大家看看风车是绕着哪里在转?

生:绕着中间的轴在转.

师:很好,这个中间的轴就是风车旋转的旋转中心.那风车是往哪个方向转的?

生:顺时针方向转.

师:没错,这就是旋转方向.现在老师把风车调为逆时针转动,大家观察有什么不同.那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怎么来确定风车转了多少?

生:可以看扇叶转了多少角度.

师:非常棒!这个角度就是旋转角度.例如,我们可以说风车的扇叶从一个位置转到另一个位置转了90度.现在大家再观察一下风车,想想如果改变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或者旋转角度,风车的转动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继续观察并思考,在这个教师提问过程中逐渐加深学生对旋转的理解.通过这样重视问题引导的教学过程,以生活中常见的风车旋转为例,让学生深入探索了旋转,提升了他们的思考能力.[4

4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关注知识迁移,更新教学方法以及重视问题引导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平移”“旋转”的教学为例,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深入的问题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路径探讨[J].数学之友,2024(12):63-65.

[2]李文鑫.在数学知识统整中提升小学生思考能力——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4(4):3-5.

[3]张晓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力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12):127-129.

[4]廖斌.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浅析[J].试题与研究,2024(24):159-161.

猜你喜欢
思考能力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语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思考实践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 13:34:37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29:28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5:0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3:22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