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单元导语是语文教材编写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需思考“单元导语”,借助研读单元导语活动,加深教师、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掌握力度,为单元教学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持。为此,教师需在教学中切实抓好依托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单元导语,实现教学优化;借助单元导语,助力语言训练;用好单元导语,指引生活教育等环节,以优化语文教学,助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品味,使其逐步养成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助力其发展成为“三有”时代新人。
【关键词】单元导语" 小学语文" 教学实效" 整体教学"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082-03
聚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会赫然发现:每一单元的起始页都有一段话,或是简单导语,或是名言警句,尽管只有寥寥数语,却能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引领,点燃学生探究单元知识、学习单元内容的兴趣,使其自主学习动力得以迸发。然而,如此精美的编写布置,却不为部分教师所理解,他们只顾埋头教书,却很少有人去深度解读这些导语,探究其中的奥秘,更奢谈引领学生去研读单元导语,感悟导语内蕴了。殊不知,单元导语对于教与学会有很深远的影响。如若教师能花费一点时间与学生共同研读导语,也许会有醍醐灌顶之感,利于学生从整体视角去解读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把脉单元语文要素,更好地建构起单元整体认识体系,让语文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依托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单元导语是单元内容首页上呈现的导语,其既能凸显单元选编教材的基本主题,让教学、学习有基本的整体性感知;又能助力教师提炼单元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较快地感知单元基本内容,提升其学习探究的愿望。故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解读导语,并依托单元导语建构单元教学目标计划,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单元教学深入,利于学生建构起较为理想的单元认知,为其阅读理解、语文思维发展提供帮助。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中第五单元教学为例,立足单元整体思考,咬定单元导语去酝酿教学细节,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势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活力。为避免学生学习思考、学习理解发生较大偏差,教师需紧扣单元导语“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引导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预习,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习联系导语,感知单元主体存在,并在深入阅读中感受山水之美,自然奇观之妙,从而提高阅读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活力满满,也让自主学习意识、自学能力得到相应的培育。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以及习作《游……》。审视单元内容,学生会从课题、课文内容初读中领略到巴金笔下那绮丽的海上日出盛景;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充满神秘色彩的金华双龙洞;七月天山不一样的魅力,颐和园的景观之美,无不令人留连忘返。随着阅读积累,“走遍千山万水、感受自然之美”的感悟会沁入学生心灵,无形中会促使其真正理解“妙笔写美景”的神奇。其间,学生还会在阅读中感知到文章语言的优美与生动,积累审美鉴赏感知。在单元具体课文教学中,教师还需借助单元导语,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对学习探究充满热情;紧接着设问,如去过哪些如诗如画的地方,把它简单地描绘出来。如此,学生更会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单元课文学习之中,努力把课文的美与生活中的美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视野不断拓展,感受美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样单元导语的激趣功能会得到凸显,对于语文学习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二、利用单元导语,实现教学优化
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是有较大差异的,尽管教材编写的专家们进行了智慧的处理与精准的分析把控,但是其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有巨大影响。这些也直接造成教师科目单元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此,紧扣单元导语,展开深入探究,充分利用导语的导教功能,补充完善既有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的革新、优化,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淀。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依托单元导语,明晰教与学的方向,一定能给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解读本单元导语——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多么美妙的话语,教师如能依托如此妙语,一定能激发学生内心那份渴望,促使其自然地、自发地走进单元课文阅读学习之中,使得学习方面更清晰,学习热情持续高涨。如果说把单一的课文呈现在教师面前,可能真的会有各式各样的教学思考,但是在导语框架下,教学思考的出发点可能会相对的统一点,指向会更明确些。
审视单元入选文章,《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结合单元导语能助力教师更好地彰显导语的工具性、指向性效用,让教学预设有更好地把控,为大单元整体教学提供方向指引。如,教师可以从《古诗三首》着眼,从《山行》中知晓“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颜色,将之与《赠刘景文》“最是橙黄橘绿时”遥相呼应,更与《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沟通起来,形成颜色、落叶、秋风较为完整的学习体系。由此延伸至单元中描绘金色秋天的水泥道,还有淅淅沥沥的雨儿,萧萧吹过的风儿,自然形成相互照应的整体。如此解读导语,一定会助力教师更好地展开单元教学,构建出系列化教学体系,引领学生走进秋天,感受秋的颜色和丰收的味道,聆听秋风吹过的声音等,不仅能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积累,基本技能养成,还能顾及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培育,培育起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让语文教学目标变得更全面,更利于学科根本使命的落实
三、借助单元导语,助力语言训练
细化单元导语导教功能之下,教师还需优化单元导语的导学功能,以此来助推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素养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尽管随着语文知识的积累,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因其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不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缺陷,使得在学习语文时出现问题,难以较快提升学习整体水平,教学质量也受到波及。故而,语文教学中,教师则可借助单元导语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促使其运用既有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以达到优化学习,提升学业水平的目的。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为例,用好单元导语指引语言训练方向,一定能助力教师把握好单元语言训练目标、发展趋势,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积累的升级,同步提高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兴趣。本单元导语是唐代王维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尽管其很优美,但是鲜有学生能真正去读好它、读透它。针对此,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诵读,共同感受导语的诗情画意,接着走进单元之中,初步阅读单元课文的标题,《观潮》感受空前绝后的钱塘江大潮,带来震撼人心的盛况;领略《走月亮》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更能欣赏到《繁星》点点的神奇……通过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学习,学生能逐渐悟出:本单元学习重点是感知山水美景的描写之法,体会一山一水中蕴含着的作者思想、情感等。
正因为如此,从带领学生研读单元导语开始,形成初步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从中更好地学习描写山水美景的优词佳句,积累起较为丰厚的学习感知,初步掌握生动形象地描写美景佳境的写作技巧,为语言学习积累、语言运用夯实基础。可见,依托单元导语,锁定语言训练方向,能提升单元语言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单元语言训练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持续发展。
四、用好单元导语,指引生活教育
用好单元导语,融合生活教育,既是教师深化课标精神促进跨学科理念的实践,又能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帮助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连接起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生活知识、语文知识涵养,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单元导语,透过导语去审视单元的每一篇文章,研读其内容,发掘生活教育的元素,并结合现实生活,用好单元导语,引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感悟生活真谛,让语文教学与生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教师需借助单元导语构建单元教学架构,利用导语深化语文教学与生活教育的联结,助力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语文知识、生活知识。本单元导语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字面上在告诫学生,学会用语文眼光去观察、思考,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学会用语言表达所见所闻,让语用意识、语用素养得到较好发展。联系单元课文,从中不难看出“生活处处皆学问”的本真。细读文本,从《暮江吟》看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再到《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直至《雪梅》中“雪”与“梅”争斗的画面,无不蕴含着生活中的道理。接下来的《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更是取材于生活,描写生活的经典文章,最后借助习作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抒写生活,表达思考,让语文学习与生活贯通起来。不仅如此,教师还需将单元导语与单元语文元素整合起来,引领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感知作者连续观察之法,学习用语言文字表达连续观察,为写观察日记积累知识、方法。或许透过单元导语“处处留心皆学问”,能助力学生更好地感知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如此能让其语文学习真切地演变为“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之旅。
五、巧用单元导语,引领美文荐读
“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提高读书品位”,是2022年版课标“课程理念”中重要理念,其与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征是高度吻合的。因为统编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荐读”三位一体的架构,其对于教师的阅读教学引导提出了新要求,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一如既往地抓实教读引导,努力将此活动做精做细,以此来带动自读习惯养成。还须借助单元导语这一新型事物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让荐读有更为广阔的前景,满足学生语文学习需求,利于他们拓展阅读视野,积累更为厚实的语言文字感知,有效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锁定单元导语“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引导学生共同研读该导语,组织必要的学习对话,借助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浏览单元课文,思忖神话故事蕴含的基本原理,让读思达一体化学习活动逐步形成。本单元涉及的课文有《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事实上这些故事的呈现仅是学生走进神话天地的引子,是点燃童话故事阅读兴趣的火种,期望以此收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针对此,教师既要细化这些故事的教读,努力让学生逐步了解阅读神话的基本策略,学会分析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等历程,从中感知故事的基本内容,感受神话神奇想象的魅力,体会故事所描绘的事情本质,感受故事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等,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神话故事的本领,初步掌握分析故事、理解故事的方法,为自读、荐读打下坚实基础。此后,随着学生故事阅读意识、本领学习深入,教师需向学生推荐系列神话故事读物,如《嫦娥奔月》《愚公移山》《希腊神话故事》,让学生在兴趣陪伴下快乐地走进童话故事的世界,以扩展学生阅读视角,丰厚其语文学习积累。
综上所述,关注单元导语在单元教学方面的隐性作用,深入探究单元导语的运用之法,使其成为教学的方向标,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拐杖,无疑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质态,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发展好学科关键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化单元导语在学习引领层面的效用,引导学生去研读单元导语,使其在短时间内融入单元学习之中,还能借助单元导语明晰学习方向,感悟单元课文内在的关联性、统一性,实现学习的最优化。其间,教师还需强化单元导语功能,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依托单元导语功能优化课堂教学,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利于学生走进文本,感悟单元中心主旨,使得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素养得到提升,学习质量获得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杨永梅.单元导语,教学之向导——巧用单元导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益[J].小学时代,2019(21):36-37.
[3]谢春红.研读单元导语" 整合主题教学——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上)教材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1(2):83-84,86.
[4]吴其炳.重视教材功能,促进语文素养提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1册第七单元为例[J].学苑教育,2021(14):73-74.
[5]陈秋源.单元导语“导”出精彩——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的细读和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7(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