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素养要求。教师需要深刻领会新高考课程改革中的理念及要求,从而推动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及能力发展。教师要促进语文课程质量的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跨学科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要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方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开拓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教师;素养提升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力量,高中语文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更肩负着塑造学生思维品质、激发创新潜能的重要使命。新高考对语文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的视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探讨新高考对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新要求,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强的学生。
一、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提升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关键作用
教师专业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高质量的语文教师不仅有能力传递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情和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教师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品格与价值观的塑造,语文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技能训练,也是一种人文素养陶冶。另外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非常重要。
二、新高考对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新要求
(一)深入了解新高考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集中于知识灌输与应试技巧的培养,新高考提倡课程改革理念则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发展。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对新高考理念和要求的深刻理解就变得非常重要。新高考所提倡的课程改革理念突出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就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只注重对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也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认识到教学的目标不能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要注重学生综合发展与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素养。新高考需要教师对多样化教学需求做出灵活处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
随着新高考对于学生素养及能力的高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肩负的使命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就给教师的素养带来了新的考验,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实践活动来指导学生学习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究精神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信息进行思考与判断,进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的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引导能力,并能设计出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多样化教学活动与案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精心设计有创见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来启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与看法,并在读、写、讲等活动中给予充分发挥的余地,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课外阅读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这几方面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语文课程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发展。为了促进语文课程质量和成效的提高,教师需重视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注重文言文的教学,而忽视现代文学作品及多元化文体在教学中的意义。新高考要求下教师要将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设计符合时代特点与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充分理解与鉴赏各种文学作品,促进学生审美水平与文学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互动性和启发性。传统语文课堂通常是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辨和探索的契机。但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发展其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增强课程实效性与吸引力。另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资源是促进语文课程效果提升的重要手段。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数字化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体验。
(四)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
随着新高考对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身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切实发展学生的上述能力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跨学科综合能力既要学生有效融合与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又要发展其实践能力,让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发展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指导与融合。语文课程中教师可通过跨学科教学内容与项目的设计来指导学生对语文学习过程中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概念的理解与探究,增进各学科间的联系与互通。如,可将历史事件或科学发现同文学作品结合起来比较分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开阔眼界,发展其跨学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又是跨学科综合能力中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可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文学创作比赛、演讲比赛等来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实际操作。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深化知识理解,又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跨学科合作项目,以促进各学科间的整合和沟通。在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时,突破学科之间的边界,推动知识交叉传递与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平台与学习机会,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师素养提升
(一)参与课程培训、研讨会等提升教学水平
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素养,必须依靠课程培训、研讨会和其他专业活动。这些活动既能帮助教师掌握最新教学理念与手段,又能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效果的提升。参与教育部门、学校或专业机构举办的培训课程使教师能够系统学习最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计等,并不断开拓教学视野。这类培训课程通常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的形式帮助教师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的提高。研讨中,教师可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沟通教学方法,讨论教育问题和启发创新思维。在与其他教师互动碰撞中,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个人及团队成长。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参与学术会议,讲座及其他专业活动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动态,扩大自身学术视野并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与水平。
(二)引入多元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信息化的今天,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不断地探索与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可将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使教师能够将知识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与参与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教师可运用项目化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合作精神。项目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发展其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也是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方式。
(三)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拓宽学生视野与认知
在如今跨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和其他科目的互动配合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同其他学科教师协作,能促进学科间知识整合。如语文教师可与历史、地理等教师一起设计跨学科的项目,让学生通过语文来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或配合艺术老师以文学作品赏析来启发学生艺术审美。这种跨学科合作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各学科间相互交融,又能激发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工作,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在跨学科合作中,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相互吸取经验教训,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学生还能在各学科教师的引导下发展跨学科思维能力与综合学习能力、扩大学习视野、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另外,跨学科合作也能给学生带来更加广泛的学习机会与发展空间。通过参加跨学科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接触不同学科领域中的知识与技能,发展综合运用知识,促进自身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例如,某高中,语文教师与数学教师合作开展了一项跨学科项目,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数学题材相关的文学作品,例如,《费马的最后定理》等,深入了解数学史和数学概念。通过这个跨学科合作,学生不仅提升了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加深了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在项目进行期间,学生完成了相关的文学阅读任务,并进行了数学知识的延伸学习,例如,了解费马大定理的历史背景和数学原理。据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在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均有显著提升,其中有超过8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数学和文学的关联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项跨学科合作不仅促进了学生学科之间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养。
(四)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出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针对这些状况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思考。教师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中发现问题,寻找改进方向,促进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例如,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与模式进行调整,让教学更接近学生实际需要,增强教学效果。课堂实践对改进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机会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这些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教师在实践探索中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及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吸引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另外课堂实践对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教师在实践探索中能够积累大量教学经验、提升问题解决与迎接挑战的能力。
新高考改革给高中语文教师素养既带来新挑战,又带来发展契机。教师只有深刻领会改革理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满足教学新要求。通过参加培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倩玉.新时代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提升策略[J].教育观察,2021,10(15):33-35.
[2]汤加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路径[J].课外语文,2021(9):68-69.
[3]黄雪晴.新时代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观——以2015-2019年《高中语文教与学》转载论文为样本[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1):86-90.
[4]刘姗姗,刘倩倩.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素养[A]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5]刘芳.新版高中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