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节选型课文教学策略

2024-08-26 00:00:00余晓玮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8期
关键词:成长小说教学策略

【摘 " 要】节选型课文是为落实课程教学目标而节取部分内容编入教材的一种特殊课文。以成长小说为例,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中编排了该体裁的节选型课文。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实施长文短教、互文阅读和篇本联读三种教学策略,努力提升节选型课文教学的效度、深度和广度,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节选型课文;成长小说;教学策略

节选型课文是为落实课程教学目标而节取部分内容编入教材的一种特殊课文,是现行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选型课文大部分选自国内外的名著名篇,通过截取、压缩或改写的形式呈现,其中融入了作者与编者的双重理解,更强调其作为“课文”的功能以及为教学服务的价值。

以成长小说为例,统编教材中此类体裁的节选型课文主要集中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具体为《小英雄雨来(节选)》《芦花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些课文中的主人公与小学生的年龄相仿,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此外,课文节选的故事情节想象力丰富、语言叙述风趣幽默,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故笔者聚焦成长小说,围绕教材中的两个相关单元,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节选型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长文短教,提升效度

统编教材中,节选型课文篇幅长、人物多、情节杂,教学难度大。与之相对,课堂的教学时长却是有限的。因此,这类课文的教学不能兼顾人物、情节、环境,而应化繁为简,突出重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度。

(一)紧扣语文要素,定位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为单元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节选型课文时,教师要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导向,基于单元语篇间的内在联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从而有选择地教,有重点地教,把长课文教短。

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以及“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基于此,《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著的内容梗概,了解其主要内容,并对人物作出简单评价。《骑鹅旅行记(节选)》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的多面性格,并能学写故事梗概,借助目录标题猜读情节。《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课的教学则进一步要求学生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人物作出多元评价。由此,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对节选型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学会把握原著的主要内容,并对人物作出评价。

(二)划分课文内容,厘清内在联系

节选型课文的字数多,所涉及的信息较为庞杂,学生难以把握主要内容。为此,教师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借助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化繁为简,将长文读短。

以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课后习题,学习列小标题,运用多种形式更换小标题,并迁移方法自主概括小标题,从而明晰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课文各个部分之间并非割裂的关系,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为此,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探寻每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看似分散的事件关联起来,从而形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在《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中,第一部分讲述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这为后文“雨来没有死”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则写雨来“上夜校读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正是这驱使雨来“掩护李大叔”“智勇斗鬼子”,从一个普通孩子成长为抗日小英雄。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厘清这些事件之间的关联,进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把长文读短。

(三)体悟故事细节,品析人物形象

小说中往往都有一个突出的人物形象。在教学成长小说时,教师需要从繁杂的内容中选择最能展现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成长的关键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聚焦细节,以小见大,实现长文短教。

比如,《芦花鞋》一文中,关于小说灵魂人物青铜的细节描写散落于各处,像青铜非常仔细地挑选芦花,青铜把脚洗得干干净净才穿上芦花鞋,青铜没有因为别人很想买鞋而涨价,青铜忍受寒冷脱下芦花鞋给没买到的人。最具感染力的是描述青铜分别将左脚、右脚从芦花鞋里拔出来的这一处细节。两个“拔”字,一方面写出了冰天雪地之中,暖和的芦花鞋对光脚的青铜来说具有的强大吸附力;另一方面表明青铜宁愿挨冻,也要卖出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不仅仅是为了钱,更多的是为了满足陌生人的心愿。由此,一个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而文章最后“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中的“笑了笑”这一细节,更是直接表现出青铜帮助他人后的快乐,让读者看到即便生活穷苦,他依然乐观、善良,于苦难中彰显人性的光辉。教学中,抓住像这样体现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进行品读赏析,有助于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丰盈内心世界。

二、互文阅读,挖掘深度

节选型课文虽然独立成篇,但与原著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孤立地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因为背景的不完整、内容的不连贯,对课文产生片面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节选型课文时,要适时开展互文阅读,引导学生走进特殊年代,理解情节内容,多维认识人物。

(一)链接式互文,走进特殊年代

统编教材中节选的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好几个都是在特殊的年代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成长经历是另一个社会的缩影。雨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火中成长起来的;青铜、葵花生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彼时国家物资匮乏,百姓温饱难继;而鲁滨逊则在荒无人烟的荒岛上,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这些人物的成长背景都与当下小学生的生活截然不同。加上节选型课文打破了原著的完整性,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跟学习课文所需的背景知识之间势必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教学时需要通过链接原著中关于社会背景的直接或间接描述,引导学生开展互文阅读,带领学生走进特殊年代,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拉近他们和课文主人公之间的距离。

《小英雄雨来(节选)》的开篇写道:“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这里的“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教学时,如果能及时链接“晋察冀边区”的相关资料,使学生明确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并适时链接原著中还乡河一带的村民们在村道上埋地雷,且平时也背着枪支等片段,就会更有助于学生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底层人民“全民皆兵,时刻准备与鬼子战斗”的生存状态,明白抗日根据地是革命时期全民族长期抗战的坚强阵地,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英雄雨来的成长环境。

(二)还原式互文,理解情节内容

统编教材中的成长小说作为原著的节选,其情节被极大地压缩和精简,文本内容的连续性被破坏,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学时需将节选的课文还原成原著的内容,与课文形成对照,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阅读,深化学生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芦花鞋》一课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全书共九个章节,课文选自其中一个章节,讲述的是青铜一家面对苦难乐观生活的故事。但仅从课文内容来看,文中并没有太多关于苦难的直接叙述,甚至其中关于青铜、葵花采摘芦花,全家人编织芦花鞋的文字,带给人积极、温馨的感受。然而,学生如果不能感知青铜一家生活的清贫,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青铜为什么要冒雪卖鞋,甚至将自己的鞋也卖给别人等内容。对此,教师可将课文节选时被删减的部分进行还原,让学生读一读原著中关于青铜一家生活清贫的描写。比如村长看到青铜一家人时说的话和做的动作,或是爸爸妈妈想让兄妹俩上学,把木盒里的钱倒出来数了又数的情景。有了这些原著内容的补充,不仅能弥补学生的认知盲点,还能为他们理解人物行为,体会成长的意蕴提供有力的抓手。

(三)重构式互文,多维认识人物

统编教材中的成长小说只节选了原著中的一部分,由于篇幅的限制,其呈现的人物比较单一、片面。因此,教师教学时有必要回归原著,对相关文本进行重构,引导学生从多维视角认识人物,更加全面、辩证地评价人物,构建起鲜活、多元的人物形象。

以《骑鹅旅行记(节选)》一课为例,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后,往往会对人物形成片面的认知,认为尼尔斯是个调皮捣蛋、飞扬跋扈的“顽童”,由于没有兑现诺言,变成了弱小无助、一无是处的小人儿 。然而,从课前的学习提示可知,在课文节选的片段之后,还有“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等重要情节。这些才是《骑鹅旅行记》原著中最主要的内容,即在鹅背上开启的奇妙旅程。尼尔斯也正是在这样神奇的旅行中,遇到了领头雁阿卡、大白鹅莫顿等伙伴,内心逐渐丰盈起来。他会因为没能拯救海底城市而感到伤心愧疚,也会为了帮助大学生找回手稿,而宁愿放弃变成人的机会。在这些情节中所展现出来的尼尔斯的人物形象,与节选部分截然不同。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回归原著,在完整的情节里认识人物,才能看到尼尔斯正直、善良和勇敢的一面,对其形成立体、全面的认识。

三、篇本联读,拓宽广度

节选型课文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读懂这一篇上,而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点”及“面”,带领学生走进一本书甚至一类书,从而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一)以篇链本,习得方法

学习节选型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单篇文章的阅读产生阅读兴趣、习得阅读方法,得以独立进行整本书阅读。为此,教师在教学节选型课文时,需要适时地链接原著。其一,可以在探秘情节发展时链接原著。学习《骑鹅旅行记(节选)》一课时,学生会产生“尼尔斯变形前究竟是怎么对待动物的”“骑鹅飞上天后又会有怎样奇特的经历”这样的疑问。此时,教师可链接原著中的相关章节,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读完整本书。其二,可以在学习语言表达时链接原著。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梗概部分时,教师可引入原著,让学生对比梗概与原著的差异,学习如何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运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筛选、概括整本书的内容,习得相关阅读方法。其三,可以在借助目录预测故事情节时链接原著。在学习《骑鹅旅行记(节选)》一课时,教师可出示小说的目录,引导学生预测“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两个故事可能神奇在哪里,并让学生发现这是一部融地理、历史、文学于一体的趣味百科全书,从而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以本固篇,提升能力

在学生经历了单篇扶着读的过程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整本书。在第三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把书读薄,形成概括能力,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整本书阅读。一是让学生绘制情节图,梳理故事情节,并尝试写故事梗概,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二是举办交流会,组织学生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使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现思维碰撞,拓展思考问题的角度,提高思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形成。三是召开图书推介会,让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概括故事大意,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阅读体会等方面向他人推荐“这本书”。由此,让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不断巩固从单篇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稳步提升阅读能力。

(三)以群拓本,发展素养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三篇成长小说均节选自外国文学名著,而这些名著均富含幻想、冒险、英雄主义等元素。为此,教师可以将三部名著串联起来进行教学,以此引导学生探寻成长小说的阅读路径。

首先,要在“求同”中拓展阅读的宽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每本书的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对比三本书的故事情节图,从而发现成长小说的叙事特点:都围绕主人公的历险经历展开情节,且主人公都从熟悉的家中来到陌生的环境中,经历了遭遇险境、脱险、再遇险、再脱险的过程。其次,要在“比异”中挖掘阅读的深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历险情节图,发现故事情节间的内在联系,比较人物的变化,感悟人物的成长;可组织开展“汤姆是不是好孩子”“鲁滨逊是不是英雄”等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间进行观点的碰撞;还可让学生比较阅读不同版本的书籍,感悟语言的魅力,或是与电影进行比较,从而品味出语言的张力。最后,还要扩大阅读的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成长小说,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格列佛游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从而让学生在群书阅读中,形成阅读成长小说的能力,积累阅读成长小说的经验,汲取经典文学的营养,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节选型课文的教学需要在聚焦重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原著,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阅读整本书甚至一类书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习得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进一步发展了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捷.名著阅读,从此提速远航: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想与指要[J].小学教学参考,2020(1):1-3.

[2]姚惠平,盛新凤.篇本链读,应既见“树木”又见“森林”:《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2021(14):39-42.

(浙江省建德市洋安小学)

猜你喜欢
成长小说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0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2
《女勇士》中鬼的意象分析
浅谈儿童文学的本质
皮尔?托马斯和《卑劣街区》
女性成长的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