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革命题材课文的解读和教学探微

2024-08-23 00:00:00黄彩荣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8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认识理解

[摘 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革命题材课文承担着培根铸魂的使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种”。革命题材课文体裁多样、知识面广,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是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的一项顶层设计。引导学生有序学习革命题材课文,可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探究式学习、挖掘红色资源、命制红色试题等途径,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以达成传承红色基因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革命题材课文;红色基因;认识;理解;传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2-0043-04

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必然要求……”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革命题材课文“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承担着培根铸魂的使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种”。研究革命题材课文,挖掘红色因子,为学生传递红色精神,对培育学生必备品格、使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具有深远意义。

一、革命题材课文的编排特点

统编语文教材的选文遵循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的要求。入选教材的每一篇文章价值取向鲜明,或者语言表达形象深刻,或者文本内容丰富生动,或者文章思想内涵意义非凡。在整个小学阶段,革命题材课文的编排由易到难、体裁多样,内容或者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或者是叙述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或者是颂扬革命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的一项顶层设计。

(一)循序渐进,有序深入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低年级学生偏向认知具体事物,中高年级学生逐渐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材选编的革命题材课文,在整个小学阶段随年级的升高而篇幅逐渐增大、内容由浅渐深,但知识点在年级之间紧密相扣、螺旋上升。

刚入学,学生接触的革命题材课文内容主要是革命者、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故事配有插图,增添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第一学段学生借助朗读和读图感悟文本,教师引导他们以声情并茂的方式表达对革命英雄的敬仰之情,能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年级学生对祖国还没有很明确的概念,第一次接触的课文是有图的文章——《我是中国人》。通过美图,学生能读出中国人的自豪感,身心受到熏陶,对祖国产生认同感。二年级课文主要通过毛主席、朱德、刘胡兰等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来引导学生学习革命人物的优秀品质、汲取红色精神,体会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第二学段教材文本的篇幅和内容的难易程度相应提高,学习主题主要是革命故事、爱国故事,旨在让学生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形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第二学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能从文章内容获得情感体验。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由《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这几篇课文组成。《古诗三首》表达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精神、责任担当,其他三篇课文属于现代革命题材文章,单元习作内容是通过写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整个单元内容传达爱国、责任、担当的意识,让学生在红色基因的润泽中坚定信念。

第三学段革命题材课文,主要内容是描绘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文学作品,有诗歌、小说等,旨在让学生从中感受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第三学段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认识能力有所提高,具有根据文章表达方法、借助重点词句深层次理解文本的能力。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为“革命岁月”,选编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阅读链接”是《菩萨蛮·大柏地》,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选入了爱国名人名言。在诗歌、英雄故事、名言警句的合力作用下,学生触摸文本灵魂,感悟革命岁月的艰苦:新中国是无数追求光明的英雄用鲜血换来的,应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二)体裁多样,知识面广

统编语文教材中革命题材课文的体裁呈多样化,有诗歌、散文、小说、演讲稿等,多角度反映了革命时期的生活。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既能积累语文知识、习得学习方法、提升语文能力,又能获得精神洗礼。虽然革命战争年代距离现在较为久远,但一篇篇饱含热血的文章,体裁不同、内容不同、教育价值不同,会让学生获得精神的力量。如通过《黄继光》《小英雄雨来(节选)》,学习革命英雄不畏牺牲、热血奋战的爱国情怀;通过《我不能失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革命先驱的优良品质;通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学习革命英雄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统编语文教材革命题材课文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主要描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当前残垣断壁的凄凉,课后还附上三首诗歌,分别是《七子之歌(节选)》《香港》《和平宣言(节选)》。这样设计,使单元教学显示出综合性的特点。教材拓展性的编排,融合了生活,融合了学科知识,为课堂教学创新与拓展延伸创造了契机。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查找与圆明园相关的资料,组织学生开展说圆明园的故事、展示圆明园美景、评论圆明园的过去与未来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革命岁月、铭记历史。

二、革命题材课文对学生的影响

革命题材课文是指描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等作品,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等”。学习革命题材课文,对学生成长发挥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即个体对其生活的家庭与国家的认同、维护,能够热爱并自觉承担家国责任。当代的小学生,没有体验过艰苦生活,对祖国的爱更多的是停留在言语和文字上,对家国背后厚重的历史及饱满的情感需架设桥梁才能理解。革命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担当和优良传统,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七律·长征》时,我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红军长征的故事、视频,初步感知长征过程的艰辛;然后,把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最后,运用图片、视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视听中身临其境般感受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理解颔联内容时,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目睹”五岭和乌蒙山雄伟险峻、浪和泥丸的细小;体味颈联内容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暖”和“寒”,再观看电影《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片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对比、感悟中真切体会到诗歌的含义,内心充满着对英雄的敬佩、对祖国的热爱。总之,革命题材课文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打好革命底色,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即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肯定和认同,能理性地认知、审视、发展自身文化。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源泉。爱国情怀、民族气节与革命奋斗精神等革命主题的课文,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更是中华儿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以革命题材课文引导学生度量自身、审视时代,能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引导学生从圆明园的布局、建筑、收藏的文物等方面收集资料,了解圆明园当时在世界上的地位,感受祖国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形成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小学生的精神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语文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革命题材课文对落实这些任务和目标具有其他文本不可替代的作用。革命题材的课文,不管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还是叙述共产党的理想追求,或是颂扬革命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刻骨铭心的家国情怀、勤劳勇敢的高尚品格,能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汲取这些红色文化精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勇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建设者,自觉成为革命文化的传承者。

三、学习革命题材课文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文化源于革命战争时期,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精神。以革命题材课文为介,挖掘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能够实现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的目标。

(一)探究教法,提升教学质量

革命题材课文蕴含着红色元素,包含着更深层次的育人基因。教师应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准确把握语文教育教学目标,把理想信念、品德修养贯穿语文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价值和功能;根据文本或单元学习任务优化教学方法,深挖育人要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时,我给学生布置四个学习任务:任务一,自读课文,读通读顺,结合教辅资料扫清阅读阻碍;任务二,观看《地道战》历史纪录片,查找相关音频、图片资源,理解和分析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如何利用地道作战;任务三,提炼单元学习方法,迁移运用方法;任务四,假如有外国小朋友来到冀中了解地道战情况,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小小解说员来介绍。这样教学,让学生既结合文本学习,又跳出文本自主查找资料来理解文本,受到了革命精神的熏陶。

(二)挖掘资源,拓展育人途径

教学革命题材课文时,教师可打破时空界限,结合文本内容深挖教学资源,或设计教学活动来推进教学,如开展体验红色之旅、唱响红色歌曲、朗读红色家书、品读红色书籍、观看红色影视等。拓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革命题材课文的育人价值。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主题,再现不同革命时期的故事,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教学时,根据单元学习主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带领学生体验“红色之旅”,感受革命岁月,观看红色影片、参观红色基地、撰写红色读后感等。

(三)命制试题,铭刻红色精神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评价主要在于课堂教学、作业和阶段性检测三个方面。教学评价,离不开命题检测;命题检测,能促使学生牢记知识,形成思想认识。在“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背景下,设计课堂教学习题、课后作业以及阶段性检测题,既要凸显基础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要基于语文新课标,体现学生的共性;既要遵循“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又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要利用革命题材课文中的知识点和育人因子,命制能够将知识性与红色精神融于一体的试题,让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增长知识、铭记历史,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是设计基础性习题,传递红色能量。生字词类识记训练、词语类练习、基本的句型类习题等都属于基础性习题,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奠基知识。每篇课文都有生字新词,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牢固记忆生字新词、学会运用生字新词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运用语言的基础。毋庸置疑,语言文字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人们生存必须掌握的技能。创设具体语境,融词语的记、写、运用与育人目标于一体进行训练,能够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根据拼音在方格里填上正确词语。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响应党的号召,一群逆行者踏上抗疫(zhēng chéng)[ ],驻守在抗疫(qián xiàn)[ ]。没有特效药,没有(zhǐ wàng)[ ]天上掉馅饼,而是有条不紊开展救死扶伤和科研攻关工作。三年搏斗,终于战胜病毒,(huī huáng)[ ]的抗疫成就(wén" míng" shì jiè)[ ]。新时代(mò mò wú wén)" " " " [ ]的革命者,值得我们赞叹和敬礼。

这是根据四年级上册“家国情怀”主题单元内容设计的一道习题,要求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规范地写词语。该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单元生字新词与学过词语的掌握情况,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奉献的思想意识。

二是设计探究性习题,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识。结合教学目标和实际学情,设计有温度的探究性习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利于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因材施教。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文本或单元学习内容画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把思考问题的轨迹以外显的形式呈现,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时,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提取关键词语,完善思维导图(见图1)。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又是以问题为导向探究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感知了文章内容,又形成了概括能力。

三是设计跨学科习题,当好革命文化传承人。完成跨学科习题需要联系实际,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整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付诸行动的操作能力。以革命题材课文作为范例,设置跨学科习题,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红色文化、开拓文化视野、接受革命教育。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理想和信念”,学习内容有《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以及《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课文。学习单元内容后,我设计了一份项目化作业——“我与英雄同行”(见表1),以深化单元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标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育的大背景。因此,教师应利用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革命题材课文,深挖革命理想、革命精神,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传承红色基因,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 参 考 文 献 ]

[1] 梁昌辉.学习任务,在童心中播下革命文化的种子[J]. 教育科学论坛,2022(13):41-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张立,金新亮,等.红色基因:传承机制变迁与当代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 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2):4-9,17.

[5] 张倩.“家国情怀”的逻辑基础与价值内涵[J].人文杂志,2017(6):68-72.

[6] 谢丽华,刘霞.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教育的探究[J].萍乡学院学报,2020(5):110-116.

[7] 陈先云.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文化内容的基本认识[J]. 课程·教材·教法,2023(3):89-95.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认识理解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中国市场(2016年43期)2017-02-16 13:10:58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39:35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40:03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36:3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7:22:59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