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辉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政治教师采用了一系列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这一直以来也是广大教师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在众多的创新教学方法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良好。为了有效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应合理利用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文章对高中思政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堂;情境创设;学习态度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
新课改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变过去接受式学习、机械化训练、死记硬背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分享,努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特别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理解、运用思想政治知识,确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是教师主动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具有色彩、具体形象、趣味性的场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定义,并让学生实现学习生活化,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内化成具体能力,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实用性
高中教师在布置相应的情境时,应严格遵守将情境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原则。因为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拉近学生与知识、教师之间的距离,所以在设置情境时,教师要充分地将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确保情境的实用性、高效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高中思想政治知识中的重难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情境搭建,忽略了与课本知识内容的衔接性,那么情境教学的价值也就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二)生活化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在我国各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理念不断变革的今天,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究思想政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情境化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或社会案例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或结合某一思想政治知识探究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思想政治学科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趣味性
高中思想政治相对初中阶段而言更加抽象,需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更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知识时,会感到学习压力较大。因此,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充分调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通过情境教学的形式改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氛围,让教学氛围变得轻松、充满趣味性,促使学生在遇到具体的学习问题时,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形成想参与、敢参与、愿意参与、爱参与的优良学习习惯。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意义
(一)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积极意义。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教师有效提升专业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学生在情境教学的课堂中,与教师互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相比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高,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思想政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此外,教学情境的创设还会使学生更加注重把课堂中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与自身的生活相联系,使思想政治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实际应用。
(二)打破思想政治与现实的隔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情境教学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展现某种社会文化现象,主张根据学生的现实经验和时代环境创设多元化的真实情境,由此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开展情境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目的是打破思想政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隔阂,一方面要通过情境导入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学生主动思考思想政治知识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要通过情境探究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中自主应用思想政治的方法,根据现实环境构建思想政治模型。学生尝试从思想政治的角度解决生活问题,有利于优化建模素养,为素质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高中思政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传统文化创设情境
政治教师在创设“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多元情境时,为照顾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基础,拓展的情境内容可以是对文化遗产的介绍、民俗习惯的由来等,以此降低学生对情境理解的难度。教师可以根据相关元素创设情境,在课堂上导入描绘历史古迹相关的内容,将其作为拓展方向。为了增强学生参与情境教学过程的代入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遗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教师可以选择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遗迹景观进行政治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其背后传达的文化精神。现实意义强烈的文化遗迹更能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带来的人文价值理解得更加深刻。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期间,教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环境的特点,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促进政治课堂的高效开展。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得到有效创新,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打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
例如,在教授《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点介绍不同地区文化的特点,播放地区特色文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实现高效学习。政治学科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思想与政治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除了一些政治体系、法治体系,还包括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内容,此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便于学生的深度理解。比如,在教授《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内容时,教师播放我国56个民族的舞蹈视频,再引导学生查询和收集各个民族的代表性物品,这样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政治课堂。
(三)创设课堂辩论的情境
在教学《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争议性较强的议题“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全盘接收还是一味抵制”,让学生遵从自己的本心,提出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外来文化的融入让我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应全盘接收外来文化,以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的学生则持相反意见,认为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体系造成的冲击与负面影响巨大且不可逆,尤其是一些不良文化正在侵害我国未成年人的身心,因此应坚决抵制外来文化。学生围绕争议性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与想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学生划分为正、反两方,让学生为证实自己的观点展开据理力争的辩论。这能有效激活并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辩论与思考的过程中,对外来文化的两面性形成更客观的认识,从而理解了全盘接收与一味抵制是两种极端的观点,应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合理吸收与学习有益的外来文化,扬长避短,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
(四)引入生活案例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运用数字资源与现代技术工具实施案例教学。课前,教师要准备好与课题相关的电子教案、微视频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生活案例的情境,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案例资源,基于所学与生活经验进行作答。这个过程可以吸引学生独立思考与相互交流,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新课导入的效果。
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课要求学生认识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等。基于本课的主题与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案例:以图文和微视频的方式展现我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如可以在大屏幕展现飞驰的京沪高铁列车,壮美的北盘江特大桥,繁忙的宁波—舟山港,500米口径FAST望远镜等,吸引学生积极观察,再据此提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你有哪些实际感受?”通过这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学生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打好基础,有效导入了本课程的内容。
(五)结合时政创设情境
政治学科作为与政治息息相关的学科,与时事政治的联系也十分紧密。由于时政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时政式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果。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课为例。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为此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以利用一个小游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尝试用大拇指拿起桌上的笔。通过这个游戏,学生认识到,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但建设国家还需要依靠各民主党派的力量,进而引出本课主题。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勾画的方式标出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地位和特点。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掌握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相关内容。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发现,部分学生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定义等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性知识了解得不够充分,于是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与“两会”相关的时事新闻。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和探究,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相关知识点,正确区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攻克了学习的重难点。
(六)设置课堂提问
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学习内容的难度较高,要求学生在付出时间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形成对思想政治学习内容的正确认识。在问题引领下建设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教师不仅需要关注问题如何产生,还需要关注问题与学生接触时的情境,通过为学生创造与问题相关的学习情境增加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能将问题内容与书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其学习思路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加强了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把握,进而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教师选择了为学生创建对比情境并针对学习情境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具体而言,教师为学生展示了我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当前三个阶段的社会发展现实情况,通过各项真实数据的展示,让学生明确实际变化,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优越性等,使学生在对比中不断开阔思路,全面增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把握。
(七)提升教学提炼度
当前的高考中,政治学科的考查点正由从考查能力到素养导向进行转变,突出表现为:考查目的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人;考查目标从常规性的问题解决转变为创造性的探究能力;考查情境从学科知识化转变为真实情境化;试题条件从结构良好转变为结构不良;试题要素从单一因素转变为复合因素。
教师在复习课上,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规律和试题解题的方法,增强复习课的教学针对性,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2022年湖北高考政治学科第20题,将“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关材料中进行探究,全面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知识细节掌握程度以及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进行现实表达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复习教学中,心中有方向,帮助学生掌握对同一层面的知识能够横向贯穿,对不同层面的知识能够纵向贯通,在多个知识点组成的复杂情境下,能有机整合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这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验,更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
参考文献:
[1]赫明娟. 新经济下核心素养视域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研究[J]. 财富时代,2021(09):168-169.
[2]谢天和. 解析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 新课程,2021(23):30.
[3]邓小玲,黎政良.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探析[J]. 教育观察,2020,9(31):134-135+140.
(责任编辑:石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