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报告文学学习的写作教学研究

2024-07-07 04:34曾艳燕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写作能力高中语文

曾艳燕

摘  要:文章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选取的四篇报告文学为例,详细阐述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分别从报告文学的主题、思维、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提炼,让学生在平时写作时针对性地运用,将真实发生与细致写作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报告文学;写作能力;高中语文

在新闻类文体中,被人们称为“文学的轻骑兵”的报告文学,是一种以真人真事为主,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体。《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提出:“促进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学科教学只有聚焦学科的关键能力,以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才是学科教学的要义,才能真正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注定了它与人类、与民族、与社会、与时代贴得最近,也最具前沿精神。因而,了解这种文体,阅读这种文体,运用这种文体,成为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单元任务设置中最抢眼的任务:掌握报告文学的特征和写法,并能够将这些技法运用到平常的写作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以下简称“必修上”)第二单元选取了三篇以人物报道为主的报告文学,分别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中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本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这些杰出劳动者的奉献精神,还要学习如何用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实际上,学生通过报告文学的学习,学会生动地叙述和准确评论,基础的论述写作问题就解决了。

一、在写作中凸显社会价值

(一)体现社会敏感性,融入时代性和思想性

“报告”指的是内容真实,“文学”指的是表现手法艺术。报告文学就是用文学手段来处理新闻题材,所以有人说它是“用文学形式写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最有新闻价值”诠释了报告文学的题材选择,它需要记录和书写时代,它的身上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肩负着社会职责和时代承诺。我国强劲发展的经济,需要可以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表达来呼应: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倡导的、褒扬的;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衡量的、传达的;人类人性中深刻的、共通的。红色的、历史的、世界的,就是新时代的。必修上第二单元选择的这三篇文章就显示出了这种时代特征:《喜看稻菽千重浪》记录的是得到世界认可和尊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赞颂的是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心中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记录的是受到人们爱戴和尊敬的张秉贵,赞颂的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探界者”钟扬》记录的是心怀祖国的钟扬,赞颂的是他有责任有担当,心怀祖国和人民的可贵精神。而这些时代特征、社会职责、时代承诺无一不是需要青年一代在心中有所感,笔下有所现的。

北京大学教授李杨曾经指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非虚构写作极有可能取代影响力急剧下降的小说、诗歌等‘虚构写作。”而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对青年一代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如2022年全国乙卷的《跨越 再跨越》,2022年新高考二卷《选择·创造·未来》等,要求学生感受时代脉搏,融入时代精神,以新时代的青年身份进行写作抒发。如今,高考题目提倡“青年立场”,是提倡在宏大叙事中有青年个体的微观言说,既立足“面”的广度,又落实个体“点”的深度。于是,学生无论是在平时的练笔中,还是在考场写作文时,写作的选题角度、文章的写作素材都可以从报告文学中提取。对现实社会做出及时、生动、真实、准确的反映,深入人物深处、事件的内核,报告文学可以说是写作素材积累的最好来源之一。

(二)彰显时代精神和思辨能力

报告文学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值得学习和积累,它中间具有的一些思辨角度和阐述方式,也值得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去学习仿照。如全国人民都非常熟悉的著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用了一种对比的方式来解构全文:志愿军战士们对敌人的痛恨、在战场上的勇敢与对待人民的心疼、希望保护人民的迫切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他们英雄的一面,也突出了他们柔情的一面。再如《心中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张秉贵的事迹,全是从一件件生活的小事入手,对孩子细心照顾、对买糖人的细致观察、对心有怨气的顾客的耐心疏导……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张秉贵这个人物。通过对报告文学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发现,每一篇报告文学都是以人为主的,展示了人物的精神和事件的本质。如何让阅读者真实感受到这些精神和本质,每一篇报告文学都会选择适合的讲述方式。除了刚刚说到的正反对比、以小见大外,还有由表及里、偶然与必然、推因及果、认识与实践等思辨性表述方式。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是结构方式、是文章思路,也是一种思辨能力。学生掌握了不同报告文学中通过人物事件彰显人物精神的多种方法,对问题的思考和阐述也就不会流于表面。

二、在写作中注重文字表现手法的运用

报告文学的特征“最有新闻价值”教会学生积累和使用作文素材,要有意识地挑选真实的、具有新时代精神的材料,“报告”教会学生要懂得用一些适合的思辨方式来表述,它的另外一个特征“具有文学性”旨在教会学生如何以文学手段融汇自己的主体材料,增强作文的张力。

(一)使用准确严谨的表达方式

首先,“具有文学性”的报告文学必须以“真实性”为前提,因此报告文学中的语言“信达雅”,“信”是第一位的。报告文学可以抒情,可以描写,但是在一些大事件上,使用的语言必须准确,给读者以信任感、权威感。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中,有如下一段话:

“1997年,袁隆平提出了超级杂交水稻的选育指标、株型模式和技术路线,选育一批具有超高产潜力、米质优良的亚种间苗头组合,小面积最高产量达每亩1139千克(每公顷日产107.4千克),达到了日产量100千克/公顷的超级稻产量指标。如果按年推广2亿亩计算,年增粮食可养活7000万人口。袁隆平对我说,这是对看上去表情显得十分深沉的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疑问的最有力的回答。”

这一段话中,既有大量精确数据的罗列,又有主人公袁隆平教授对“我”说的一番话。这种表述真实、准确。这些作者实地采访的内容,让读者感觉与袁隆平面对面,可信度极高。因此,在选取素材时,学生要进行甄别,选取真实可靠的材料,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数据,可以深入调查采访,取得第一手真实的素材,让文章客观、真实、准确、可信,从而更有说服力。

(二)运用报告文学中多种写作方法

其次,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底线,失真则亡。但好的报告文学还在于“雅”,也就是将想要讲述的哲理、想要赞颂的精神藏在故事中,藏在细节中,藏在人物的命运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报告文学明白文章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要想写出生动精彩的报告文学,首先要挖掘生动的细节。如《喜看稻菽千重浪》中,开篇就有对袁隆平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这么寥寥几笔,一个认真、谨慎、淡然的科学家形象跃然纸上。再如《心中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张秉贵热情对待心中有气的顾客。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采取了人物对话的形式来描述,让读者也身临其境地旁观了这个过程。可见,一篇好的报告文学需要捕捉所有与主题相关的精彩细节,包括人物对话、表情、动作、服饰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情节展开合理想象,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录了1961年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这一事件,作者描绘得十分细致,不仅有袁隆平的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还有环境描写和对稻禾的细致描摹。作者当然没有见到真实的一幕,但是他却展开了合理想象,在不影响事件脉络真实的前提下,对一些细节进行了精心描绘,这也让读者对这一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印象深刻。

结合语文教学,2023年新课标Ⅱ卷作文题目为“放松、沉淀、成长”,它源于“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让青年学生更有“亲切感”和“可触动感”,让写作有更多的可能性,指向更细致、深入内心的表达。细致表达不仅能让阅读者对文章的印象深刻,还能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增强文章的文学意味和可读性,可谓一举两得。

(三)综合报告文学中评论、抒情、叙事交织的写法

再次,语言上,学生要学会对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报告文学不是简单的叙事类文体,更不是小说,它的主要目的是真实记录、反映典型的人物、事件和社会现象。所以追求思想的含量是报告文学最重要的价值。而思想性的表述不会限于叙述这种表达方式,还需要作者去感慨、去分析。所以可以看到,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会真实地叙述、细致地描摹、真挚地抒情、理智地评论,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探界者”钟扬》这篇报告文学为例。“‘英雄少年”这一章节选择了叙述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交代了钟扬走上植物研究的过程和钟扬的性格特征;“科学队长”这一章节开篇用了钟扬自己撰写的抒情句,用抒情式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对科学事业的喜爱和执着,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味;在文章最后“生命延续”的这一章节中,作者以引用钟扬的文章和罗列钟扬工作时间的方式,理性地提出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一问题。《“探界者”钟扬》兼有纪实、好看、好读、有思想这几个特征,所以才能全文被选入语文教科书。学生在写作时,特别是考场作文,已经确定了一种文体进行写作,也要兼顾其他表达方式的合理运用,要尽力做到真实、丰富、有思想。

三、创新写作模式

一篇报告文学的结构应该精巧别致,故事不仅要合情合理,环环相扣,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还需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选择了倒叙模式,使用小标题章节,采用的是纵向加横向的结构,纵向是时间先后顺序,横向是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采用的是蒙太奇结构模式,用一个个典型的事件串联起了文章。传统文学中的顺叙、倒叙、插叙,现当代文学和西方文学中的多维叙述、时空转换等结构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体现。如当代作家李春雷的短篇报告文学《我的中国梦》,讲述的是英雄罗阳的事迹,他采用了平叙的方式进行写作。文章两条主线齐头并进,一条是罗阳的成长经历,另一条是罗阳在辽宁舰训练的活动过程,当前叙事和过往叙事结合,让读者印象深刻。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候,选择适合的结构,会使文章更生动、更灵活,增强文章的故事性、文学性、可读性和审美性。

四、结语

总之,学习报告文学,不仅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还要学习这种文体的写作特色,并运用到写作中。学生要尽可能地掌握材料,选择那些能体现时代精神的素材,选择那些真实准确的素材,如果有可能,学生要尽量自己实地观察;对同一事件多观察、多思考,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确定了材料和写作角度以后,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注意生动细致的表达;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选择适合的写作结构,能让作品更有节奏感、更有冲击力。余文森教授认为:“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其他能力都是建立在其上的。这三种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石。”通过报告文学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实际上就同时训练了这三种基本能力,也就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文学即人学”,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特别,往往是它揭示了民族共有的精神、社会共通的认识、人性共同的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艺创作提出希望:“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报告文学显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学生要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仿照它的写作模式,在个人的写作中,融入时代的洪流,争当时代的歌者。

参考文献:

[1]郑可菜. “青年立场”写作:从“说空话”到“说实话”[J]. 语文建设,2023(11):54-58.

[2]葛福安. 高考作文备考:超越“这类题”,写好“这道题”:以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四道作文题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2023(34):63-67.

[3]钟斌,张嘉星. 报告文学教学需要适切的教学文本[J]. 福建教育,2023(15):46-48.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写作能力高中语文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浅析如何写好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