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康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024-07-06 21:45邓娜陈丹丹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培智学校课程资源

邓娜 陈丹丹

摘  要:为了满足智力障碍儿童对教育与康复的双重需求,佛山市南海区星辉学校对医教结合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应用。创造性地将多学科融合,构建了“三层联动、三力合聚”的课程机制、搭建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实现了课程资源的调查研究、反馈完善、共建共享,推进优质课程资源的高效运用,提高了教师康复专业技能,补偿了学生的身心缺陷。

关键词:培智学校;康复课程;课程资源

* 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培智学校‘康教结合课程设计与实施”(课题批准号:2022YQJK1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个特殊孩子全面发展,使之回归主流社会,适应社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现有特殊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康复训练设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指出,学校应积极开发校本康复资源,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广东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网络资源平台应用,建立课程资源体系,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由此可见,从国家、省等多个层面均明确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的直接条件。在新课改背景下,课程资源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条件,是课程内容的本身,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特别是在康复训练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目标的开放性、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和评价过程的多样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因此,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康复训练课程的基本前提。

佛山市南海区星辉学校为区属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脑瘫、自闭症谱系儿童,部分学生伴有多重障碍,为高度异质而多样化的群体,其个体间差异及个体内差异较为显著,亟需康复训练。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康复学科评估体系缺乏、教学目标及内容过泛、教学方式单一、康复学科课程资源少、教师康复专业知识缺乏、学生受益面窄等问题。

一、培智学校康复课程资源的开发路径

康复课程是佛山市南海区星辉学校在充分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结合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对国家课程具体化、校本化和补充而设置的一门外围课程。为更好体现康与教的灵活结合,扎实推进医教结合项目开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教师与康复医生共同选取12名有康复需求的低年段学生建立了医教结合实验班。选取特教专业的教师和康复治疗师共同担任班主任,管理学生,开展“医教结合”研讨会,进行“双主体”教学。以实验班为平台,教师、医生协同育人,真正做到了康教结合。坚持以任务为导向,突出以功能康复为核心,围绕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从包容学生个体差异的康复课程入手,制订了课程实施方案,构建了能满足学生补偿和发展需求的课程框架。通过解读细化国家培智课标,开展教学评估,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自编校本教材,编写教学设计,进行康复训练等,形成了系列化、多元化的课程资源。

(一)开展教学评估,自编校本教材

该校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参考《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将康复目标进行细化和续写,构建适合培智学校康复训练的课程评估体系,包括粗大动作训练、精细动作训练、沟通与交往训练、感知觉训练等模块,编制出康复课程评估手册,包括22个领域、240个条目。运用评估手册对实验班学生开展教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学生的需求,设定学期目标,制订教学计划。面对康复教材缺失的情况,结合已经细化的评估项目,参照培智课标内容,自编康复训练课程校本教材,完成了感知觉训练、粗大动作训练、精细动作训练、沟通与交往训练、情绪与行为训练等五大模块校本教材的编写,共13册。教材以形象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具体的活动进行呈现,教材内容与评估项目相吻合,可以在教师对学生开展康复训练时直接运用。

(二)编写教学设计,开展康复训练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标、教材、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教学文书。编写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点。为了丰富该校康复训练课程资源库,使所形成的资源更具推广性和实用性,该校结合培智课标及自编校本教材的内容,细化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设计了涵盖粗大动作训练、沟通与交往训练等五大模块的教学活动,形成了103个精品教案,积累了大量康复训练活动和康复训练方法。

(三)融合信息技术,开发电子资源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校园以其独特的优势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为实现线上线下的探究学习,给家长提供专业的教学方法、目标、内容等支持,进而让家长能在家直接指导学生,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确保康复训练的连续性。康复团队制作了160个微课及课件,形成电子资源包,涵盖了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不同领域,提供了专业的教学方法、目标、内容等支持,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探究学习,满足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康复训练需求,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时效性。多个微课发布在中国特殊教育论坛及掌握现代特殊教育等平台中,与全国特教同行分享资源成果。在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微课二维码,为学生居家康复提供了重要保障。康复课程的资源开发一改以编纂纸质教材为基础的传统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在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引入了信息技术。

(四)聘请专家指导,探索教学模式

以专家引领,促进多学科融合。单一的康复训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康复需求,康复训练也没有达到最佳效果。该校通过聘请专家进校指导,以多样化的运动形式为载体,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探索语言、动作、情感“三融合”的三维分层分级课程,让认知、体能、技能达到同步发展,促进学生认知及语言的发展,大幅提高了康复训练课的训练效果。专家以月为单位到校开展现场指导,主要环节包括:课堂展示和课下培训。在课堂展示环节,专家指导该校开展了多节“三融合”模式下的三维分层分级康复训练课。学生的认知语言、动作、情感取得明显进步,主要体现在气息、语言清晰度、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平衡感、肌力、情绪表达等方面。在线下培训环节,多次开展康复相关培训活动及学生个案研讨,主要包括肌肉与肌张力、人体解剖学、发音方法等几个方面,丰富了教师的康复知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了详细的课堂纪实及会议记录。

(五)推动多学科融合,构建课程机制

针对康复课程评估体系缺乏、教学目标及内容过泛、教学方式单一、康复学科课程资源少、教师康复专业知识缺乏、学生受益面窄等问题,该校提出了“资源共享、多方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采取了具体、可操作和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通过开发和利用康复课程资源,将信息技术和康复教育进行融合,构建了“三层联动、三力合聚”的课程机制(如图1所示),搭建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实现了课程资源的调查研究、反馈完善、共建共享,推进优质资源课程的高效运用。

二、培智学校康复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成效

(一)为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康复训练课程作为培智课标中的一门选择性课程,由于并没有统编教材,真正在学校实施和开展时,面临着评估体系不完善、教学目标不具体、参考教材缺乏以及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不完善等问题。然而,该校康复训练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精准评估到精心制订计划再到精诚合作教学,探索了“双师协同”教学模式,建立了“三层联动、三力合聚”的课程机制,为培智学校实施康复训练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为建设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课程资源库提供了参考

在该校实施康复训练课程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康复训练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框架、评估表、校本教材、教学设计、微课、课件、会议记录等,形成线下实体教学资源库和线上教学资源库,学校康复训练课程资源库逐步完善,成果在其他培智学校、特教班得以运用。该校实现了课程资源的调查研究、反馈完善、共建共享,推进优质资源课程的高效运用,为培智学校建设康复训练课程资源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为满足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康复需求提供了支持

课程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由1个实验班扩充到4个实验班,主要为3~10岁有康复需求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服务,以满足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康复需求,学生进步明显。如进行粗大动作训练的学生在肢体平衡感、行动和大动作方面较之前有明显好转,学生能够不依靠他人辅助上下楼梯,身体摇摆及流口水现象明显减少;进行精细动作训练的学生在手眼协调方面有明显改善,基本可以自己完成抓筷子、夹菜、握笔和涂擦作业;进行语言训练的学生发音清晰度、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四)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在实施康复训练课程的过程中,在课程专家、康复医生的指导和培训下,教师丰富了康复知识,提升了康复技能,进一步积累了康复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获得极大提升,多次参与省市区内“同课异构”“送课下班”“校际交流”等活动。同时这激发了教师的探索欲望,该校教科研成果丰硕,6项成果获奖,2个课题立项,10个课题结题,14篇论文发表、获奖,20个数字资源获省市区级奖励。

三、培智学校康复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反思

第一,康复训练课程资源支持不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虽有教育政策的倾斜、学校管理者的大力支持,但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部分资源的效果呈现和推广。因而,转变课程资源开发者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加大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尤为重要。

第二,学家社协作关系尚未建立。学生成长的三个重要场域即学校、家庭、社会,本研究以学校、家庭作为资源共享的主体,尚未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协同合作的长效机制。

第三,资源云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该校线上课程资源库拥有丰富的康复课程资源,微课资源也发布在中国特殊教育论坛及掌握现代特殊教育等平台中,与全国特教同行共享。但该校所处地区特殊教育资源云平台仍处于试运行阶段,暂不能实现区内优质资源的共享和高效运用。

四、结语

总之,佛山市南海区星辉学校医教结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在目前来看是有效的、值得推广的。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该校将信息技术和康复教育进行融合,构建了“三层联动、三力合聚”的课程资源支持体系,搭建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实现了课程资源的调查研究、反馈完善、共建共享,推进优质资源课程的高效运用。另外也提高了教师康复专业技能,补偿了学生的身心缺陷,形成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支持体系。未来,康复课程资源的开发更要求学校和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依托特色项目,打造个性化课程,更新教学理念,利用资源平台,强化资源意识。

参考文献:

[1]赵雅岚,李雅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验·融合”理念下的园本课程建设[J]. 家教世界,2021(36):42-43.

[2]粟超,蓝英花. 民族地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 现代交际,2021(24):57-59.

[3]马锐雄. 从薄弱学校到国家级示范高中之路:深圳市布吉高中生本教育实践[J]. 现代教育论丛,2009(08):23-25.

(责任编辑:何田田)

猜你喜欢
培智学校课程资源
浅谈培智学校低学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
培智学校多元教育对象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
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