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苏玉
[摘 要]文章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分析了目前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提出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生活教育理论的策略,包括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倡导生活化合作学习、打造生活化教学环境、设计生活化实践活动、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以期打造数学魅力课堂。
[关键词]生活教育;魅力课堂;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4-0076-04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逻辑性、抽象性、思维性较强。因此,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有困难。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部分教师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忽略了教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导致数学与生活脱轨,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不到明显提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生活素材,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生活教育理念概述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念,其中包含三大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首先,教育的本质是为生活服务,同时生活也能服务教育,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其次,教育有改善生活的作用;最后,“生活即教育”的落实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与保证。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教育的范围。因此,教育活动不能局限在学校内,也应该涉及社会层面,将学校、家庭及社会有机结合,这样教育材料、教育方法、教育工具、教育环境都可以大大提升。学生融入社会后,会发现社会中的很多问题都蕴藏大学问,需要不断研究,就和在学校一样,任何一个难题都需要攻克。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念的方法指导。教、学、做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三者合一是一种正确的教学现象。“教”可以认为是对别人产生了好的影响,“学”就是自我感觉某些地方得到了提高,“做”是核心,是创造的过程。教师应借助实践活动展开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方法,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课堂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的改变成为教育改革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教育者们需从各个角度进行创新和改革。首先,课堂活动的多样性有待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导致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需加强。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板书或照着课件讲解知识点的方式,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互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最后,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部分教师没有寻找多样化教学工具和材料,导致学生无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这些问题使得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忽视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的教师会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不断让学生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启蒙阶段,若学生长期受到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他们的创新意识将得不到有效发展。另外,虽然在“双减”背景下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给学生“减负”,但部分教师还没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没有真正做到“减负”,学生仍然面临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压力,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三、落实生活教育理念的策略
生活教育理念就是在告诉广大教育者们,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理应为生活服务,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应当具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生活教育理念,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及心理发展特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应用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自觉性不足,且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难集中精力投入课堂中。对此,教师应注重课堂的趣味性,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创设真实有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的生活化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长度单位还没有系统的认知。教师不妨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小新去裁缝店定做衣服,裁缝师傅用手一量,小新的身长是8拃,便记下8拃,徒弟按照师傅记录的结果制作,小新来取时,他一脸不高兴地说衣服太短了!师傅责怪徒弟,明明是8拃,怎么做成7拃了?徒弟也一脸疑惑。此故事情节的展开与学生的认知发生了冲突——徒弟按照师傅记录的尺寸做,为什么做出来的衣服短了呢?经过讨论发现,原来是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的1拃与徒弟的1拃的长度不同,也就是说度量的标准不统一,导致衣服做短了。这让学生体会到了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做铺垫。
又如,射线和直线的学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与线段不同,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教师就可以构建生活情境:介绍无锡著名景点——拈花湾的夜景,随后播放拈花塔灯光秀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从拈花塔射出的光线如果可以射向无尽的远方,这个时候的光线就可以看成什么?同样,直线的教学也可以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想象将线的两端无限延长,穿过教室、学校、山川、河流、地球……这样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对射线、直线的概念本质进行深度理解,细化概念形成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
(二)倡导生活化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团体为主而开展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难免会有差异,将他们组成团体,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原本学习能力较弱、自主学习意识较弱的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在团体中收获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进行探究。
1.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尽量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力相当,以便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2.提出问题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小数加减法与分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3.交流讨论
给学生时间进行讨论,然后邀请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在听取发言的过程中进行补充或提出疑问。
4.互相评价
在各组代表发言结束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观点是否全面、论述是否有条理、是否存在错误等,具体情况如下。
(1)观点是否全面:讨论结果是否涵盖了小数加减法与分数加减法的所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论述是否有条理:讨论结果是否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论述,便于他人理解。
(3)是否存在错误:讨论结果中是否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或知识性错误。
5.综合评价
根据学生的互评情况,教师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于讨论结果正确的小组给予表扬,对于结论存在不足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6.总结归纳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和互评情况,对小数加减法与分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在小组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又能在互评环节中提高自己的批判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再是单向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讨论、争辩来达成共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引导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小组合作的应用和实践,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精心布置学习任务、开展科学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三)打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在“生活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布置富有特色的课堂作业,如先选定一个主题,再根据这个主题进行创造。
例如,二年级的学生对钟面已有简单的认知,他们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有1个大格,总共有12个大格,有一根又细又长的指针是分针,另一根又粗又短的指针是时针。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钟表始终是一个复杂的工具,钟面的构成也比较复杂。为了提升学生对钟面的认识,教师可以考虑举办一个“创意时钟Show”活动。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制作一个可以拨动指针的时钟。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制作的时钟进行拨指针和计时等活动,不仅可以复习时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学生对于时间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课后,教师还可以将部分优秀作品贴在“文化墙”上,成为班级的特色文化。像这样日积月累地学习,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会有真真切切的体会,他们会慢慢地发现原来数学是如此有趣,离自己是那么近。
(四)设计生活化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陶行知先生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创造的过程,实践活动作为连接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丰盈数学体验。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综合与实践领域,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研究“树叶中的比”时,可以设计一个主题研究活动——用数学的方式制作树叶标牌。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采集一些树叶,学生收集好树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享采集的树叶及收集到的资料,最终选出7种树叶并展示(如图1)。
问题:观察这些树叶的大小和形状,不同树叶的大小和形状有什么联系?相同树叶的形状和大小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思考:不同的树叶,形状也不同,但同一种树叶的形状是差不多的。从数学的角度看,树叶的形状可能和它的什么有关?
学生猜想树叶的形状可能与其长度有关,并通过小组合作填写项目学习研究单(如图2)。
学生求出每一片树叶长和宽的比值后,发现许多规律:同一种树叶,虽然大小不同,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很接近;不同的树叶,如果形状相似,则长和宽的比值接近;树叶的长和宽比值越大,形状就越狭长……
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树叶制作一幅精美的数学小报,真切地感受、欣赏数学美。
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自然的联系。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所得,感受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基本来自日常生活中可闻、可见、可触摸的事物,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较难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依托生活中丰富的资源,将生活中能找到的、与教材内容匹配的数学资源与教材融合,将教材中刻板的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寻找和收集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理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含义,并学会判断角的大小。日常生活中充满各种角,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如黑板中的角、红领巾中的角、多边形花坛中的角等,再鼓励学生采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各种角进行对比,学生在寻找、辨析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角的类型及大小,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总之,生活教育理念是教育的重要基石,此理念打破了传统教育理念,在启发和引导现代教学方式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就是要面向生活,给予学生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对于身处一线教育岗位的教师来说,在实际教学中要秉承生活教育理念,让生活融入数学,才能打造魅力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亚楠.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3):54.
[2] 顾兴付.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应用[J].学园,2016(9):113,116.
[3] 张冬梅.基于陶行知生活理念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研究[J].生活教育,2022(12):77-80.
[4] 林五岳.基于陶行知生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读写算,2019(18):128.
(责编 黄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