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问题情境,促进实践体验

2024-07-06 12:15谢秋云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新课标

谢秋云

[摘 要]建立大问题情境,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反思的教学方法。特级教师黄爱华“怎样把画挂正”一课,看似在讲怎样把画挂正,实际上是在激发学生真实实践体验,让学生掌握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数学知识,同时向学生传授数学思维方式。

[关键词]大问题教学;生活实践;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4-0066-03

“大问题教学”是一种以学科核心问题和基本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深入学习和反思。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解决当前课堂“小问题”造成的教学琐碎化与去学科本质化,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大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教学技能,能够准确把握学科的中心问题和根本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实施“大问题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中心问题和基本问题,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相关资料,明确学科的中心问题和基本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支撑点。(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需要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对问题的探究状态,问题情境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3)组织探究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反思与总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正确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023年,笔者在杭州“千课万人”小学数学“新课标与课堂实践”教学论坛——暨指向“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的理想课堂观摩会上,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怎样把画挂正”一课,他将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垂直与平行线”中的8页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通过设疑、试探、分享、概括以及问题拓展等环节,同时,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不仅是一堂经典的传统课堂课例,同时也是综合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秀教学课例。

一、活跃气氛: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话匣

【教学片段1】课堂引入

师:咱们是四(6)班的同学,今天来上课的为什么是你们班,而不是其他班?

生1:我觉得是因为我们班的同学数学思维比较活跃,而且很会表达。

师:你们看到我在这里给你们上课,脑子里有没有冒出类似的问题?

生2:为什么上课的老师是您,而不是其他老师?

师: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为什么上课的老师是我,而不是其他老师?

生3:因为您比较优秀。

师:谢谢你,我们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主动地思考问题。在咱们学校,像你们这么优秀的班级肯定不止你们一个,像我这样比较优秀的老师也不止我一个。但是这个舞台偏偏就交给了我和你们,这是我们之间的一种缘分。

【赏析】温暖的课堂氛围能给学生安全感,让他们积极思考。因此,在课堂伊始,黄老师通过轻松的交谈方式与学生拉近关系。黄老师巧妙地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来上课的为什么是你们班,而不是其他班”,意在表扬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且善于表达;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上课的老师是我,而不是其他老师”,旨在让学生对授课教师产生信任;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个舞台偏偏交给了我和你们”,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在课堂上相遇是一种缘分,大家都应该好好珍惜。

二、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数学学习的话题

【教学片段2】确定挂画的工具

师:这节数学课我们要讨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怎样把画挂正”。有的同学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不直接学数学、直接讲数学知识?

(板书: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师:这里有一幅画,生活中人们是怎么挂画的?我看到比较多的都是两人合作,一个人挂,另一个人指挥,比如左边低了要高一点、右边高了要低一点,这种方式容易导致两人吵架。其实,挂画研究的是画框边所在的直线和墙脚线(墙面与地面的连线)之间的关系,所以借助工具更容易挂好。这里有绳子和直尺,你会选哪个工具?

生4:我会选择直尺,绳子没有刻度,直尺上有刻度,能更精准地测量。

师:软尺和直尺,你更愿意选哪个?

生5:我会选择直尺,因为软尺太软了,直尺比较硬,边是直的,容易画线。

【教学片段3】探寻挂画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选择工具的讨论,大家知道了直尺的好处是有刻度、直的、容易画线等。现在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张白纸和一把尺子,先画一条线当墙脚线,再画一个框表示一幅画,请你把挂画的思路画在白纸上。

生6:如图1所示,我的思路是准备两把直尺,把两把直尺垂直地放,中间的距离和画一样宽,再把画放到中间,这样就把画挂正了。

师:假如需要把画挂得很高,要距离地面2.5米,你会怎么办?

生7:可以只用一把很长的尺子,把它垂直放于地面,在距离地面2.5米的位置画一个点;然后把尺子往旁边移动一点儿,用同样的方法再在距离地面2.5米的位置画一个点。

师:为什么确定两个点就能挂画?

生8: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对应画框的下边,这样就可以确定挂画的位置了。

【教学片段4】总结挂画的步骤

师:太棒了,那这个方案还可以怎么调整呢?

生9:只需要准备一把直尺,用它量出指定高度,如果尺子的长不够,就做标记,在标记上继续放直尺量,直到量出所需高度确定一个点,再用同样方法确定另一个点,然后把画挂上去就可以了。

师:看来挂画的关键是要定两个点,这两个点可以连成一条线。谁来总结一下,要定怎样的两个点,要画怎样的线?

生10:要定到地面的垂直线段长度一样的两个点,画一条平行于地面的线。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墙脚线,在墙面上,墙脚线的上边有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可以画很多条到墙脚线的线,其中最短的就是垂直线段,我们把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定义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因此我们可以把刚才挂画的步骤修改成“确定到给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画一条给定直线的平行线”。

【赏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黄老师精心设计了“怎样把画挂正”这个大问题情境,并告诉学生“能帮你做决策的知识才是属于你的知识”。在黄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挂画就是研究画框下边所在的直线和墙脚线之间的关系,然后探究挂画的方法,学生从刚开始想到的“定点→画线”,拓展到“定到墙脚线的垂直线段长度相等的两个点→根据这两个点画一条墙脚线的平行线”。

三、授人以渔:赋予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

【教学片段5】提炼全课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你学会挂画了吗?你觉得黄老师今天教你挂画,其实是在教你什么数学知识?

生11:平行、垂直、距离。

师:我们来归纳一下,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相交,如果相交形成的四个角有大有小叫相交,四个角都是直角叫垂直;还有一种位置关系叫平行,互相平行的线是没有交点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宽度不变,其中一条线上的所有点到另一条线的距离(即垂线段的长度)都是一样长的。

【教学片段6】传授思考问题的方法

师:今天这节课黄老师不仅仅是为了教你们挂画,也不仅仅满足于教你们垂直、平行的知识,其实我更想让你们知道应该怎么解决一个你不熟悉的、从来没遇到过的新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会和自己对话,问自己“我怎么把画挂正?”“我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把画挂正,就是要让画框保持平衡,什么是画框平衡?”等问题,这才是平时解决问题的真实思路和过程,第一步定目的,第二步想思路,第三步找办法。你觉得挂画步骤和思考步骤哪个更重要?

生12:思考步骤更重要。因为挂画步骤只能把画挂出来,但是思考步骤可以告诉我们思考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赏析】如果教师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教他们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那么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当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具体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从“怎样把画挂正”这个生活问题,想到要运用平行、垂直、距离等数学知识来解决,并进一步认识到可以用“定目标—想思路—找办法”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可见,这节数学课中,黄老师不仅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一个生活问题,更教会了学生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四、当堂检测: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教学片段7】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出示题目:怎么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A.和直线上一个点的连线;B.一条垂直线段;C.垂直线段的长度。

师:选A的同学举手,请放下;选B的同学举手,请放下;选C的同学举手,请放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举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点评。)

(教师播放森林运动会跳远比赛的动画片,并出示规则“跳远成绩是身体与沙池接触部分中离起跳线最近的距离”。)

师:在动画片中,怎么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比赛成绩?A.测量起跳时脚尖所在点到落地点的距离;B.测量落地点到起跳线之间的距离;C.测量落地点到起跳时脚尖所在直线的距离。

生13:选B,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师:同学们,刚才看小猴子跳远有点儿不过瘾,还是看看我们国家的运动健儿。

(教师播放运动员跳远视频。)

师:现在测量跳远成绩都是用跳远电子测量仪了,它采用激光测距技术。现如今要把画挂正,还可以用水平仪。同学们,原来用尺子量,现在用电子技术来量,科技实在是太重要了。

【赏析】当堂检测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当堂检测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第二部分是让学生了解怎么测量跳远比赛成绩,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三部分介绍了电子测量仪等电子测量技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学生的实践体验,应构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大问题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全力以赴地投入,从而激发求知与实践欲望,超越传统教材与课堂束缚,实现在真实情境中的探索与问题解决,从而既掌握数学知识,又学会解决问题方法。在“怎样把画挂正”的大问题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还能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还能够锻炼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确保他们能够从中获得真正的学习和实践体验。

[ 参 考 文 献 ]

[1] 包含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山西教育(教学),2023(5):69-70.

[2] 陆思佳,胡莉惟.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10):36-41.

(责编 杨偲培)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期待并善待学生学习中的“不安分”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
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