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分析及教育策略

2024-06-30 12:34陈书远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1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陈书远

[摘要] 我国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足,容易沉迷于网络。文章从小学生的猎奇心理、依赖心理、逃避心理和自卑心理四个角度分析了沉迷网络的原因,提出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策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心理健康检测体系,开放心理辅导,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期望通过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实施,为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沉迷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检测;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

2023年12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对容易导致沉迷的、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内容的游戏,应禁止未成年人登录”等规定,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再度引入公众视野。目前,我国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一些游戏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一键禁玩”模式,很容易被小学生破解。部分小学生甚至除了上学时间,整天抱着手机,沉迷网络游戏和短视频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自身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一、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分析

诚然,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共同原因是网络游戏或短视频具有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但表面现象背后的小学生心理原因不容小觑。

(一)猎奇心理:满足冒险刺激的感官需求

小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成长阶段,他们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而网络中光怪陆离的游戏、海量的信息和有趣的短视频等内容,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在虚拟世界的信息刺激下,他们感受到在现实世界中体会不到的乐趣。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有限,意志比较薄弱,抵挡不住虚拟世界的诱惑,容易沉迷于网络,盲目地寻求感官刺激和猎奇的感觉,从而满足心理需求。

(二)依赖心理:满足精神慰藉的心理需求

虽然我国已经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考试作为人才选拔和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仍然难以改变。学校教育或多或少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导致部分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而网络可以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如游戏、交友等,网络就成为他们放松和逃避的最好选择。当学业问题重复出现时,学校和家长会对他们施加压力,他们更渴望在网络中寻找慰藉,从而对网络形成依赖。

(三)逃避心理:满足人际交往的归属需求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和要求过高,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从不表扬和夸赞孩子,这会导致孩子长期缺乏成就感,心情失落,进而转到虚拟空间寻找、结交伙伴来获得支持,而对身边真实的人和事采取冷淡或者逃避的态度。有的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为孩子做好榜样,使得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造成同学关系紧张,甚至破裂,孩子只好从网络中寻求“避风港”,以满足人际交往的归属

需求。

(四)自卑心理:满足情感支持的安全需求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缺少陪伴。小学生如果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缺乏情感支持和安全感,会产生焦虑感和孤独感,内心变成非常脆弱和敏感,容易导致自卑的性格缺陷。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现实,心理上更加倾向于从网络世界中获得情感支持,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和亲人更重要。久而久之,他们只有在网络里得到安慰和快乐。

二、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策略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保障,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的巨大冲击,如何避免学生沉迷其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或班级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它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重要保障。

首先,开设与网络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课程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专业心理学教育方法,课程内容涵盖对网络的科学认知、对自我身心发展特点的认知、提升网络自制力、如何与人正确交往等多个方面,以提高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开设“沉迷网络需谨慎”“我和互联网共成长”“屏幕里的我”等相关课程,或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或学生代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分享,引导学生认识沉迷网络的危害,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孤独、抑郁等负面心理,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法或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其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生在习得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心理也能得以健康发展。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有效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实现全科渗透、全员参与,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设立心理健康监测平台

为了及时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监测平台。对于心理出现异常的学生,可使用监测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潜在的危机因素,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干预,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1.定期开展心理监测,排查学生的心理问题

为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班主任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告知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意义和操作方法,让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予以关注,并极力配合学校的相关检测工作。其次,学校要确保监测平台的科学性、有效性及保密性。对于平台的监测结果,及时跟踪与反馈,对于心理出现异常情况的学生,要予以重点关注。

2.建立心理帮扶机制,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建档立卡

互联网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尤为突出。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摸排分类,并为他们建档立卡,尤其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需重点关注。班主任可以通过谈话、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摸底,初步确定重点帮扶学生的名单。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记录每名需要重点帮扶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校表现、具体心理辅导工作以及辅导效果等方面的信息。针对沉迷网络而导致心理出现异常的学生,学校应对他们启动心理帮扶机制。

心理帮扶机制主要包括邀请专业心理医生到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设心理辅导热线、成立帮扶小组等,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例如,根据建档立卡学生的心理健康监测情况,学校可通过“大手拉小手”等方式成立重点学生爱心帮扶小组,从心理活动、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跟踪、引导和帮扶。在帮扶过程中,如发现个别学生存在厌学或者其他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或班主任要及时与其进行积极的沟通,帮助他们矫正不良的心理认知,逐步引导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开展心理辅导

人际交往困难、缺乏社会支持是导致学生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解决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就要指导学生端正人际交往态度,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老师可以通过团体辅导、个人辅导、现场咨询会等心理辅导形式,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敞开心扉,减少心理负担,以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辅导一般以减压小游戏为主。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四年级15名学生在心理健康咨询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以“快乐交往,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是进行“卖西瓜”的游戏,一个男生是五角,一个女生是一元。游戏开始前,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裁判站在圈内。裁判宣布游戏开始,大家全都走动起来,引导者喊:“西瓜大,西瓜圆,我家的西瓜圆又甜。”学生问:“多少钱?”引导者给出一个金额,游戏中的学生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那个数的小团队,因为人员有限,所以就会有同学落单。这实际上就是通过游戏辅导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在此次辅导中,笔者感悟最深的是,一个女生在游戏过程中因为落单而感到沮丧,这个时候很多同学发现了这个女生的情绪变化,纷纷上前安慰,或是拥抱,或是帮她擦眼泪,或是说温暖的话语,女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开导下不再感到失落,理解了他人,更使自己平静下来。

人际交往困难、缺乏社会支持是导致学生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预防和治理学生沉迷网络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能解决的,家庭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有关防治学生沉迷网络的书籍、文章或视频,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并学习有效的解决

方法。

教师还要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想让孩子沉迷网络,自己也应该少玩游戏、少刷视频,多读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于已经沉迷于网络的孩子,教师需要与父母加强沟通,让父母重视孩子的心理需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找到孩子沉迷网络的根本原因,从而共同思考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例如,如果孩子是出于好奇的心理沉迷网络,那么,教师可以指导家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现实生活中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如与孩子一起下棋、制作手工、观看科普纪录片等,引导孩子从虚幻走向现实;如果孩子是因为缺乏成就感而沉迷网络,那么,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多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习压力大、生活太压抑,在虚拟世界中才能释放,那么,教师可以指导家长给孩子减压,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定期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让孩子亲近自然,帮助他们释放压力、放松心情。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来获取知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安全地使用网络,提升网络素养。例如,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欺诈,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线上或线下的家长交流会,邀请家长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防治孩子沉迷网络。

防治学生沉迷网络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和协作。通过学习有关防治学生沉迷网络的知识、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以及组织家长交流会等,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治学生沉迷网络,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综上,科技的进步带来教育巨大变革的同时,也给教育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面对日益严重的小学生沉迷网络的现实问题,作为小学教师,我们的德育工作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为小学生建立科学、适度的网络使用环境,从而助力小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
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共享“心灵之约”
网络教育环境下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点建议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