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育人:实现班主任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向度探寻

2024-06-30 12:34李韦唯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李韦唯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有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我国迈入教育强国行列作出了明确的规划部署,而发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重要途径,但这一领域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因此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前瞻性和回顾性来探究适合中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从而更好地应对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班级育人;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研究现代化;向度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教育研究”和“中国式现代化”被紧密联结在一起,因此教育研究需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核心的核心素养文化和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育研究的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来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教育研究的现代化。但什么样的教育研究现代化能真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呢?本文将重点从教研理念、教研主题、教研技术、教研方法、教研思维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探究本土化:实现教研理念现代化

我国教育要回答的“三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决定了教育研究的目的要服务于整个国家,教育研究现代化需与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结合,服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然而,西方教育现代化的成功模板无法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勾勒出清晰的模样,我国教育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本土化理论,教育理论仍处于借鉴、创新、发展的阶段。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密码,构建着中国人深层的价值观念,如“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自我砥砺等,为现代化教育研究理念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因此,本土化的教育研究理念,需要根植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研究的理念必然来自实践,理想的中国教育研究需要立足于现实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中国地广人多,区域差异带来的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仍有待解决。而教育政策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这就形成了实践—理念—政策三者相辅相成的独特效应,不仅仅是“因地制宜”,还需要教育资源、政策的适当倾斜来实现均衡。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落地的关键是目标的细化,通过分类、分区、分层的战略对接,逐步解决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所以,“本土化”意识是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出发点,但要避免因循守旧,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实验、完善,寻找到具体的策略、手段。

加强教育理念的本土化研究,可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包括: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性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教育现代化正是通过发展教育理念、细化教育规划等措施来实现的,如我国人才培养从之前的“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变化,正体现了教育理念在不断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选择多样化:实现教研主题现代化

在全球范围内,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教育研究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研究主题影响着社会价值观的建设、社会公正和文明进步的程度,以及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而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教育实际问题如“资源均衡”“教育公平”等促进了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理念又为教育研究主题的确定提供了多样化视角,因此理念的现代化与主题的现代化需协调一致。教育主题的现代化主要指向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更加紧密地联系和反映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研究主题也应当紧跟时代,如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的内容,以不断更新的教育内容促进人才培养的多样化。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研究教育如何实现跨学科融合具有现实意义。比起单纯的知识传授,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因此,现代教育主题应突破传统学科的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储备,更是人生规划的一部分。现代教育研究主题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和准备,比如,提供职业规划、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教育研究还应设置全球公民教育、国际事务研究等课程,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

多样化研究主题的成果将成为推进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桥梁,提升国家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确立多样化教育研究主题不仅可以驱动技术革新,促进社会进步,也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当然,教育研究主题的现代化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实施,并持续进行优化和更新。

三、依托智能化:实现教研方法现代化

教育研究是教育的前景规划,要服务于国家的总体规划部署。教育研究现代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一种全球化的景观,要融入全球化的竞争与发展的潮流中来,紧跟全球化发展需求,为中国进入全球化的发展服务,所以,教育研究想要不断地引领和变化,就要有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才能更深入地去揭示教育内部的规律,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突破与应用,为教育研究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教育研究向更高效、精准、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面对面、定时教学模式为网络远程教学和学生自主选择课件学习的方式所替代,教学双方的时间、自由度都得到有效解放,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便利性。例如,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采用在线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远程学习和在线考试等功能。同时,科技发展使得教育内容可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新型技术的使用,可以让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学习管理系统,新技术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方式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教学方法。AI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为教育评价提供丰富、多维度的数据支持,并能够实时反馈给教师和家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除了依托高新尖的现代化科技外,实证研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实证研究不仅是基于教育事实进行的研究,更体现了客观、严谨的研究精神,是形成本土化教育理念的前提条件。当下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仍集中在价值层面上的理论化表达,而对现实问题的信息采集、统计分析还远远不够,常常导致教育研究不能很好地引导教育政策的制定方向,反馈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效果。实证研究是学术深化的关键一环,是理论创新的支柱,是平息争论取得共识的手段,是建立现代智库的可靠支撑。实证研究可以客观地反映现状,合理地规避教育资源的浪费,也能真正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关注科技运用、实证研究,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研究方法,任何单一的研究方法都难以反映教育真实的现状。目前,常见的教育研究方法有比较方法论、历史主义方法论、个案探究等,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教育研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需要将科技化与科学性有机融合,利用技术将事实与证据相结合,提升多样化教育研究主题实现的可能性,让教育研究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前瞻性的方法支持。

四、体现融合化:实现教研思维现代化

教育研究现代化本质上是推动一种新的教育文化的诞生,就是要通过教育研究来不断地催生中国式教育的文化体系,如中国式核心素养的文化,使得教育能够真正地、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教育研究的任何成果都只是暂时具有适切性的特点,教育研究需要随着新的需求和问题的出现而开始新的探索。因此,实现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发展应包含前瞻性和回顾性两种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二十大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两者都对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司马相如说:“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教育研究正需要这种前瞻性思维,推动教育的变革和转型,为中国现代化助力。

教育研究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更需要有独立、创新的探索意识。比如,随着学习资源的日益丰富,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教育研究现代化将体现为教学方式的个性化和精细化;AI在教育和科研中的广泛应用,将减少复杂计算在学习中的占比,教育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交流与分享、合作与竞争将日益频繁,教育资源和人才的争夺也会更加激烈,教育研究现代化要提前做好准备,构建一体化、全周期的教育体系,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个体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教育研究现代化需要具备的前瞻性思维,正是指要预见教育发展正走向普遍信息化、高度科技化、管理智能化、合作全球化、学习终身化等趋势,提前做好理念研究、主题研究、实践研究、方法研究等方面的准备

工作。

我们还需要研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回顾研究中的利弊、得失,从而对教育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也就是教育研究既要先行,也要善后。任何研究都不能缺乏必要的批判和反思,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在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也要保持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一定的独立性和距离感,始终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避免“当局者迷”带来的严重误判。所以,这样的回顾性思维是需要建立在事实证据之上的“瞻前顾后”,是一种跟踪式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等都依托于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党中央多次强调教育要培养本土化自主创新人才。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教育研究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杨小微.迈向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定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

[2]袁振国.中国教育需要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2).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
党引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勇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道路与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县域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