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助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现代化的实质与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看就是个人主体性的确立,即个人从共同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成为独立的个人、自由的主体。人,既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同时又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作为主体,只有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能担当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作为目标,只有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才能真正彰显现代化的核心价值。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现代化。可见,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现代化。如果说“改革”提供的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内部动力”,那么“开放”提供的则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外部动力”。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地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4亿中国人的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不仅深刻改变中国面貌,而且深刻影响世界格局,为世界实现现代化开辟新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高度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战略思维能力以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特点,集中体现在对战略态势判断能力上。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战略目标和战略能力的深度角逐。现在,我们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期,有许许多多的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升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关键是提升对中国和世界重大现实问题的判断力,惟有如此,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科学分析我国发展的现实条件与科学把握未来发展的可行性,明确提出了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民生、军事、外交等九个方面的任务要求和重大举措,既高瞻远瞩又积极稳妥,既具有目标导向性又具有现实操作性。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是一项“伟大工程”,更是一项“伟大事业”,作为一项“伟大工程”它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作为一项“伟大事业”它需要全民的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国家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从必要条件来看,中国只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呈现更多的现代性特质,才能真正支撑中国崛起;从发展目标来看,中国的国家发展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新征程的逐梦蓝图不仅关乎14亿中国人民的未来福祉,也将为世界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随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全面实现中国的整体转型升级。市场方面的转型升级主要是从“物质驱动”到“创新驱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方面的转型升级主要是从“人员管制型”到“公共服务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生方面的转型升级主要是从“生存性需求”满足到“发展性需求”的满足,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文化方面的转型升级主要是从片面注重“物质力量”到更加注重“精神力量”,克服“资本的冷漠、权力的傲慢、利益集团的阻碍和思想的懈怠”。从文明的高度看,“中国现代性”建构是一个全面的建构,包括經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现代性的目标建构。因为,当代中国人不仅要成为“当代历史的同时代人”,也要努力成为“当代思想的同时代人”。“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种种努力与成就,必将影响深远,极有可能开辟“一种新的现代性文明形态”。
总之,从人类文明发展维度看,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人类现代化道路不再是“单选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意蕴。
作者简介
宋静芸(198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厦门市集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副经理,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