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设计视域下的选择性必修单元教学理路

2024-06-28 09:58汤雨曦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单元教学教化

汤雨曦

摘 要:面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追求面面俱到易导致教学碎片化。逆向设计理论倡导“以终为始”,“追求理解”的教学,有利于破解这一问题。依据该理论,教师立足单元界面,制定教学目标;基于评估视角,界定教学标准;渗透逆向思维,形成教学设计。它使教学内容取舍有度,教学方法科学有效,教学立意导向深远,让历史教学在逆向设计理论指导下凸显整体感和智慧美。

关键词:逆向设计 单元教学 法律 教化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受到“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及应试惯性影响,更多追求知识点面面俱到的“教完”而忽略学生有意义的“学得”,导致教学碎片化,损害了教学的系统性和智慧美。

威金斯等学者提出“以终为始”,通过“确定预期结果;确定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1]等步骤,基于学习结果逆向设计,颇有启发意义。

选必一“法治与教化”单元以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为基点,引西方法律与教化为借鉴,探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导向。本文以该单元为对象,从单元评估起始,以第一课时为例,探寻逆向设计落地之途。

一、有的放矢:立足单元界面的目标制定

(一)依循课标与教材,确定主题,剖析结构

选必一各单元大体遵循“中国古代→世界古代→中国近现代”的思路,凸显以史为鉴、关照当下、思考未来的育人理念。具体到本单元,其导向应落脚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2]因此,笔者将本单元主题定为:理解“德法合治”的中华治道。

笔者梳理了本单元结构(图1):

第一课聚焦于:中国古代法治和教化值得传承的优秀传统。第二课要思考:西方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及中西方的差异。第三课:既要梳理新中国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回溯单元,探讨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西方优秀经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二)提炼素养导向大概念,明确单元目标

厘定单元大概念是促理解的锚点,笔者以选必一学业要求为依据,提炼出本模块的大概念组:(1)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措施是历史环境的产物。(2)完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应在传承优秀传统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合理借鉴别国优秀经验。并提炼出本单元大概念组:(1)中西法治和教化方式是各自历史环境的产物,与本文明特定历史状况相适应,也有局限性。(2)中国当代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应在坚持优秀传统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合理借鉴别国优秀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走德法合治道路。

基于此,笔者制定了单元目标(表1):

二、条分缕析:基于评估视角的标准界定

(一)围绕大概念,分层单元目标,预期学习成果

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将单元目标自上而下划分为“实现迁移;理解意义;掌握知能”,[3]据此,笔者对单元目标由浅入深分层,确定可预期学习成果。

层次一:掌握知能

层次二:理解意义

层次三:实现迁移

掌握知能是后两层目标达成的基础。理解意义指向学科重要概念和核心问题,是迁移的基本前提。实现迁移目标则聚焦“未来”,以实现知识的高通路迁移。

(二)基于理解六侧面理论,明确理解性目标评估证据

传统教学设计中,“理解”常被视为与“了解”,“辨析”等并列的概念。在逆向设计语境中,理解包含“六个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4]如何证明学生已经“理解”?需基于理解六侧面理论,分析表现性任务,形成评估依据和评估标准(表5)。

三、笃思践行:渗透逆向思维的课时设计

单元分析和目标锚定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路径和抓手。笔者以第一课时:“从礼法结合看中华法系——源流与智慧”为例,探讨逆向设计落地。

(一)本课设计思路

本课共设计四个主要环节:

环节一 “礼刑并用探缘起”:从甲骨文“礼”字出发,探寻“礼从何来?”从西周敬天保民思想着手,探讨“礼治从何而起?”分析西周量刑原则,思考“礼刑为何并用?”

环节二 “礼衰法兴析变局”:从子产铸刑书及叔向的信解析“何为‘成文法?”“何为‘法治之法?”从儒、法观点及时代背景讨论“德法之争怎么看?”

环节三 “引礼入法观潮流”:自汉至南北朝,引礼入法从政治实用手段拓展升华为文化认同,从时代潮流观“为何法中需引礼?”从《唐律疏议》入手,可知唐律礼法结合包括:四重表现、三纲秩序、二重导向和一个本质。

环节四 从中华法系发展的几个关键词入手,感悟其中的人本底色。

(二)教学片段举隅

实现迁移目标之:感悟中华法系体现的人本底色

围绕“中华法系体现的人本底色”,阐述:敬天保民、人性向善、人性趋利、人伦道德等词语中蕴含的“人本”理念。

课堂中,学生能结合所学分析词中的人本意涵。大部分学生选择“敬天保民”,“人性向善”等解读。教师侧重解释“人性趋利”亦是有别于“神本”的人本。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立足于脚下的大地和世俗的人间,中华法系有着鲜明的人本底色。

结语

通过逆向设计,以学科大概念为抓手确定单元目标,确定本单元核心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实现抓大放小、取舍科学,在教学方法选用上实现科学匹配、深度探究,在教学立意导向上凸显古为今用、面向未来。这适应了学情,渗透了历史教育的生命感和智慧美,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使命。

【注释】

[1] [美]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闫寒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8—19页。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编写组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86—187页。

[3][美]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盛群力等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24—25页。

[4] [美]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闫寒冰译,第94—95页。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单元教学教化
核心置换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多案例的汽车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研究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逆向设计在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