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波
摘 要:英国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的IGCSE(国际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是一种专门针对英国本土外的中学生举办的毕业性考试,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历史学科的考试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学科能力要求、题型与设问的分析,可为我国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材料选取、考查方式及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质疑”意识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IGCSE历史考试 试卷结构 考查内容 典型试题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一、英国剑桥国际的IGCSE历史考试概况
英国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的IGCSE(国际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是一种国际认可度较高,针对英国本土外的14—16岁中学生举办的国际考试。学生在两年内选择至少六门学科学习,并通过考试即可获得证书。[1]可以说该考试兼具毕业与升学两种功能,与我国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IGCSE历史考试每年举办两次,每次考试由两部分构成,即现场笔试和日常课程作业。现场笔试共3套试卷,即1卷、2卷和4卷。日常课程作业,一般把其视为“3卷”,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内完成一篇2000字内的历史论文,即过程性评价。两部分合计190分,并根据学生的原始分数转换为从A*—G的八个等级。
二、IGCSE历史考试的试卷(试题)[2]简析
1.试卷结构
我们以现场笔试的三套试卷为例。1卷共两部分,要求学生在A部分(核心知识)中任选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作答。在B部分(深度研究)中任选一题(20分)作答,全卷共60分;2卷只有一部分,要求在A和B两个主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50分;4卷只有一部分,要求从A—G七个主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40分。整场历史考试均为主观题。
2.考查内容(范围)
考试共需学生掌握三个部分,即核心知识A、核心知识B和深度研究。具体考查的内容和范围如下:
核心知识A:19世纪(1848—1914年):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该部分包含六个内容:即1848年欧洲革命的重要影响;意大利的统一;德国的统一;美国内战的原因与影响;19世纪欧洲国家海外扩张的原因与影响;一战爆发的原因。
核心知识B:20世纪:1919年以来的国际关系。该部分包含七个内容:即1919至1923年缔结的和约的合理性;国际联盟;1939年世界和平被打破的原因;冷战爆发的原因;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措施;1948至1989年,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1970至2000年海湾地区冲突的影响。
深度研究:只需从下列主题中任选一个:即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战;1918至1945年的德国;1905至1941年的俄国;1919至1941年的美国;1930至1990年的中国;1940至1994年的南非;1945年以来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可以看到,IGCSE历史考试只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19世纪和20世纪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及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产生影响,而我国的初中学考的涉及的知识范围则更具广度。
3.学科能力要求
IGCSE历史考试主要考查学生三种学科能力,一是识记、提取、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也是最基础的学科能力;二是利用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变化、异同和历史人物的动机、情感、信仰等对历史进行解释的能力,类似我国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素养;三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理解、评估、运用史料来描述历史的能力,类似于“史料实证”素养。尽管表述存在差异,但两国对于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依然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另外,三套试卷都对第一种能力进行了考查;1卷和4卷对第二种能力进行了考查且占比较高;2卷则重点对第三种能力进行考查。三种能力的占比约为3:4:3,这也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及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总体难度大于我国的初中历史学考。
4.题型与设问
因每套试卷都设置了许多可供学生选择的试题,且每题的设问方式相同,此处我们根据题型分类,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说明。
(1)结构问答题。该题型主要出自1卷,考生需要选择两题作答。每题均设3个小问,分值分别为4分,6分,10分。
例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由短期和长期两种因素共同引起的。
(a)描述德国在摩洛哥的行动。(4分)
(b)为什么说1914年7月奥地利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很重要?(6分)
(c)“在一战爆发的原因方面,同盟的建立比军备竞赛更重要。”你在多大程度上赞同这个观点,解释你的答案。(10分)
例2:希特勒的外交政策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
(a)描述希特勒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4分)
(b)为什么说莱茵兰的再度军事化对希特勒很重要?(6分)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多么令人惊讶?解释你的答案。(10分)
结构问答题的(a)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b)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原因的解释,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c)相比于初中学考而言,开放性更强且对学生的辩证思维提出更高要求,本类试题总体偏向于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评分标准见表1:
(2)材料解析题。该题型主要出自2卷,考生需要选择一题作答。每题均给出1段背景和7段材料,下设6个小问,总分为50分。
例:《凡尔赛和约》在当时是公正合理的吗?(因材料篇幅过长,此处只对材料进行简介)
背景材料:主要提到了《凡尔赛条约》的赔款问题及条约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材料A 材料出自一本1984年出版的历史著作,主要描述了作者对《凡尔赛条约》的评价及对世界和平起到的作用。
材料B 材料出自一本近期出版的历史著作,作者重点提出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产生的消极影响及不合理性。
材料C 材料出自1919年6月德国杂志刊登的名为《安慰》的漫画,母亲对孩子说:“当我们付了1000亿马克后,我才能给你点吃的”。
材料D 材料出自1919年9月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演讲,主要提到了威尔逊批判《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过重及美国对加入国际联盟的看法。
材料E 材料出自1921年1月刊登在英国报纸上的关于赔款的漫画。劳合乔治对布里安说:“也许我们让它落地会更好”。
材料F 材料出自1921年刊登在美国报纸上的一幅漫画。德国说:“让我们看看你能不能拿到这笔钱”。
材料G 材料出自1938年出版的《和平条约的真相》,主要提到克里蒙梭对于《凡尔赛条约》的批判。
(1)研究材料A和B,两则材料在多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运用材料来解释你的答案。(7分)
(2)研究材料C,该材料作为研究《凡尔赛条约》的证据有多大价值?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释你的答案。(8分)
(3)研究材料D,你对材料是否感到惊讶?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释你的答案。(7分)
(4)研究材料E和F,这两幅漫画在多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释你的答案。(8分)
(5)研究材料G,为什么作者要在这个时间创作这本著作?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释你的答案。(8分)
(6)研究以上所有材料,这些材料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证明《凡尔赛条约》在1919—1921年间的合理性?运用材料来解释你的答案。(12分)
就题型及设问形式看,IGCSE的材料题与初中历史学考基本一致,每个问题基本依托于材料来设问,最后一问都需学生综合所有材料来作答。都重视考查学生“史论结合”的学科基本能力。不过IGCSE的题目更加体现出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深层次考查,即对历史或材料进行合理“质疑”。评分标准见表2:
(3)论述题。该题型主要出自4卷,考生需在七个主题(十四道题目)中,选择一题作答,设问形式简洁。
例1:流水线生产对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有何影响?解释你的答案。(40分)
例2: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后,无家可归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释你的答案。(40分)
IGCSE的论述题与我国初中历史学考中的“历史小论文”题型具有类似性,但是没有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观点和主题作答。考生的答案要做到结构完整、观点明确、在阐述“原因”或“影响”时,需要提供可以证明的史实证据[3],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较强的综合性。评分标准见表3:
三、对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及日常教学的思考与启示
1.或可拓宽主观题材料的来源与种类
IGCSE试题中材料的来源和种类较为广泛,如著作、漫画、演讲、报道、论文、照片、采访等。而我国初中学考中主观题所给的材料来源及种类则相对单一(以中学教材及配套材料为主)。我们认为无论是考试还是日常教学,在符合“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可以有意识地选取更为丰富的史料,或鼓励学生自主搜寻及研究不同种类的历史材料,以期提升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及史料实证素养。
2.或可提高部分主观题考查的深度
IGCSE较为关注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度研究”,并要求考生以“历史论文”形式呈现答案,且分值较高。尽管这种命题方式牺牲了考试的部分“内容效度”,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我国初中历史学考中的“历史小论文”试题一般是根据“给定的观点或主题”表述成文,学生只需浅尝辄止地选取两个对应史实并进行简要说明即可得分。故在未来的命题中,或可在全卷中只设置一道“小论文”题,适度提高分值并单独成题。无需刻意回避“重点”,就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史实进行深度考查,或许更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史实的整体性把握及历史解释的素养水平。
3.或可强化对学生“历史质疑”意识的养成
“如果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没有强烈的质疑意识,那么,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理解历史学科整体性,因果性和发展性,也不可能对相应的历史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4]IGCSE试题通过“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两则材料在多大程度上一致?”和“材料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证明?”等设问方式来对学生的“历史质疑”意识进行考查。以考促教,在今后历史学考试题的命制中也可对个别试题仿照设问,逐渐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创设情境,调动兴趣、指导方法,鼓励学生养成勇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的态度和意识。
【注释】
[1] 参见王春姣、王旭茹、周耀庭:《英国IGCSE化学考试试题特点及启示》,《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5期,第306页。
[2] 参见[英]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Past papers,www.cambridgeinternational.org/programmes-and-qualifications/cambridge-igcse-history-0470/past-papers/,2021年6月。
[3] 参见李稚勇:《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历史学科考试论析》,《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0年第21期,第67页。
[4] 刘红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教育教学现代化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初中教育篇)(一)》,北京: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2年,第2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