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情境下劳动课程项目化设计与实施

2024-06-28 11:44倪玲玲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2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主题情境教学实施

倪玲玲

[摘要] 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基于真实情境,尝试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本文以浙教版《劳动》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有秘诀”一课为例,从情境创设、项目设置、任务驱动及评价实施等角度展现设计与实施的策略。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探索主题情境下劳动课程项目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主题情境;劳动课程;项目化设计;教学实施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主题情境下的劳动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正契合《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利用劳动知识建构起可供迁移类比的“认知—运用”模式,引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真实困境,提升面向未来的劳动素养。下面,以浙教版《劳动》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有秘诀”为例,阐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关主题情境和项目化学习的经验与思考。

一、基于主题情境,设置项目任务,满足真实需求

《课程标准》指出情境创设应“从真实的劳动需求出发……从真实的问题出发,指导学生明确劳动任务”。主题情境的设置为劳动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载体,为学生分析和解决包含在情境中的任务提供了抓手。学生于主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劳动学习的全过程,也是素养提升的全过程。

(一)依据课程内容,明确项目目标

“整理书包有秘诀”属于浙教版一年级上册项目二“养好自理好习惯”。本项目以“小书包自己理”为主题,编排了“铅笔自己削”“笔袋自己理”和“整理书包有秘诀”三个任务。本项目是学生日常劳动的体现,从削铅笔、理笔袋、理书包等多方面巩固强化,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理的方法,意在培养学生基础性自理能力。“整理书包有秘诀”要求学生能够按分区存放、分类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并养成小书包自己理的良好劳动习惯。笔者立足本项目,以“与贝乐虎快乐上学啦”为主题情境,将本项目学习任务群总目标设计如下(见表1)。

(二)建构主题情境,提炼项目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在建构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后,教师应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与经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触发问题情境中核心问题之下一系列问题的萌生。基于此,教师对本课情境加以细化——“陪伴我们一起度过欢乐幼儿园时光的贝乐虎即将来到我们班学习,老师希望班里的每位孩子都能与贝乐虎快乐交往,一起教他整理自己的文具和书包,帮助他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从而使得项目各任务之间的学习内容前后联结,形成一个整体,并以“作为一年级新生,我如何帮助贝乐虎合理整理自己的书包”为驱动性问题。

任务群中的任务应是基于劳动实践的统整性任务,促使各项目、项目与任务之间相互关联。在“与贝乐虎快乐上学啦”主题情境下,教师积极尝试结构化项目方案(见图1),创设三个子任务:任务一,龙腾虎“削”;任务二,大展虎“袋”;任务三,虎“包”并容。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重构,结合学生能力层次设计了9个学习提示,以便发挥项目方案的教学合力。

二、开发特色任务,驱动项目实施,显化真实体验

教师基于项目架构,以项目方案为指引,重构劳动任务,凝练出以“教师支持”和“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学习新模式。学生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尝试合作解决生活中的劳动问题,以提升思维表达、沟通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一)趣味化引领,激发劳动追求

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增强课堂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分析项目任务,趣味性地引入主题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劳动产生向往之情。

1.看一看,书包容量知多少。学会整理书包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知道书包内应放置哪些物品。学生通过观察贝乐虎的书包来反观自己的书包。学生之间的分享,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认识书包的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观察和反思能力。

【教师支持】播放《宝宝巴士》中《书包里面有什么》节选视频,呈现贝乐虎书包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质疑贝乐虎拿这些东西来学校是否合适,并分享自己书包里的物品。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在说出贝乐虎书包内的物品并说明原因后,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带的物品。

2.说一说,书包结构巧知晓。学会整理书包的前提条件之二,是正确认识书包结构。通过交流学习其他同学整理书包的方法,并在“夸夸我同桌收拾的书包”环节促成自省,初步了解按区域分类整理书包的理念,激发整理书包的动力。

【教师支持】指导学生将书包放到桌面,介绍自己的书包;结合教材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书包结构。

【学生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书包,并结合教材示意图正确认识书包“大口袋、小口袋、前袋和两个侧袋”的基本结构,试着夸一夸同桌整理的书包。

(二)探究性铺展,体验劳动价值

项目式学习主要是通过解决驱动性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在学生认识书包结构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尝试自主探究“如何合理地放置书包里的东西”,努力实现显性的劳动整理和隐性的劳动意识、劳动思维的有机整合。

1.分一分,学习资料巧归类。学习资料整理是书包整理的关键。教师以挑战赛为支点,从找不到书本的原因入手,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书包整理,借此,引出班内同学能快速找到书本的小秘诀。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与做,享受探究的乐趣,阶段性地总结学习资料归类的方法,有梯度地推进学习过程。最后,用刚学到的办法整理学习资料,深化学习过程。

【教师支持】教师设计15秒内在书包内寻找特定本子的活动,邀请快速找到该物品的学生分享秘诀,小结方法;学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回执等纸张的放置秘诀。教师提供必备物品:各学科课本、本子、作业纸、回执、文件袋等。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完成挑战赛,全班讨论如何分类整理不同学科、不同大小的书本,从而得出整理学习资料的方法:按科目分类,按书本大小放置,单张资料放文件袋。交流总结方法后再实地操作,对贝乐虎的学习资料进行合理整理。

2.学一学,物品归置记心间。书包里除了学习资料还有生活和学习用品,种类繁杂,学生一下子难以学会整理。此时,教师引入微课,将“学与做”重置,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驱动劳动实践走向深处。

【教师支持】邀请三位学生上台展示书包,着重介绍绳子、口罩、水杯、餐具等物品放置的口袋,引导其他学生说说喜欢谁的整理方式;教师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学习微课中整理其他物品的方法;教师拿出提前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在操作台上整理物品。教师提前在教室中间摆好操作台,并准备物品:各种书本、文具袋、文具、水杯、口罩、跳绳、回执、文件袋等。

【学生活动】三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书包,其余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归置方法并说明理由;观看微课,学习他人如何整理书包,并分组讨论如何按照微课内容将贝乐虎的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各组内推荐两名学生现场整理贝乐虎的书包,一人整理,一人解说。

通过在班级中间摆放操作台来充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行动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劳动实践中。在同伴分享和微课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书包内外的不同口袋各有用处,可根据存放物品的长短、大小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口袋进行存放。最后,通过学生的现场操作得出最佳方案,增强了学习的获得感,让操作实践变得趣味十足。

(三)序列化实施,形成劳动自觉

劳动项目的达成不能局限于“知道”,更应从情境中迁移到现实生活,让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去解决自身生活中的类似问题,真正打通学习和生活的壁垒,使学习所得在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充实。

1.记一记,收拾整齐有技巧。教材在“劳动分享”环节提供了整理书包的方法。教师为其配乐,将教材与《宝宝巴士》中《我会自己收拾书包》的曲子相结合,让劳动和音乐创造性地融合,引导学生在歌声中习得有效方法,为跨学科教学提供新的可能。

【教师支持】出示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为教材配乐,带领同学们一起学唱。教材内容修改如下:小书包,真神奇,装了书本装文具。小朋友,要牢记,收拾整齐分类放。小在上,大在下,要记牢。软在上,硬在下,不放错。随时整理好习惯,我是收拾小行家。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认读,并配乐唱,边唱边把整理的方法记到心里。

2.比一比,整理书包难不倒。劳动的本质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应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代入感。通过“争做贝乐虎的好伙伴”这一挑战,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实践,从而引出“按课表整理书包”的原则,丰富情境内涵。

【教师支持】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任务要求:先清空书包,根据课程表筛选物品,分类整理,合理装入书包,拉上拉链。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学生活动】根据要求清空书包,并按照课程表动手整理书包。

通过自主实践、同伴对比、自我修正,学生在实践操作与思维碰撞的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整理书包的技能,有的甚至成了收拾书包的小行家,能积极主动地指导和帮助他人。

三、依托评价量表,聚焦多元评价,实现真实生长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目标指向学习目标,具有“目标—实践—成果评价”的一致性。因此,劳动评价也应着眼于基础性目标和主题性目标,对学生劳动过程中展现的能力和参与劳动的态度进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真正实现评价反馈、修正、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一)多净值评价,提高劳动自驱力

劳动净值是指学生原有的劳动能力和积极性与现在的劳动能力和积极性之间的负差。基础性评价倡导学生从“劳动参与”和“劳动努力程度”两方面跟原来的自己对比,借助量表(见表2)显化自己的“增加值”。在评价当下作为的同时,更加关注未来,以便更好地涵盖劳动的全面发展指标,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怀。

(二)多要素评价,增强劳动发展力

主题情境作为劳动教学的载体,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以“主题情境+核心能力”的劳动要素达成度来设置项目学习的评价(见表3)能有效观测学生的劳动素养,引领学生进阶到更高的发展目标。

(三)多节点评价,提升劳动整合力

日常生活的劳动应当回归日常生活中去,在课堂上劳动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有限,因此需要延伸劳动时空,拓宽劳动边界。基于家校合作继续围绕“争做贝乐虎的好伙伴”这一主题,定期举行成果展示活动,适时引入评价量表(见表4),从而培育学生更高阶的劳动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新突破。

综上,基于主题情境开展劳动教育,以有意义的项目式学习为核心,以劳动实践为主体,以培育劳动素养为目标,让全过程、全方位劳动成为现实。此时,劳动超越了其本身的价值,成为另一种指向技能、指向意识、指向文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翁晓静.探索问题情境和任务驱动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2(Z1).

[2]高巍,高艳.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实施的创新路径[J].教师教育学报,2022,9(02).

[3]阮秋玲,李秋石.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劳动教育研究初探——以“发酵工程师的私人食谱”项目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1,37(04).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主题情境教学实施
基于物型课程理念构建“山水田园”劳动课程
构建家务劳动课程,让学生爱上劳动
把三颗“种子”播在每一位学生的心头
家校联手共谱劳动教育新篇章
创设主题情境 感受语文课题魅力
主题情境教学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一场及时的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