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艺术新课标?探索教育新样态

2024-06-28 03:42余雁君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育人

余雁君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实施途径,有着促进实现学校美育课程目标、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2022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艺术核心素养、艺术课程内容、艺术课程实践、艺术课程评价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为艺术课程改革和艺术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

方向。

聚焦艺术核心素养,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核心素养构建是艺术课程改革的基石,是推动艺术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选择、教育活动设计的逻辑起点,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本质属性,彰显了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育人作用。聚焦艺术课程核心素养,将艺术基本知识、艺术基本技能和艺术文化价值统整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从感知、表现、创造到理解的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实现艺术课程育人功能。

综合艺术课程内容,打破学科知识壁垒。课程内容综合化是艺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结束了自2000年以来音乐课程、美术课程、艺术课程三个课程标准并行的局面,体现出中小学“艺术课”综合性的课程设置。艺术课程内容综合化是指以音乐、美术为主线,有机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内容,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课程育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一综合化的艺术课程内容,突破了以往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分科与分化,实现了艺术各学科的融通与融合,使得音乐课程、美术课程、艺术课程由单一孤立走向多元艺术的统整。

强化艺术科学实践,推动育人方式创新。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以“创意实践”为突破口,推动课程育人方式创新,实现学科育人和实践育人。传统育人方式主要是听讲、记忆、理解等活动形式。而“创意实践”是艺术学科独特的实践方式,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聆听、欣赏、表现、编创等艺术活动,建立起对作品的深度体验与感悟。这种艺术科学实践是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中,推进艺术育人方式的变革。

探索艺术评价模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艺术课程评价在监测艺术课程质量、推动艺术课程改革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优化艺术课程实施、增强课程的育人效果,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而且重视对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等的评估。结合艺术课程的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等,全面、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推动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育人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