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设计

2024-06-28 07:06周奕奕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2期
关键词:艺术课程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

周奕奕

编者按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美育特点,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凝练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的艺术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构建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积极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引领学校美育教学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本期围绕“艺术课程改革”话题遴选优质稿件,以飨读者。

[摘要] 如何处理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教学评一致性”的提出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以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童年的音乐”一课为例,基于单元整体的视角,围绕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以实践为驱动”“以评价为阵地”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学生打造系统性、实践性的小学音乐课堂,促进以课时为单位的音乐教学,朝着单元整体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 单元整体;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艺术课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音乐、美术为主线,有机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内容,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增强课程育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鲜明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内容结构化及课程综合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将碎片化的知识内容整合为结构化的教学体系,形成单元整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评一致性是推进教学研究和改进教学实践的新视角,其核心在于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旨归,以学习目标为核心,实现教、学、评的一致。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重视艺术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教学评一致性始于教学设计,因而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单元整体设计中综合分析课程、教材、学生等要素,确定合理、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以学习目标为归宿,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将目标转变为合理的、与学生学习经验相联结的学习活动,展开序列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基于此,在单元整体视域下建构相应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路径,探讨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困境

在明确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内涵后,我们将针对本地区共同体9所学校中的46名音乐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堂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在各个教学环节都面临着挑战(见图1)。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向盘”,如果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设定不合理,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就会偏离相应的“航道”。调查表明,虽然在备课时,大部分教师对于每篇教案都会撰写教学目标,但28.3%的教师往往依赖自身的教学经验,只是偶尔翻看课程标准;72.8%的教师设定教学目标的主要参照依据,是教师教学用书或者网络教学资源;30%的教师觉得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没有从班级学生音乐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作为教学和评价的依据。由此可见,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际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且可行性不足,最终导致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难以发挥教学“指挥棒”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方法局限

以单元整体的方式组织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应注重结构化思维的培养。但是,通过研究课堂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虽然进行了单元整合式教学,却仅仅是形式上的操作,没有充分利用这种系统化的优点,常常出现教学提问分散、缺乏针对性,学习过程混乱、平铺直叙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导致学生的学习变得支离破碎,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也会受到限制。究其原因,教师过于关注表面的流程步骤,忽视了各个问题之间的内部联系,也没有根据音乐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从而使得单元整合式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呈现出填鸭式的特点。

(三)教学评价要素失衡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偏重教学过程中“教”的部分,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体验的理解和关心,从而出现了“教”和“学”之间的脱节现象,即过分强调教育内容,却因此忽视评价环节。有的教师即使有评价,但评价的方式和内容较为简单,具有单一性和滞后性,如教学结束后的统一歌唱,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针对的是班级整体,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不足。与此同时,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也发现,超过四成的教师表示“虽然教授了课程内容,但是无法确定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只关注教学行为本身,而忽略了获取信息反馈的重要性,导致他们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监控和指导。

二、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的突围之策

在整体教学的框架下,为实现小学音乐教、学、评的一致,需要跳出狭隘的单课教学视角,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统筹规划整个教学单元;要分析教学内容,提炼单元主旨,确立目标和重点,明晰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此外,在每一节课的设计中,要确保教学活动符合目标、内容呈现结构化(见图2)。下面,以人音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童年的音乐”这一单元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以目标为导向”“以实践为驱动”“以评价为阵地”,实现教、学、评的一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童年的音乐”这一单元,通过选择三种具有差异的音乐类型与风格来展示“童年”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这些歌曲对过去快乐时光的回味,同时领悟到作曲家的情感寄托。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我们遵循“用美的教育培养人才,强调艺术实践的重要性,注重课程整合”的教育原则,将之作为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关注学生的核心能力发展,积极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出“唱童年”“创童年”及“赞颂童年”三大任务,探索如何创意表达“儿童”主题作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塑造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一)以目标为导向,筑单元之基

1.立足学情视角,了解学习起点

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的前提条件是“单元目标”,而单元目标的确定需要掌握实际的学情,即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定位他们学习的起点。只有做好学情分析,才能够实现“眼中有人的教育”,否则,教学就会变成“自说自话”。

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精准度,在正式开始“童年的音乐”教学之前,笔者结合过往教学经验,以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收获,从审美感知力、艺术表现力和文化理解力等方面,对班级的实际学情做了如下的分析(见表1)。

这样的梳理是有价值的,如果忽视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学习障碍,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实际上并不能保证学习质量。

2.依托教材体系,重组单元目标

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设计,要有明确的、总体性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这是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的“主心骨”。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目标的提炼与整合时,要依托教材体系,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关注各部分知识内容的联系,展开主题梳理,找准目标定位。

“童年的音乐”单元的内容编排中,“西洋乐器”自三年级音乐教材就开始陆续出现,如键盘乐器、弓弦乐器(大/小提琴)、铜管乐器(小号)、木管乐器(双簧管),此单元编排了圆号、单簧管、大管和定音鼓四种西洋乐器;“力度记号”在前一单元“水乡”中也编排了中强和中弱,本单元则编排了渐强和减弱,因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西洋乐器和力度记号。由此,确定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的单元教学目标(见表2)。

确定了上述的单元教学目标,以“童年”为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何种程度”三个关键问题,将会对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凸显目标层次,细化课时重点

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设计落地的关键是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并且能够指导课堂教学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以课程标准为纲,以单元目标为指导,结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实际需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将教材内容统整为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每节课的素养目标和所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主线问题,配合真实情境,以便将单元目标细化分解为课时目标。“童年的音乐”单元教学目标设定在整个单元的视野下进行,由初步学会到熟练掌握,再到延伸拓展,这样有助于将教学从零散转向统一,从表面向深层发展,促使学生在系列化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以实践为驱动,育学生之能

1.预习引领,助推高效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习惯。而预习,正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第一课时《彼得与狼》的教学设计中,活动一是学生利用微课在课前自主预习。为了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在微课预习视频中增加预习任务,即“说一说你聆听乐曲之后的感想”。学生在聆听学习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并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提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批阅。

这样的预习设计紧扣“审美感知”层面的单元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主动、提前学习新知识,独立思考,学会梳理。对于教师而言,也能以动态发展的视角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各个环节进行灵活调整,开展精准教学,从而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由此实现因材施教。

2.前后勾连,实施进阶式教学

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教师要利用好大单元教学的统整性,以学生为核心,以目标为导向,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同时,要做到将自身“主导者”的教学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加强观察指导,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建议,由此达成进阶式教学,强化学习成效。

例如,在第一课时《彼得与狼》的教学中,笔者以“学生了解和体验西洋乐器,以及如何表达童年”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学习):聆听乐曲,查询与该乐曲相关的资料,了解该乐曲讲述了什么故事。

活动二(课中探究):与同学分享该乐曲故事。

活动三(课中探究):再次聆听乐曲,说一说你听到什么乐器的声音,并模仿该声音。

活动四(课中探究):乐器竞猜游戏,在“音乐大师”APP中用不同的西洋乐器弹奏出声音,其余学生

竞猜。

活动五(课后探究):使用“音乐大师”APP,选择西洋乐器进行弹奏尝试。

以上一系列活动设计紧扣“艺术表现”层面的单元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主导”的原则,主要依靠学生自我探索,使得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熟悉音乐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优化活动,促成文化理解

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将音乐审美作为主导,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并重视音乐的实际操作和创新”。基于单元整体的视角,我们需要打破传统音乐课中“对话多、活动少”“分析多、体验少”的现状,所策划的学习活动和任务都应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探索为导向,通过聚焦主题的创意实践,来串联整个教学流程。学生只有真正参与、深入学习,才能在各种音乐活动过程中有效提升音乐素养。

基于此,在《白桦林好地方》这堂课上,笔者充分运用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声势、律动、图形谱(如图3)等技巧,同时有机融合了柯达伊歌唱教学法的策略,使得学生能够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环境中逐步达到“体验音乐要素、领悟曲风特点、精通演唱技能、更出色地展示歌曲”的学习目标。

在歌曲学唱环节,笔者适时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留意乐句、音调和旋律的起伏及其重要性。通过使用新鲜而活泼的图形谱和旋律线条等来呈现,将歌曲的架构,节奏的强弱、反复和转换等多个元素有机整合在一起,以便让学生更加直接、具体地体验这些音乐元素的独特性,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白桦林好地方》这首歌曲背后,加拿大儿童的童年生活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三)以评价为阵地,增教学之效

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音乐课的评估应该全方位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重视其改善的教育效果,通过合理的课程评估,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评估已不再仅仅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或者孤立存在,而是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起着联结“教学”与“学习”的重要作用。它既能够检验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促使他们更深入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进度,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及改进。

1.锁定核心目标,前置性评价

前置性评价的特点就是“以终为始”锁定核心目标,使评价指向学、教活动确保一致性。基于单元的素养目标,笔者对关键的知识做了详尽的分析,在单元教学之前将重点知识进行细化,针对不同知识要求达到不同的水平,同时设计了单元评价量表,使得小学音乐教学各环节都能够按照“预期的结果”的顺序逐步推进、落实,做到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的核心思想。

2.贯穿学习过程,嵌入式评价

评价需要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只有落实体现真实标准的评价,使学生的学习痕迹可视化,才能像照镜子一样鲜明地呈现学生学习成果,提升反思学习成效,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仍以这一单元第二课时《白桦林好地方》的学习单设计为例(见表3)。

教师应把评估的设计与安排真正融入整个单元的教学中去,通过学习清单的形式来构建短线任务。这不仅可以给学生的独立学习提供支持和指导,也可以帮助他们强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教学核心目标。

3.关注效能提升,拓展型评价

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往往都参差不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充分展现,分类、分层布置评价作业,做到难易适中、层层递进,可操作性强;同时,拓宽评价的渠道,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评价,并强调评价主体的多边互动,让学生通过自评或互评来反馈学习的体验,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继而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不断“登高”的良性循环。

例如,笔者根据本单元内容,针对《彼得与狼》课时作业,按照“基础—实践—探究”的层次分别设计了“小歌手”“小导演”“小指挥”三个栏目的评价量表,通过多样化的审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见表4)。

实践表明,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的开展与落实充满挑战,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单个课时的教学规划方式,转而采用具有系统性的全单元教学策略,着眼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并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研究现有教材,把教材内容结构化、教学目标层级化,并将评价有机嵌入,通过有趣且富有活力的实际操作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音乐体验,从而达到教学、学习和评价的高度整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变革,对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持续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改进”过程中,教师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让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大单元设计研究——以“少年的歌”单元教学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22(04).

[2]王同丽.“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智慧课堂的变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6).

[3]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04).

猜你喜欢
艺术课程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
信息环境下中俄边境高校共享艺术课程研究
浅谈小学艺术课程对儿童价值取向的影响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浅谈舞蹈普及教育在小学艺术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单元整体教学,提升语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