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茜�オ�
[摘 要]阅读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第一步。主题情境教学改变英语学习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掌握词汇、语法等知识,更能在情境中深入理解文本,在不同的主题下训练语感,真正提升英语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题情境 阅读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20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教育部,2011)。英语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活动,它体现了学生对词汇、语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然而笔者从平时的阅读中发现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学生拿到阅读文本不知如何下手,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不积极,缺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没有兴趣,他们缺少具体的语言情境;二是阅读主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他们没有深入阅读的欲望;三是学生思维不够开阔,缺乏语言运用能力,不会读后交流。
主题情境教学方式变成以例句讲解、词组强化为主的语言知识处理方式,把课文内容转化为一个主题情境,并围绕主题整体构思学习内容的主线。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达成语言知识的迁移和内化,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拓展思维空间,最后实现文本的解读和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尝试以主题情境教学方式重构了译林版“8B Unit 6 Welcome to the unit” 一课的教学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图激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要让一堂课从头到尾都是完整的,教师就应将教学内容统一到同一个主题情境中来。本课主要讲的是“帮助别人”,笔者设计“学做一名志愿者”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将本课分为三部分来解读:为什么要帮助别人、什么样的人需要帮助以及怎样帮助别人,最后设计了一个倡议书的写作活动。
课堂开始,笔者问道: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七嘴八舌地答道:I went shopping./I did my homework./I played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s./I ...这时笔者展示了几张关于笔者和本校学生志愿队成员参与帮扶活动的图片,边展示边描述:Last weekend I visited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with some volunteers in our school and helped them with their study.学生很快被这些图片吸引,纷纷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笔者继续问道:Do you know why they need help? 学生在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给出一些浮于表面的回答:Because they are special. Because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us. Because they are disabled...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帮助别人的必要性,笔者还设计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扮演盲人从教室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活动结束后交流感受。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交流感受环节的课堂气氛热烈,不仅如此,关于“Why do they need help?”一问不少学生给出了更有深度的回答:Because they dont know where to go. Because they feel terrible and lonely. Because it makes them scared.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具有集中注意力的作用,精心设计导入话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才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本课用几张学校志愿队帮扶活动的图片作为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带入具体的主题情境中来,又自然地照顾到本节课的主题,并且为后续的读写任务做好了铺垫。之后笔者创设“扮演盲人走路”的情境,邀请学生参与活动、分享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有助于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使得后续的交流更富有真情实感。
二、以问促思,深入解读课本内容
教材中 “什么样的人需要帮助”的内容是通过几幅插图和新单词进行匹配的方式展现的。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般就是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看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与图片相关的新词汇、新词组,以达成语言知识教授的目的。但这种教学只是教授了学生几个生硬的单词、词组,很难让学生留有深刻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些内容,帮助学生为读后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内容,笔者围绕“什么样的人需要帮助”这一主题,重新设计了此部分的教学活动。
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说出哪些人需要帮助,不少学生都能说出不止一类需要帮助的人,比如“the poor”(穷人)“the old\elderly”(老人)“the homeless”(无家可归者)等。对其他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的介绍属于本课的新授内容,学生心里知道是哪些,但却不会用英语表达,笔者便鼓励他们通过简单的描述来回答。如“They cant see. They cant hear anything. They dont have arms or legs.”
笔者根据学生的简单描述很自然地完成了对the blind(盲人)、the deaf(聋哑人)、the disabled(残疾人)新单词的教授。接着笔者播放了一段公益广告视频,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学生关注一类需要帮助的人所遭遇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What are these people exactly?视频观看结束后,笔者让学生描述“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学生给出了如下描述:Homeless people dont have places to live. Homeless people usually sleep outside. Blind people have much difficulty walking on the street. Poor people dont have enough food or drinks. Poor people live a hard life. Disabled people feel it harder to do things alone. Deaf people usually cant hear or speak. Deaf people have trouble chatting with others. Elderly people walk very slowly. Elderly people are not as strong as before. 从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出,学生透过视频中特殊人群所遭遇的问题,挖掘出了这些人群更多内在的特征。
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加工处理文字表层信息,同时要开展文本深层阅读活动。主题情境对文本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都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延伸,甚至创新。在本部分的教授过程中,一方面学生通过头脑风暴使自己的语言输出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公益广告视频这一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文本内容的同时,启发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获得更多知识,积累更丰富的语用素材。
三、以变出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解读完“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和“什么人需要帮助”两部分内容后,教学进入本课的重点部分“怎样帮助别人”,这是对本课话题内容的拓展。笔者根据教材中安排的一段Amy 和Daniel谈论怎样帮助无家可归者的对话,引导学生带着“How can Amy and Daniel help homeless people?”这一问题听完对话内容,然后找出帮助无家可归者的方法。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很顺利地找出了帮助无家可归者的几种有效方法:They can give them food and drinks. They can write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y can ask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provide special places for homeless people. 接着就应该是学生仿照教材对话内容,讨论帮助不同的人的各类方法,合作编排出新的对话。
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完教材中的对话内容后所编排的新对话大多缺乏实质性内容,编排的对话不仅缺少新意而且没有深度,显得枯燥乏味。为此,笔者特意在两个环节之间加入一个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信封,每个信封里装几张写有不同主题情境的纸条。
情境1:An old woman is trying to cross the street, but there is a lot of traffic.
情境2:Children in poor areas want to go to school.
情境3:People in wheelchairs want to go upstairs.
情境4:Some deaf people are asking you to show the way to the museum.
情境5:Blind people want to take a lift.
情境6:The elderly live alone and feel lonely.
情境7:Deaf people are invited to a party.
情境8:Poor people are living a hard life.
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随机抽取一张纸条,然后轮流在小组中发言,其他成员可做补充,之后笔者让各组代表针对不同的情境内容分享他们的应对方法。针对情境1和6,学生分享了帮助老年人的方法:We can help the elderly to cross the road. We can visit them often and talk to them. 针对情境2,学生分享了帮助贫困地区孩子的方法:We can give them stationery. We can donate some books to them. We can even work as volunteer teachers to help them with their study. 针对情境8,学生分享了帮助穷人的方法:We can raise money for them. We can ask the government to help them create their business.针对情境3、4、5、7,学生分享了帮助残疾人的各种方法:We can help them go upstairs. We can help them get on and off the bus. We can learn some hand language to help communicate with them. The government can build more sidewalk for the blind on the street. 分享过后,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组建新对话,进行语言操练。
读后交流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发展创造性思维,为后续的对话打开思路、做好铺垫。在本课“怎样帮助别人”这一环节中,笔者利用教材中原汁原味的对话素材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而后安排小组在不同主题情境下展开交流活动,让学生针对各种情境发挥想象、开阔思维、探寻方法。从活动后的反馈来看,这项活动确实帮助学生找到很多帮助别人的方法,也帮助学生拓宽了思维,完成了文本拓展阅读的任务。
综上所述,培养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采用主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题情境下的英语阅读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在创设的具体主题下,通过师生活动解读理解文本和尝试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增强语言习得的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并最终达成语言能力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周薇.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Main task 板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10).
[2]史旭花.初中英语读后写作活动的教学策略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6).
[3]郭强.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3).
[4]钱丽.依托语用情境 活化口语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5(9).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