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学习任务群设计策略

2024-06-26 15:32曾玉婵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6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设计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曾玉婵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三大主题中第一个主题,对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梳理新修订课标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教学价值,提出了设计学习任务、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评价的学习任务群设计策略。

关键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学习任务群;设计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个重要的主题,其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以课程资源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形成文化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教学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为仁民爱物,修身齐家平天下。这些都透过对学生的基础文化教育深入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古诗《竹石》,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这首古诗教会学生面对磨炼与考验,要坚持人生信念,勇敢地生活。

(二)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语言素材、思维模式、思想深度以及审美取向等不同维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文化元素在六个学习任务群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和强调。古典诗词、小说和散文等文学形式,不仅承载着深厚的精神价值,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为学生提供了表达和交流的艺术技巧。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展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创新利用。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以更加艺术化和审美化的方式进行有效沟通。这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也是对学生个人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学习任务群设计策略

(一)设计学习任务,把握关键要素

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可以尝试从过去的“问题组合式”转向“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问题导向式的教学,而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创设的学习情境,设计出具有内在联系的多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中包含多个层次性的学习活动,再通过螺旋式的问题导向落实学习活动的开展。如此一来,教学设计的主体框架就变成了“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N”,每个学习任务中,又包含着具体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活动1、学习活动2……学习活动N”,这样的设计在外围形成螺旋上升的任务体系,在内部又呈现出结构化的活动列,层次分明,能够有机地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载体,也是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在进行学习任务群设计时,首先应对教学教材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分析。在现行的统编版教材中,从三年级起,每册教材中的单元前都有十分清晰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人文主题指向单元整体文章的情感基调和学习氛围,语文要素则指向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应获得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把握住这两个要素,也就把握住了教学内容整合的关键。从单元要素的角度来看,在进行设计时,应对单元要素在全部十二册教材中的位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是否接触过同类型的要素学习以及学生目前的学习程度,还应以单元要素为核心,定位单元中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从而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安排。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建议教师不仅使用原有的教科书,还应该结合当前的语言环境,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此外,还建议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并且参考国内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历史背景以及时代特色的作品。一方面,可以以教材为依托,拓展类文读物。在学习某一类文体或内容时,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阅读拓展篇目,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阅读时,就可以给学生推荐其他的经典名著;另一方面,由于新课标是在统编版教材之后发布的,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可在教材的基础上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落实学段要求。

(三)创设教学情境,注重生活联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只有当一个教师认识到自己的角色,他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构建一个既能适应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又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或者不同难度任务的学习环境,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熟虑和积极实验的课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学生整合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各类问题,然而并非所有问题都适宜作为学习单元的核心情境。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需要基于多方面考量,精心打造一个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结构化的,能够按照逻辑顺序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并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相联系。

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依托单元主题情境,设置学习情境。2. 聚焦学生日常生活,贴合学生成长经历。3. 挖掘可利用资源,创设学习情境。

(四)优化教学评价,贯穿课堂始终

无论是新课标中新增设的“学业质量”部分,还是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建议”部分,都共同传达出一个隐含意思:重视教学评价。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表现的评估往往单一地依赖于考试分数,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估方法通常将高分等同于优秀学生,使得评价的范围显得有限。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强调评价应该穿插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并要求建立明确、可见的评价准则来量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结合传统的结果评价,新课标旨在发展一个更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从实际操作层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为有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表现,可以采取一种动态评价方法,即实时插入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专注于捕捉和分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即时反应和参与情况,如他们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以及口头报告中的表现。通过记录这些活动中关键学习行为的发生频率,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实时表现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果,而且重视评价过程中的多维度表现。

2. 着眼可视化成果,分析学生作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材料,如思维导图、课堂笔记、手抄报、小论文等。若将这些材料视为学生课堂的学习成果的体现,并用以作为评价依据,不仅可以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水平,还能深入洞见学生的思考模式和学习历程。通过分析这些成果,教师可以识别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从评估到反思的整个过程,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进步。

3. 精心设计纸笔测试评价。学业水平检测和定期测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工具。因此,在设计考题时,应结合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境,营造一个贴近真实、具有一定复杂度和开放性的问题解决环境。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映射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表现,并对他们的学习技能进行有效的评价。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时代延续、推动社会前进的任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并通过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精神。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培养出更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彭美霞.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1.

[2]陈先云.谈谈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编排及呈现方式[J].小学语文,2017(10).

[3]吴雅绵.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分析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1.

[4]程永超.“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学转型的实践审视[J].语文建设,2022(01).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设计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