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辉
摘要:随着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学习支持。本研究通过对比两个班级的课程参与情况、课程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情况,发现实验班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班,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电子技术;实践研究;线上和线下教学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92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电子技术作为铁路运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学习支持。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同时还能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一是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讲授、示范等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是从教学资源角度来看。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局限于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内容相对有限。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数字化资源、多媒体素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是从教学时间和空间角度来看。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教室进行学习。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更加灵活自主。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节奏,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2混合式教学模式案例的设计原则
2.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学习者在学习中是主动的、积极的,并强调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教学应促使学习者通过自主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不应仅仅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引导学习者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构建新概念,发展新技能。
2.2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原则
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课前任务,记录学习者数据,并在课中通过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创造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2.3积极的交流互动原则
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讨论和沟通,形成高频互动。这种交流不仅促进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还为不善于表达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交流平台,提高参与度。
2.4评价多元化原则
传统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依赖考试成绩。在混合式模式下,评价应更多元化,包括多种主体参与的、多角度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应兼顾学习者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结合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
3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实施框架
在本研究中,以某高职学校,继续教育学院,成人供电技术培训班为研究对象共有2个班级,分别是供电1班和供电2班。其中,供电1班为实验班,102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供电2班为对照班,105人,采用传统大学课程教学模式。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总学时60,其中30学时为理论课,30学时为实践课,构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框架,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探讨阶段和课后提升阶段,如图1所示。
4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效果分析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反映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本门课程在成人实验班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结合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元素,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为了深入评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际效果,本研究综合分析了学习者的课程参与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微课得分情况。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学习者在课程中的整体表现,还有力地证明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方面的有效性。
4.1课程参与情况分析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参与情况通过学习者的课程讨论和课堂签到情况体现。利用超星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数据库,我们详细记录了学习者的讨论和签到数据。
在实验班电子技术课程中,学习者积极参与超星学习通的在线讨论和课堂签到,总计达到20次。其中,课堂签到有10次,课程讨论有10次。每次参与可获得5分,达到20次参与即可获得满分100分。学习者的课程参与得分情况看出,大部分学习者的得分集中在80~100分之间,其中100分的学习者最多占班级总人数的80%,60~80分区间的学习者也较多,但60~80分区间的学习者较少。值得注意的是,仅有3名学习者的课程分数低于60分。
在对照班电子技术课程中,教师采用了传统的课堂签到方式,学习者的出勤情况并不理想。尽管教师一再强调出勤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按时签到,但学生仍以各种理由缺勤。据统计,对照班中达到20次签到要求的学习者比例较低,仅占班级总人数的40%。大部分学习者的得分集中在60~80分之间,有12名学生出勤分数在60分以下。这一结果表明,传统的课堂签到方式在提高学习者参与度和教学效果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实验班采用了超星学习通的在线签到方式,学习者的出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班。这一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者参与度和教学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4.2课程作业情况分析
通过超星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数据库,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学习者的课程作业情况。在实验班电子技术课程中,共发布了8次课程作业。学习者提交作业后,系统会自动进行批改,并采用百分制打分。
本研究将8次课程作业的成绩数据导出,并计算出学习者的课程作业平均分。所有学习者的课程作业得分均在60分以上,这表明他们都能较好地完成课程作业,掌握所学课程内容的基础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一名学习者的课程作业得分为60分以下,其他学习者的得分均在80~100分之间,这进一步体现了实验班学习者的高水平表现。
在对照班电子技术课程中,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与实验班相比,对照班的作业完成度较低,高分段的学生数量较少。具体来说,对照班中得分在90~100分区间的学生比例较低,仅占班级总人数的30%。而分数集中在70~80分区间的学生较多,占班级总人数的40%。此外,还有13名学生的作业得分在60分以下,作业完成情况较差。
这表明,对照班的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机制,导致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够扎实,无法独立完成高质量的作业。相比之下,实验班在课堂作业完成方面表现较好,这可能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作业的细致指导和激励措施有关,促进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3期末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为了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习者基础知识掌握和成绩的影响,教学完成之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者进行期末测验,期末测验题型完全一致,检测的试卷题目完全一致,如图2所示,在实验班中,90~100分数段的学生达到了36%,80~90分数段的学生占到了49%,70~80分数段的学生占到了8%,60~70分数段的学生占到了4%,但仍有3名学生未能及格。
如图3所示,在对照班中,90~100分数段的学生达到了18%,80~90分数段的学生占到了26%,70~80分数段的学生占到了31%,60~70分数段的学生占到了15%,有12名学生未能及格。
图3对照班期末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表现更加优异,这进一步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者基础知识掌握和成绩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为了提高对照班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同时,对于低分段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通过个别辅导、作业支持和课堂互动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5总结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更能加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在课程参与方面,实验班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他们更愿意参与线上讨论,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促进了知识共享和深度思考。在课程作业方面,实验班的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均优于对照班,这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期末考试成绩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实验班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显著优于对照班的表现,他们的成绩普遍较高,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得出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具有显著优势。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因此,建议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培养更多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刘玲,汪琼.混合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学习投入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11):8086.
[2]王巍,闫寒冰,黄小瑞.OMO教学有多远:从教师自我效能感看在线教学的重难点突破[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01):4855.
[3]于若楠.中国教育行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OMO发展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
[4]周超.利用“双螺旋”模式优化大学课堂教学的探索[J].高教探索,2019(10):7881.
[5]陈雪,刘兴红,张涵等.大学课程教学OMO模式构建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01):108112.
[6]张国栋,赵育良,苏媛媛,等.双螺旋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5(19):202204.
[7]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01):1323.
[8]张萌,杨扬,柳顺义.基于双向互馈原则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12):119125.
[9]初宏宇,宋竹青.SPOC学术英语混合教学模式下成人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1(22):3539.
[10]王超,顾小清.OMO教学的推进:以中小学习者在线学习参与意愿为切入点突破在线教学困境——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02):7280.
[11]热烈与冷静,教育OMO发展趋势报告2021年[C].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1年第6期),2021:46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