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路径研究

2024-06-23 16:18商晓婷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

商晓婷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也是有效解决基层人才困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存在大学生价值观念偏差、高校引导力度不够、家长对子女就业的不合理期待以及基层就业政策激励不足等现实问题,影响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选择和决心。本文从大学生自我教育、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及健全基层就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确保大学生“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流得动”。

关键词:大学生;基层就业;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35

1新时代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必要性

1.1大学生磨炼意志,提升综合素质的自我发展需要

大学生从家门走向校门的过程顺利,较少遇到挫折,而走出校门面对紧迫的就业形势时,由于缺少社会阅历和实践锻炼,难以承受残酷现实的打击,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弱、抗压能力差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养成“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到基层去锻炼、去“接地气”,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基层是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意的最前沿,是磨炼自我、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培育大学生科学的基层就业观,引导和鼓励他们扎根基层有现实的必要性,大学生在基层中将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增长才干、涵养坚韧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奉献社会,实现自我发展,真正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

1.2满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人才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乡村振兴”和“基层”,然而当前基层人才短缺,队伍建设面临断档断代、专业干部青黄不接、年龄结构失衡、干部储备不足的困境。近年来,随着基层就业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但是,少部分大学生将基层就业视作过渡期和快速晋升的“跳板”,没有真正沉下心,导致基层就业人才流失率较高。因此,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充分发挥他们思维活跃、专业知识扎实、网络原住民、敢闯敢拼等优势,充分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将专业知识和基层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促进产业创新,改进基层工作方式方法,有助于打破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困境,夯实基层治理人才基础,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硬核群体。

1.3落实人才强国战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把各方面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当前我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人才分布格局不平衡,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以及农村人才匮乏,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阻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此,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把基层作为青年学生施展才干的大舞台,既能够贯彻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有效推动真心爱才、善待人才、悉心育才和精心用才的统一;又可以推动大学生就业与基层振兴的深度融合,有效解决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区域之间的人才矛盾,实现人才区域合理配置,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诉求及创新举措。

2新时代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2.1大学生价值观念存在偏差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的基层就业观念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大学生对基层就业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亲身体验过基层工作,对基层情况及基层就业认识模糊不清,存在基层工作就是环境差、待遇差、发展前景不好的偏见,不珍惜基层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存在基层就业功利化倾向。国家为了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在学费补偿、考研考公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有少部分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动机呈现功利化倾向,把基层就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性选择,或者抱有基层就业服务期满后考研升学、报考公务员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镀金”心态,追求个人利益和短期效益,忽视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缺乏长远追求。

2.2高校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教育不够

近年来,高校在国家支持和文件政策要求下,逐步重视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但是高校基层就业指导体系尚不完善,导致部分学生基层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第一,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高校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教育局限于传达和通知基层就业政策层面,导致部分大学生不了解基层就业政策,对基层就业的感知性较弱。

第二,大学生基层就业教育针对性不强。高校基层就业教育在形式上多为集体教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不能引导大学生走出基层就业的误区;在内容上更偏重求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缺少择业就业观特别是基层就业观培育。

第三,大学生基层就业教育主要以讲座及课堂教学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开展不到位,缺乏基层岗位实践机会,使学生对基层情况不了解,也因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忽视和排斥基层就业岗位。

2.3基层就业政策对大学生的激励不足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就业政策,有效转变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认识,增强他们基层就业的意愿,吸引了许多大学毕业生投身基层,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青春力量。但是大学生基层就业存在基础保障措施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支持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激励度不够。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基层就业后大部分基层就业优惠政策都能顺利享受,但在地方政府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也有少数单位未能顺利落实和兑现,大学毕业生面临服务期满后再就业问题,后续就业得不到保障。部分基层单位由于财力物力有限,基础软硬件设施不健全,大学生到岗后对工作环境出现心理落差。以上种种问题都会影响基层就业政策对大学生的激励效果,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新时代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策略

3.1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基层就业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在思想认识上,大学生要合理判断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观。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既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也面临着在基层建功立业的人生机遇。大学生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握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观念,认识到广大农村基层是大学生多元化的选择和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基层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大有可为,基层并不是人生的黑点而是人生的亮点。在行动上,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公益项目和调研等活动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日常工作与发展方向,深化自身对基层工作的理解,在实践中增长阅历、增强基层就业能力。

3.2高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基层就业的适应力

高校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担当。

首先,高校宣传基层就业政策要做到全过程、全覆盖和多形式。高校应把基层就业政策的宣传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基层就业政策,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基层就业的知识及能力准备。同时,高校要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基层就业政策宣传的覆盖面,通过基层就业主题教育讲座、学校官网官微等线上方式引起学生关注讨论,做到从上至下、由点及面,全方位宣传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

其次,高校要深化改革,提升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适应力。就业教育注重转变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从“精英”意识向普通劳动者观念转变,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选择工作;从“死磕”大城市到面向乡村、基层就业转变,从国家、社会的需要出发,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在理想与现实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教育形式上,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整体规划,又要针对不同年级专业采取多种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基层就业观教育,向有基层就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社会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加强国情、社情及乡情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认识基层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就业引导倾向。

最后,高校要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自信心。高校要丰富社会实践活动,依托“返家乡”和“扬帆计划”等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兼职锻炼;通过社会调研亲自到基层实地参观、调研和学习,了解国情民情乡情;鼓励大学生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参加农村地区支农、支医、支教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国情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志愿服务中亲身感受祖国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增强对基层的认同感,使青年学子有更足的底气、更强的信心,投身基层事业。

3.3健全基层就业保障体系,增强基层就业吸引力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政府对人才资源的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健全引导和保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使大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一是优化基层就业激励政策,增强基层的吸引力。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物质激励方法,严格根据基层就业政策的规定落实各项待遇,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适当给予额外补贴,解决好基本生活问题,为大学生扎根基层做好经济生活保障。同时,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工作上给予积极地引导、鼓励和支持,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基层生活和工作。

二是改进基层就业的服务机制,构建良好的基层就业环境。政府要着力改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解决好用水用电、信息通信、食宿交通、供暖供冷和办公条件等问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提供人才公寓解决食宿和安全问题,增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交流分享会、走访慰问活动,密切关注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充分感受到关怀关爱,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

三是落实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机会。对于选择继续留在基层的大学生,在基层干部人才选拔任用上向业务能力突出、考核评价优秀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大学生倾斜;解决好在边远艰苦地区继续从事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的编制问题,暂时无法纳入编制队伍的,要提供与岗位相匹配的工资待遇。另一方面,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为选择升学、创业和另外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政策解读、创业培训、孵化等服务;加强区域、行业之间人才市场的交流合作,推动政策互通、资格互认、信息共享,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接办法,为基层就业高校毕业生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韩孟洁.习近平同志关于大学生“自找苦吃”重要论述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3,40(05):6068.

[3]杨春,王立明.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高校主体作用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6):117119.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