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与职业教育学科知识之间有机融合的方法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课程思政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修养与技能水平。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对高职人才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高职教师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香云纱;旗袍设计与制作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36
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德技并修、具有高素质、综合性发展人才。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要求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课程思政的内涵、特征、实施路径等方面。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模式,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如何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如何协调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本项目结合高职院校在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经验,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基于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将具有岭南地理标志的香云纱非遗传统技艺融入课程“育人全过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构建“12345”工匠型人才培养新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本,通过技能培养与思想教育,用深厚的中华文化、工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信心。让非遗传统文化浸润专业课程教学,将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拓展校企产教融合、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路径。
课程在2022年高职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广东省二等奖,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我校2021级、2022级服装与服饰设计班同学为研究对象,每班30人,两个年级所开设的课程一致,均在大学二年级进入教师工作室开展“香云纱旗袍设计与制作”校企合作项目,2021级服装与服饰设计班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学讲授法,设为对照组;2022级服装与服饰设计班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思政模块,在传统的教学讲授法基础上加大融入思政元素的渗入教学,设为实验组。
1.2研究方法
课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照企业成衣产品开发流程、课证融通要求,参照《服装设计师职业技能标准》、《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团队成员主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服装成衣设计课程标准》、中级“1+X”《产品创意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要求。两个班级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均使用香云纱地方行业标准作为参考,配套校企双元开发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流程的手册式教材、自编实训指导书辅助教学,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新规范、新技术,采用新形态一体化编写模式,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教材平面与立体、线上与线下、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全面融合。把“培根铸魂”与“启智增慧”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授课课时均为72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结合项目实操进行,实验组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与非遗传人榜样力量的植入,结合项目实操进行教学。
1.3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根据企业实际项目“香云纱旗袍新品研发”设计需求,依据服装设计专业学科体系进行挖掘,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学中用“引导学生系统认知旗袍这一服饰文化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并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在旗袍设计中的应用。按照“体验非遗文化、传承创新设计”两大任务,让学生充分融入企业生产流程,完成企业任务。
课程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紧贴“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专业特色,精准对接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本,通过香云纱染整技能的培养与其中蕴含的匠人精神、职业素养、环保意识、文化认同等思政教育专题进行凝练,融入教学设计中,与专业知识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用深厚的中华文化、工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熏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协调能力,匠心培育国之工匠。培养满足民族文化“融通立体化传播”用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多民族、多文化碰撞与交流,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思维推进高职教育提质、增效、升级,最终实现协同育人的效应。
(1)职业素养思政元素的挖掘: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新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以“香云纱旗袍设计与制作”为成果导向,按照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消除畏难情绪,提升学习兴趣;基于学情分析中突出“两喜两欠”情况,设计教学模型,通过课前资源库、平台发布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实施5C教学步骤,通过单品到系列服装设计与制作,感受旗袍文化的多样性、香云纱面料的特殊性及绿色环保功能性;让学生在游戏竞猜、小组竞赛、软件助学等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掌握香云纱非遗技艺与现代旗袍的设计融合,通过真实企业环境情境创设、企业生产管理角色扮演、小组团队合作中培养时效意识、成本意识、节约意识;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体验非遗匠人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注精神,推进课后拓展、专业创新、回报社会,从而达到“知、信、行”的高技能人才目标。
(2)环保意识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通过体验导入,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田野,进入香云纱染整基地,学习面料染整技艺、通过劳动教育,坚守“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环保理念等,
(3)文化认同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发挥高校专业特色、结合湾区区域经济发展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以美育人、服务社会。通过对香云纱旗袍非遗文化的学习、体验、感受到自发地为之代言,让学生在美育中加载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积淀,引导学生在实操中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与大爱精神。以国际文化交流为契机,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大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文化,展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专业自信,也是未来大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民俗,扩大国际视野的重要机会和渠道。借助数字化传播平台简单、快捷、广泛等传播特性,打破时间地域等局限性,从根本上将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接轨。响应国家的号召构建绿色生活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合力突破香云纱文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最大化。从源头上解决传统文化传播滞后性所引发的一系列传播困境,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保护。
1.4教学实施路径
课程基于服装设计师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结合企业订单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德技结合;在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新思路、新资源上以企业项目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职业流程为框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绿色环保意识、成本意识,通过对职业岗位的体验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价值观,从爱一行做一行,到做一行爱一行。
(1)课程设计策略:课前通过虚拟课堂,先行探索。课前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导学任务,上传教学资源;学生以超星网络平台为依托,接受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探索。通过课前知识测试、发布讨论等活动掌握学生兴趣点。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通过查阅学习信息、提出疑问、在线交流,了解企业订单内容及要求。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课程要求的思政内容,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学科课程中。做到盐溶于水、润物无声。通过设置专门的课程模块、案例研究、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课中教师先行学习情况反馈,通过学生自查互查,发现问题,自然导入新课,讲解重难点、易错点。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法,结合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挑战,探究旗袍设计与制作方法,结合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师生互动、小组协作完成任务。根据分析研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堂课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学习效果反思自评,鼓励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将非遗文化内涵融入到设计之中,增强文化自信。
课后教师发布拓展学习任务与检测作业,组织学生讨论并答疑解惑,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对课堂质量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数字化反馈,查遗补缺,完善课程设计,同时进行多维度考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工作室实训。通过“教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实施“项目化教学”,双轮驱动引导学生零距离上岗。
(2)教学方法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小组讨论、问题导向法等,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将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教师在项目教学法中扮演设计者和鼓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进行新知的讨论、分析、应用,对项目进行分解重构。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企业实际项目。在实训项目的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熟练实施规范的讲解示范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是课堂实操训练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方法,讲解是对技术要领、注意事项、操作经验的理论传授,可谓“言传”,示范是对规范手法、关键动作、操作流程的技能展示,可谓“身教”,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实训,将思政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3)教师培训策略: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融合思政与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职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素养。
(4)教学资源策略: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程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融合微课、慕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等信息化动态资源的递进式教学过程,层层深入,为高职课程思政与学科知识融合提供支持。以智慧课堂、动画视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容量加大加深,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基地,并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使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标准与服装产业先进技术相融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运用3D仿真虚拟平台进行虚拟样衣设计,直观检测服装设计效果,提高产品研发效率,搭配混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云平台教学、课后跟踪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计划的顺利开展。
这些策略可以促进高职课程思政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教育,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秉匠心、制匠品、践匠行,实现课堂教学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
2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对于每个教学环节都给予评价,更系统、全面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课程采用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制,线上、线下、教师、学生、平台、企业多主体参与的全程多元化、综合性考核评价模式,增值评价系统,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情况。
(1)评价主体多元化:包含认证机构、四级督导、学生互评、自评,教师主评、抽评,以及企业兼职教师评价。
(2)评价依据指标化:各项目实训环节附有过程性评价表,以量化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可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抽评的方式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3)评价方式策略化: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建议性评价相结合、智力性评价和非智力性评价相结合。
围绕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量化评测指标,经过全过程跟踪对比数据,学习目标达成率100%,高效解决课程重难点。课中通过融合交互游戏、实时录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大幅提升。通过小组协作、分组练习,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后满意度和实训任务完成率,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引领教学,紧密对接服装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企业考核评价优良率达100%,实现高效育人目标。
同时以技能大赛为抓手,精益职业本领,体验职业文化。把工匠精神融入专业建设、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和行为养成等各个环节,以赛促学、考训结合,助推“x”技能提升,育人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实现了课证融通、精准育人。课后组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师生在国家、省市级专业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
3结果
学生基本情况对比:对照组人数30人,平均年龄20.5岁,平时成绩95.4分,实验组人数30人,平均年龄20.03岁,平时成绩97分,两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增值评价系统对比的目的在于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学生在实践实训、项目合作等环节中所展现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在文化认同、创新创业方面的潜力和能力;学生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理解和遵守情况,以及他们在职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课程项目融入思政元素的班级(实验组)在各项评分中均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低年级同学往往对职业定位不清晰,导致职业认同感较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无缝衔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职业的认同感。
通过多方面评价,可以全面了解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效果和价值,帮助改进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推动持续优化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完善对学生成长的指导和帮助。
课程思政与工学结合同向同行,在专业技能建设中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氛围,不断提升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学生将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切实承担起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汪育文.课程思政与新工科建设同向同行[N].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
[2]谢秀红.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以服饰图案工艺课程为例[J].西部皮革,2023,(03).
[3]刘宁.技能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法[J].环球市场,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