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素养下历史主题教学探究

2024-06-12 01:33刘莉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刘莉

[摘 要]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结合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深入钻研统编历史教材,得知当今教育注重素养培育和主题引领。开展主题教学有利于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明使命、懂担当、创辉煌。文章围绕“大国力量对比决定世界格局变动”主题引入相关学术观点,在任务驱动下开展主题探究,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历史主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7-0066-03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要求,统编教材注重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当前中国和世界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世界命运紧密相连,一线历史教师应注重运用全球化的思维模式,通过一系列蕴含家国情怀的主题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励学生明使命、懂担当、创辉煌。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例,开展“大国力量对比决定世界格局变动”的主题探究。

一、学术引领,引入核心主题

(一)主题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1945年美苏合作抗击法西斯和1962年美苏掰手腕的图片,体会二战前后美苏关系的明显转变,思考:为何美苏从合作变为冲突?是什么推动世界格局变动?接着引入本课主题“大国力量对比决定世界格局变动”。

(二)学术概念

1.国际格局:一定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1]。

2.两极格局:政治上,美苏形成对立的两极思维模式;经济上,美苏分别形成两大集团;地缘政治上,划定东西方地理界线;军事上,成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2]。

3.冷战: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3]。

可见,冷战与两极格局相互影响。冷战既是两极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又是两极格局瓦解的重要原因;两极格局对冷战局势的紧张或缓和产生影响。

(三)学术争鸣

1. 学术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

(1)西方学术界的观点

正统学派(20世纪40 —50年代占据主流):苏联霸权。

修正学派(20世纪60年代逐渐流行):美国负责。

后修正学派(20世纪70年代兴起):美苏都有责任。

新后修正学派(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出现):苏联挑起,斯大林负责。

(2)苏联/俄罗斯学术界的观点

冷战结束前:美国挑起、“经济帝国主义”;冷战结束后:西方和苏联都负责任。

(3)中国学术界的观点

①美国酝酿和发动;②国家利益说,即美苏双方行为的结果;③英国起重要作用;④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说;⑤美苏文化差异说;⑥个人因素说;⑦核武器威胁说;⑧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说;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⑩其他新角度观点。

(4)徐蓝教授认为是美国挑起、苏联应对

1946年,美苏关系恶化,杜鲁门采取“强硬”政策,反对“避免对抗、缓和矛盾”。美国对苏联进行全面清算,与苏联全面分裂乃至全面对抗,同时不忘和平演变。杜鲁门的助理克利福德認为:“只要我们能维持这种主张,并且坚定足够长久的话,最终这种逻辑肯定会渗透进苏维埃制度中去。”

笔者认同徐蓝教授“美国挑起、苏联应对”的观点。徐蓝教授深入分析:“西方学者研究主导思想是美国理念。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更是以冷战胜利者心态评判历史,把冷战发生和重大危机责任都推给失败者。如美著名冷战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就是典型,论证美主导‘单极世界到来。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史实。”[1]

2. 美国挑起、苏联应对的原因与表现

(1)原因

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它笃信自己的道路将塑造人类的命运,深信自己国内的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实施这些原则对他国有益无害,还认为其他所有民族都渴望照搬美国的价值观。

(2)表现

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计划提出,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地缘政治上,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3]。

由此可知,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都是美国先挑起的,而苏联应对。

二、任务驱动,开展主题探究

【任务一】20世纪50年代:透过柏林危机看两极格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次柏林危机时美苏坦克对峙的情景:

1958年11月,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在6月内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派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中外歷史纲要(下)》

通过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的相关知识,总结出两极格局特点:地缘性、对峙性、克制性、不对称、不完全。

【任务二】20世纪60 — 70年代:透过一体化看多极化趋势。

教师展示1984年法国总统密特朗与德国总理科尔握手的照片,希望学生通过他们的姿态认识到,欧洲共同体不仅有经济目标,而且力求使人民彼此亲近。

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指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日本这五大力量将决定经济的未来,由于经济力量对其他力量的关键作用,这五大力量也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3]。学生可以从尼克松的讲话中了解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显现。

【任务三】20世纪80 — 90年代:透过德国统一看格局走向。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开放柏林墙。联邦德国紧跟着宣布有条件地帮助民主德国发展经济,并谋求两德统一。 苏联最开始不希望德国统一,后来逐步改变立场,同意德国在中立和非军事化的前提下分阶段统一。美国和法国对德国统一持积极态度。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和美苏英法四国经过数次会议和频繁的磋商,于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签署《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同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德国的统一体现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国际格局走向。

【任务四】思考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小组探究并归纳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见表1)。

三、思维提升,培养家国情怀

升华1:大国力量对比和大国关系变化决定国际格局变动

从表1可知:国际格局演变的决定因素是大国力量的对比。正如徐蓝教授的分析: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以及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到两极格局,大国与大国集团的力量对比和关系变化是国际格局变动的决定性力量,真正能对国际秩序构建产生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少数大国[1]。

由此可知,国家综合实力是世界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力量。国家综合实力最关键的是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中学生应刻苦学习、扎实本领,为祖国之富强而读书。

升华2:经济格局决定政治格局

二战前,经济格局是“交错的殖民体系”,这决定了列强开展军备竞赛和战争的政治格局;二战后,经济格局是资本主义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两个平行市场,这决定了美苏两极格局;冷战后,经济格局是富裕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和与之有联系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结构,这决定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升华3: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希波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由此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在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展示时代主题: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在经济落后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特别困难,并不存在固定模式,必须根据国际社会整体发展情况和各国具体情况不断改革,最后才能取得成功,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点。

综上,本文依据新课标、基于新教材、结合时政材料,引入学术前沿观点,全面把握学术界关于美苏冷战是谁挑起的争鸣,理性分析得出观点“美国挑起、苏联应对”,从而引出本课主题“大国力量对比决定国际格局变动”;接着通过四个驱动任务梳理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 — 70年代、20世纪80 — 90年代三个阶段国际格局演变的脉络;再通过小组探究分析国际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大国力量对比,对应了主题;然后在小结中升华得出三个结论,即“大国力量对比和大国关系变化决定国际格局变动”“经济格局决定政治格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最后提出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中国方案——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达到家国情怀素养下主题教学的预设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20.

[2]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10):3-13.

[3]  张海鹏,徐蓝,晏绍祥,等.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