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秀
[摘 要]文章以候鸟迁徙为例,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项目成果,以项目探究的问题引出知识点,将优良结构情境转为不良结构情境的方式,介绍如何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中。结果表明,项目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候鸟迁徙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7-0092-03
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在教学建议上提到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有效落实、培养步骤系统化是目前地理实践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项目式学习强调实践性,这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项目式学习从项目的准备、探究过程到成果的展示分享,都立足于学生的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的能力,这与《课标》中强调的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相一致。
一、项目式学习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以小组合作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包括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四个方面。实践性: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应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调节学习进度。合作性: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发展性:项目式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利用前面所学的大气、地表形态的塑造、水、土壤、植被等知识对地理环境形成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教师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原理,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各要素,归纳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课标》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节的要求是“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某区域的相关图表素材,引导学生说出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以候鸟迁徙为案例的项目式学习方案设计
(一)项目背景
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候鸟是生物界中的一部分,它们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生存需求进行长距离飞行,此过程体现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特点。本项目以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基础,以“观青头潜鸭,探候鸟生境”为项目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候鸟迁徙,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二)项目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原理;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通过观察和研究候鸟迁徙,探究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三)项目实施步骤
1.提出问题。2023年1月份,观鸟者发现有几只青头潜鸭迁徙到广西南宁市南湖公园。秋季是候鸟南飞的季节,请你利用周末时间组队到南湖公园“观青头潜鸭,探候鸟生境”,并围绕青头潜鸭2024年秋是否还会来南湖公园越冬展开研究。教师課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青头潜鸭迁徙现象,并让学生根据项目式学习任务单上的内容提交项目式学习成果。
2.分组与任务分配。学生自愿组队,每组4~6人。每组需选举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任务分配和成果整理。
3.实地观察。利用周末时间,各小组前往南湖公园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观察青头潜鸭的栖息环境、迁徙行为、食物来源等,记录相关数据。
4.问题分析与解决。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南湖公园的环境特征、气候变化、植被情况等,分析青头潜鸭迁徙的原因和过程。小组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青头潜鸭迁徙的原因、环境变化及其对候鸟的影响,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在青头潜鸭迁徙过程中的体现。
(四)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案例
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了南湖公园的环境特征和气候变化等情况,分析青头潜鸭迁徙的原因和过程。在成果展示中,学生制作了PPT演示文稿和报告,内容包括:青头潜鸭的分布和生活习性,南湖公园的环境特征和气候变化,青头潜鸭迁徙的原因、过程、结论等。有的学生还展示了拍摄的候鸟照片和视频资料等。项目式成果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人地协调观主题讨论:思考人类活动对候鸟迁徙及生存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保护候鸟及其生存环境的措施。
设计保护候鸟的宣传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调查结果,设计一场以“保护候鸟,共享自然”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可以采取制作宣传海报、撰写宣传文案、组织演讲等形式。
(五)项目反思与改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实践指导;部分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存在沟通不畅、任务分配不均等问题,需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改进: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加强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三、项目式学习成果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成果
展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成果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成果来导入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成果以表格、图片、视频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制作PPT演示文稿或视频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关于候鸟迁徙地生态环境的橡皮泥模型或绘画作品、关于候鸟种类的精美书签、候鸟追踪档案、候鸟保护宣传单的制作等。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项目式学习成果。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邀请这些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项目式学习成果。学生不仅可以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发现,还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开阔视野。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帮助他们深化对候鸟迁徙这一项目的理解。
最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成果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和整合,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成果与地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关联,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概念。
(二)以项目探究的问题引出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项目探究问题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引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概念,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中各种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1.对“2023年青头潜鸭为什么来南湖公园栖息”展开研究。
2023年,南湖公园迎来了几只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青头潜鸭高度依赖低海拔的湖泊、江河等水质较佳、水面开阔的湿地生存环境,喜爱在湖中高出水面的小岛筑巢,食物以水草草籽、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为主。试从自然环境各要素分析青头潜鸭冬季出现在南湖公园的原因。
通过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来分析青头潜鸭冬季出现在南湖公园的原因,从而得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表现一: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渗透、制约、联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现二:自然环境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2.以“你认为2024年青头潜鸭是否还会来南湖公园栖息”展开研究。
青头潜鸭的迁徙路线主要是东亚—澳大利西亚线。鄱阳湖又被称为“候鸟王国”,每年冬季有60万~70万只冬候鸟到此越冬,但2022年鄱阳湖罕见严重干旱,碟形湖彻底干涸,沉水植物旱死。2023年鄱阳湖降水较2022年丰富,碟形湖也未枯竭,滩涂、沼泽增多。结合上述材料和在南湖公园的观察,你认为青头潜鸭2024年还会来南湖公园越冬吗?请说明原因。
通过分析材料可知,鄱阳湖2022年气候干旱,导致其他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从而得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表现三: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表现四:自然地理系统是统一演替的。
勺嘴鹬是自带“饭勺”的迁徙性鸟类,全球有400只~700只,属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并在东南亚的湿地过冬。全球气候的变化、沿海国家海岸工程的修建、湿地和食物资源的减少、非法捕猎等使勺嘴鹬可能在未来几年踏上灭绝之路。你認为应该如何保护濒危候鸟及其栖息地?
通过提出保护濒危候鸟勺嘴鹬的措施,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地和谐。鸟类连接着人类世界,鸟类今天面临的问题也是人类未来要面对的问题,人要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将优良结构情境转为不良结构情境
优良结构情境多为学生熟悉的地理情境,比如用乡土地理事物或知名度高的地理事物创设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往往既真实又较为完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现场研学或者在课堂上开展线上研学,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但优良结构情境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较为固定,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教师应在课堂上将优良结构情境转为不良结构情境,适应高考命题趋势,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在课前组织的以“观青头潜鸭,探候鸟生境”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方案中,项目只以广西南宁市南湖公园为例,情境单一,结构优良,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适当将优良结构情境转为不良结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影响。例如,为了升华情境,教师可以将南湖公园候鸟的保护换成对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勺嘴鹬的保护,这样通过变换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给学生提出复杂、抽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通过以上的拓展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强调项目式学习在强化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理解方面的有效性。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成果,以项目探究的问题引出相关知识点,将优良结构情境转为不良结构情境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
项目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究等活动,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概念,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项目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式学习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将学生在南湖公园的研学活动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实践性;选题切入点好,整个案例通过提出的问题一境到底串联起来,既让学生学习了重难点知识,又让学生关注到身边的地理现象(候鸟的迁徙)。
当然,项目式学习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项目式学习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较差,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学习实践;项目式学习需要学校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这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