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等式角度看极值点偏移问题

2024-06-10 17:45彭晓霞
数学之友 2024年3期
关键词:不等式

彭晓霞

摘  要:本文从一个典型例题出发,从不等式这个切入点给出解决

有关

极值点偏移问题的通性通法,并利用2021新高考题对此类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结合新高考对培养数学素养的要求,总结了关于极值点偏移问题探究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极值点偏移;不等式;多变量;减元

与极值点偏移有关的问题在近几年的各地模拟题、高考题中频频出现.此类问题往往在试卷的最后一题最后一问,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往往含有多元变量.此类问题有通性通法,但作为压轴题,往往不会以标准的极值点偏移的形式呈现,而需要利用数学策略化归为熟悉的形式.学生需根据代数结构特征,结合图象,看清问题,分析考点,找出解决方法.

1  不等式视角下的极值点偏移问题

极值点偏移从不等式的角度理解就是已知一个等量关系,求证不等式成立.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思想是将求证不等式变成一元不等式,常用的技巧有消元、換元等.而证明不等式的常见的方法有作差,借助函数的值域、单调性,利用中间量进行放缩,借助已有结论等.本文以几个实例为例,从以上这几个角度来谈谈极值点偏移问题.

以一道常见题为例:已知函数f(x)=alnx+x+a存在两个零点x1,x2.

(1)求a的取值范围;

(2)证明:x1+x2>-2a.

解法探究1:借助函数的单调性,解决极值点偏移问题

思路:要比较x1+x2与-2a的大小,即x2与-x1-2a的大小.从x2与-x1-2a的形式来看,可以看成函数f(x)的两个自变量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去研究自变量的大小关系.进而又划归为证明不等式-f(-x1-2a)+f(x2)>0.从多变量不等式的角度来看,减少元又成为本题的关键.

详解:设g(x)=f(x)-f(-x-2a),(0<x<-a),所以g′(x)=f′(x)+f′(-x-2a)=2(x+a)2x(x+2a)<0,所以g(x)在(0,-a)上单调递减,所以g(x)>g(-a)=0.不妨设0<x1<-a<x2,因为0<x1<-a,则0<g(x1),即f(x1)>f(-x1-2a),所以f(x2)>f(-x1-2a),而x2∈(-a,+∞),-2a-x1∈(-a,+∞),而由(1)知,-x1-2a<x2,所以x2+x1>-2a.

解法探究2:多变量减少元,利用函数的值域,解决极值点偏移问题

思路:

变量的个数为三个,而题目已知函数f(x)=alnx+x+a存在两个零点x1,x2,可以构造x1,x2,及a三者之间的代数关系,从而可以将不等式统一到一个变量,然后利用函数的值域解决问题.

详解:因为alnx1+x1+a=0,alnx2+x2+a=0,所以前面两等式相减得到:-a=-x2+x1-lnx2+lnx1.要证:x1+x2>-2a,不妨设0<x1<-a<x2,整理得到要证lnx1-lnx2<2×x1-x2x1+x2,即要证lnx1x2<2×x1x2-1x1x2+1,从而要证t=x1x2(0<t<1)的不等式ln t<2×t-1t+1成立.设g(t)=lnt-2×t-1t+1,所以g′(t)=(t-1)2t(t+1)2≥0,则g(t)在(0,1]上单调递增,因此g(t)<g(1)=0,所以得证.

以上解法就是极值点偏移的两种通性通法,看似解决思路不同,但本质都是利用了证明多变量不等式需要减元的思想.理解了这一点学生才能做到有律可循,触类旁通.

2  极值点偏移问题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2021届新高考Ⅰ卷第22题第二问属于极值点偏移问题,但问题的呈现不是极值点偏移的标准形式,解决问题需学生透过问题看到本质,回归到证明不等式.

题目再现:

已知函数f(x)=x(1-lnx).

(1)讨论f(x)的单调性;

(2)设a,b为两个不相等的正数,且blna-alnb=a-b,证明:2<1a+1b<e.

本题的第二问通过构造函数,换元等方法,可以将题目转化为:

已知函数f(x)=x(1-lnx),若x1>0,x2>0,f(x1)=f(x2),求证:2<x1+x2<e.

对照着例题的两种通性通法,分别给出以下解答:

(1)略.

(2)由(1)可知,不妨设0<x1<1,x2>1.

因为x∈(0,1)时,f(x)=x(1-lnx)>0;

x∈(e,+∞)时,f(x)=x(1-lnx)<0,故1<x2<e,所以0<x1<1<x2<e.

方法一:当x∈(0,1)时,设g(x)=f(x)-f(2-x),

∴g′(x)=f′(2-x)+f′(x)=-ln(2-x)-lnx=-ln(2x-x2)=-ln[1-(1-x)2].

∵当x∈(0,1)时,1-(1-x)2∈(0,1),

∴g′(x)>0,∴g(x)在(0,1)上单调递增.

而g(1)=0,∴g(x)<g(1)=0,∴f(x)<f(2-x).

∵x1∈(0,1),∴f(x1)<f(2-x1),∴f(x2)<f(2-x1),根据(1)知,f(x)在(1,+∞)上单调递减,所以x1+x2>2.

再证x1+x2<e.

当x∈(0,1)时,设h(x)=f(x)-f(e-x)=2x-e-xlnx+(e-x)ln(e-x)>2x-e+(e-x)·ln(e-x).

令H(x)=2x-e+(e-x)ln(e-x),则H′(x)=1-ln(e-x)>0,所以H(x)在(0,1)上单调递增,因此H(x)>H(0)=0,所以h(x)>0,即f(x)>f(e-x),所以f(x1)>f(e-x1),即f(x2)>f(e-x1),所以x2<e-x1,即得证x1+x2<e.

上述解题方法使用的是极值点偏移中通性通法一,在证明h(x)>0时,如果像例题一样直接对函数h(x)进行求导,借助函数的值域证明不等式,计算过于复杂,学生望而生畏.因此需要借助中间量函数H(x)来证明h(x)>0,这也是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之一.

方法二:设tx1=x2,则t>1.因为x1(-lnx1+1)=x2(-lnx2+1),所以1-lnx1=t(1-lnt-lnx1),故lnx1=t-1-tlntt-1.

先证x1+x2>2,即证(t+1)x1>2,即证ln(t+1)+lnx1>ln2,即证ln(t+1)+t-1-tlntt-1>ln2,即证(t-1)ln(t+1)-tlnt+(1-ln2)(t-1)>0.

设S(t)=(t-1)ln(t+1)-tlnt+(1-ln2)·(t-1),则S′(t)=ln(t+1)+t-1t+1-lnt-ln2,则S′′(t)=1t+1+2(t+1)2-1t=t-1t(t+1)2>0,所以S′(t)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S′(t)>S′(1)=0.

所以S(t)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S(t)>S(1)=0,所以得证.

再证x1+x2<e,即证(t+1)x1<e,即证ln(t+1)+lnx1<1,即证ln(t+1)+t-1-tlntt-1<1,即证ln(t+1)t<lntt-1,设m(x)=1-1x-lnx(x>1),所以m′(x)=1x2-1x=1-xx2<0,所以m(x)<m(1)=0.

设s(x)=lnxx-1,则s′(x)=1-1x-lnx(x-1)2<0,所以s(t)<s(t-1),所以得证.

综上所述,2<x1+x2<e.

上述解题方法使用的是极值点偏移中通性通法二,在证x1+x2<e时,如果照搬通性通法二的方法

,则会

遇到

与方法一

类似的问题.另辟蹊径,利用构造函数的解题策略,借助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纵观本题,虽然通性通法能解决,但证明过程复杂,计算要求高,耗时长,很多学生半途而废.极值点偏移本质是函数在极值点左右两边变化趋势的不对称性.不等式证明自然要解决“不等”这样的代数关系,能否借助于“等”再到“不等”呢?基于这样的想法,下列解法自然生成.

解法探究3:利用已有函数的对称性,解决极值点偏移问题思路:要证2<x1+x2,可以构造一个以x=1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使得在对称轴右边的图象在f(x)的下方,在对称轴左边的图象在f(x)的上方.直线y=t(0<t<1)的图象与二次函数f(x)的图象从左到右四个交点的横坐标可记为x4,x1,x3,x2,根据的xi(1≤i≤4)的大小關系即可证明.

类似地,要证e>x1+x2,可以构造一个以x=e2为对称轴的函数,使得在对称轴的右边函数图象在f(x)的上方,在对称轴的左边在f(x)的下方.直线y=t(0<t<1)的图象与函数、f(x)的图象从左到右四个交点的横坐标可记为x1,x5,x2,x6,根据这四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即可证明.

详解:设g(x)=-12x-1x+lnx,g′(x)=-12+1x-12x2=-(1-x)22x2≤0,

所以g(x)在(0,+∞)上单调递减.

由0<x1<1<x2,得到g(x1)>g(1)=0,即lnx1>12-1x1+x1.又0=g(1)>g(x2),即lnx2<12x2-1x2,所以f(x1)=x1-x1lnx1<x1-12(x21-1),f(x2)=x2-x2lnx2>x2-12(x22-1),所以x1-12(x21-1)>x2-12(x22-1),整理得2<x1+x2.

设m(x)=f(x)-x,x∈(0,1).因为m(x)=f(x)-x=-xlnx>0,所以f(x1)>x1.设h(x)=e-x-f(x),当x∈(1,e)时,h′(x)=lnx-1<0,所以h(x)在x∈(1,e)上单调递减,则h(x)>h(e)=0,则e-x2-f(x2)>0,所以x1<f(x1)=f(x2)<e-x2,所以x1+x2<e.

综上所述,2<x1+x2<e.

上述解题方法本质是利用不等式放缩,借助已知图形的对称性证明不等式.整个证明思路清晰、计算简单、逻辑结构简洁.新高考题量大,题目活,这样的解法符合新高考的要求,更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总结反思与感悟

极值点问题,实际上是代数中的证明不等式问题,由于该类问题变量多,代数关系复杂,因此很多学生感觉难以下手.模式化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但不能拘泥于模式化教学.解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哪些常见的思考角度,这些角度会产生怎样的方法.极值点偏移是代数问题,却又涉及几何图象的不对称性,因此上述的求解过程结合图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探讨的三种解法中运用了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思想,从不同的切入点得出解决极值点偏移的不同方法.这样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特性,理解不同解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使得数学思想与方法根植于学生心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不等式
体育教学中的“不等式”
柳暗花明又一村
高中数学不等式解题技巧总结
简析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
用概率思想研究等式与不等式问题
一道IMO试题的完善性推广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探究
浅谈构造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四川卷与全国卷试题对比之“解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