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课堂的关键路径与必备属性

2024-06-07 11:04倪春雷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真实情境问题驱动

倪春雷

【摘 要】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落地的教改新时期,音乐课堂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备新的特征:真实情境的综合学习、融评于学的评价变革、问题解决的专家思维等,面对新概念、新理念的出现,教师需要理性地思考,明晰前行的道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 表现性评价 真实情境 问题驱动

一、新课标、新理念

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发布,义务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新时代。新方案以综合性与实践性为表征,以探索素养导向的教学新样态为目标,并明确提出“推进综合学习”的教改要求。艺术课程标准理念为:坚持以美育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其核心素养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方面,蕴含了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素养导向的音乐课堂呼唤综合学习。音乐课堂综合学习在教改新时期必将深刻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两大表征,并由音乐学科内融合性教学升级为着力探索艺术学科内的融合教学,即横向维度将向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及数字媒体拓展,纵向维度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二、新时期音乐课堂发展的关键路径

(一)融评于学——在音乐课堂中聚焦表现性评价

在艺术课程标准落地的当下,为了保证艺术核心素养的落地,音乐课堂变革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指向艺术核心素养,倡导单元设计并实施教学,进而开展学习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评价正是决定核心素养能否落实到学生身上的关键所在。在艺术课程标准第七章“课程实施”中,关于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四点: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重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

“表现性评价”为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著的《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一书中,作了如下界定:“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表现性评价评的不是常规或者机械的思考(提问回答,观摩效仿),而是高阶认知目标。简单来说,就是不仅能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还能进行评价与创造。

如何重视表现性评价?艺术课程标准阐述如下:“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注重观察、记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创作等活动中的典型行为和态度特征,运用作品展示、技艺表演等形式,对学生艺术学习情况进行质性分析,同时兼顾其他评价方式的应用。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写实记录,丰富评价内容,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

在音乐课堂中用好表现性评价,体现融评于学,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1.将表现性评价与音乐课堂有机整合,即在设计音乐综合教学活动之前设计对应的表现性评价。

2.超越肤浅的点对点提问,即设计真实情境下的音乐问题解难(音乐表现性任务),驱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3.让学生深度参与自我评价与反思,即引导学生利用表现性评价规则,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开展自我学习引导,并在完成任务时运用表现性评价规则进行交流。

(二)做学合一——在音乐课堂中创设表现性任务

要体现新方案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实现素养导向的音乐课堂综合学习,表现性任务设计是关键。图1为研制表现性任务的具体步骤,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邵朝友教授的专著《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课程设计》,整个流程分为四个部分:确定评价目标—设置表现性任务—审核研制结果—完善研制结果,其中“设置表现性任务”又包含6项基本环节。

同样在书中他还指出,在设置表现性任务时,必须遵守四个原则:

1.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展现出某种表现能力。

2.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为此学生需要具备策略思维。

3.要求学生展现出所要考查的表现过程与结果,这些表现过程和结果就是产生评价结果的证据所在。

4.要求任务本身尽量真实,任务的背景、活动要来自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

此外,关于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质量,华东师范大学周文叶教授认为,它与传统的纸笔测验的试题不一样,有着以下要求:

第一,聚焦核心概念——聚焦单元或课程中的大观念、核心概念或技能,且与教学一致。

第二,强调学生参与——聚焦课程的重要内容,解决教室以外世界中的真实性问题,为学生提供多種方式和决策的机会。

第三,注重公平——评价的条件对所有学生都是相同的,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所需资源;任务在语言和设计上不含偏见,素材对于不同文化、性别、语言和群体的学生而言都是熟悉的;任务是开放的。

同时,周文叶教授认为,任务设计还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指导语清晰简洁,没有无关的信息;指导语中没有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呈现方式聚焦于期望的任务和产品;问题和提示语表述清楚且格式统一。

对于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任务,除了基于上述步骤进行音乐学科化的研究和设计,在探索与艺术课程内相关学科融合时,需要注意任务内容的合理把握,不能粗暴地简单拼接,也必须明白,其底线是以音乐为主体的学科融合,以音乐为主体的表现性任务。

三、教改新时期音乐课堂的必备属性

(一)真实情境的音乐课堂任务

1.真实性的音乐课堂情境

钟启泉认为:“核心素养区别于应试学历的最大特质在于真实性。真实性是核心素养的精髓。”艺术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音乐问题,即像音乐家一样思考,获得专家思维。因此,如何构建真实性的音乐情境是当下音乐课堂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情境创设是音乐课堂的基本环节之一,教师通常依据音乐作品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音乐内容等进行情境创设。现阶段音乐课堂的情境创设虽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其真实性却难以实现,即无法让音乐与学生自己、现实生活产生联结。究其原因,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音乐应用的真实场景,或没有再进一步对真实情境进行调整和打磨。同时,需要明确的是真实性的音乐情境的本质特征——真实性而非真实。所以,在创设真实性的音乐情境时,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种三维联结——音乐、学生、现实生活三者产生关联,并且结合心理逼真度、功能逼真度和物理逼真度三方面进行拟真设计。

2.问题驱动的音乐课堂解难

杰基·韦金斯教授认为:将学习音乐的过程看作是解难的过程是一种对于课堂学习体验的思维模式与方法。这一理念就是将音乐课堂学习的体验转化为音乐问题的解决。“问题驱动的音乐解难”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通过驱动性的音乐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音乐的过程和音乐作品。

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是项目化学习中驱使学生主动投入思考的关键环节。好的驱动性问题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高阶思维,另一方面同样是为了将学生引入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必须从学生的视角来理解课程的情境。

综上所述,“问题驱动的音乐课堂解难”需要借助音乐问题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从而使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声音进行思考。同时,通过音乐解难的过程,旨在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价值,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最终体会到音乐家在解决音乐问题时会经历的思考过程。

(二)协作共进的音乐课堂学习样式

1.项目式的音乐课堂学习小组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方案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其中“有本领”除了指向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包含必备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音乐课堂需要通过项目式的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共进的复杂交往能力。

借鉴巴克教育研究所的项目化团队组建理念,在音乐课堂中组建学习小组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小组成员由教师选择,人数以4人或6人为宜,避免单数;(2)小组成员差异不能太大,尽量将不熟悉的学生组合在一起;(3)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要兼顾,即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要体验认知与管理两种角色。

2.团队式的音乐课堂深度探究

作为一个团队,学习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像专业领域的团队那样合作,并且进行深度探究。如何生成团队式的深度探究?夏雪梅博士提供了一些方法:

(1)组织项目会议。定期交流学生们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进展等。

(2)建立倾听关系。通过告知具体的倾听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设计记录单进行记录汇总。

(3)形成探究型对话。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要参与到对他人观点的评判和建构中,交流时要有理有据、互相尊重,学会评判思想而不是评判个人。

可以预见,在音乐课堂生成“团队式的深度探究”,需要教师结合上述方法在学习初期对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相关指导。比如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和批判式的交流对话,都需要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逐步渗透。

(三)辅助为先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是教师运用教材资源辅助学生进行体验和探索的学习过程,这与布鲁纳的“支架式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研究对学习支架的理解和运用十分透彻,她指出并不是教师提供的所有材料、学习单都是学习支架,它特指学生在完成“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时,在经过努力仍然不能自己解决问题时教师所提供的支持。因此,教师所提供的辅助是有时机的,也是尽可能少的。

辅助为先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就是需要教师通过辅助性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進行学习,让学生获得音乐学习上的相对独立,从而生成更高程度的音乐能力和素养。杰基·韦金斯教授认为,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提供的支持,包括社会性支持和音乐性支持两种。社会性支持包括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提供实践的空间,识别、支持和验证学生的想法等;音乐性支持包括用伴奏、指挥等方式支持学生的表演,通过手势或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等。综上,在新时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学习情境,运用最适合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音乐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杜宏斌.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吴刚平,安桂清,周叶文.新方案·新课标·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邵朝友.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课程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5]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6]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真实情境问题驱动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案例介绍及评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学生表现性评价的探讨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