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融合”:“新美育实验”的学科探索

2024-06-07 11:04周露虹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

周露虹

【摘 要】“新美育实验”将美育渗透进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回应了当前教育形势下美育的新需求。文章主要以语文学科为例,阐释在全学科中融合美育,实现五育的全面贯通,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美育实验 美育课程化 学科美育化

当前,美育被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如何通过“五育融合”,实现美育的育人价值,推动全面育人目标,是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美育实验”是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回应美育需求的实践探索。新美育实验立足大美育观,挖掘美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把美育课程化,将学科美育化,让学生在五育中认识、把握美育,实现“以美树德、以美增智、以美健体、以美崇劳”的全面育人目标。

一、新美育实验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来,宏观环境为美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美育正呈现出可喜局面,为新美育实验提供了时代契机。

(一)顶层设计:《美育意见》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本文简称为“《美育意见》”),要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意见》的出台,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指明了改革发展方向与路径。

(二)时间保障:“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的出台,同样对学校美育工作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校内作业负担的减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参与美育活动。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课程,其中美育课程占极大比例。校外学科类培训的严控,让家长和学生对艺术类培训趋之若鹜,极大满足了学生的美育需求。减少是为了增加,“双减”政策为美育及其他各育的增加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落地方式:五育融合

“新美育实验”打破了五育分离的局面,将美育置于五育融合的新体系内重新界定和再度出发,致力于充分挖掘和展现美育自身的价值,由美感滋养人的心灵,实现从“美”到“人”的转变。同时,新美育实验充分挖掘其他各育中的美育因子,让其他各育都成为与美相遇的过程。通过美育,将五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以美育为视角和起点的融合育人新体系。

二、新美育实验的实施路径

“新美育实验”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点、线到面,全面渗透,全面贯通。

(一)点:艺术课程专业化

《美育意见》指出: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艺术美育作为审美教育最主要的途径,直接关乎学生发现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新美育实验在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之余,进一步丰富课程内涵,逐步完善“艺术基本技能+艺术专项特长+艺术审美体验”的教学模式。落实国家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美术素养、舞蹈素养等。同时,在国家课程之外,开发适合学生学段特点的小乐器课程,如口风琴、竖笛、陶笛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形成每个学生的艺术专项特长。在追求艺术技能之外,艺术课程还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使美育回归“人”主题发展的本质内涵。

(二)线:美育活动融合化

美育不仅仅落实在艺术课程中,更应该融合在学校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其中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

新美育实验致力于文化浸润、工作坊秀、研学体验三大融合行动,以行动为载体,在行动中将美育与其他各育互融,实现五育的全面融通。

文化浸润是指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不断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元素,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品位,培养人的道德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如二十四节气课程,唤醒儿童基因中代代相传的文化印记,回望人与天地和谐共处的农耕时代,带领儿童感悟中华文明,学习如何对待生命、对待自然。工作坊秀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实践、交流的课程形式,搭建展示的舞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研学体验是以学习和研究为目的的实地探索和体验活动,利用地方校外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近文化、触摸历史、亲近自然,在研学活动中深刻感悟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三)面:学科课程美育化

学科教学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美育自然离不開学科教学的推进。

新美育实验充分挖掘全学科的美育价值,将美育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特点,有目的地渗透进学科课堂,设计出契合各个学科特点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探索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拓展学生美学维度的精神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将审美活动与情感体验、科学知识融合起来,实现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和谐统一,让美育具有更广阔的生长空间。

三、新美育实验的学科探索

全科美育是新美育实验中的重要环节,是将美育理念和元素融入并贯穿在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跨学科活动。小学阶段,各学科都富含美育因子,如数学学科中图形的对称美,英语学科中语言的音调美,体育学科中的力量美……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因素,并立足学科教学,进行多维渗透与融合,是新美育实验的关键点。以下以语文学科为例,阐释新美育实验的学科探索。

(一)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语文课文本身就是美的载体,蕴含着自然之美、科学之美、人性之美、意境之美等。语文教师要不断挖掘各种美的资源,启发学生做到眼中有美、心中有美。

1.大单元里的美育主题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形式进行编排,将相同人文主题的课文组合在一起,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作为单元教学的重点。在这些大单元中,便有较多以美育为主题的文本,这是将美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最佳契合点。

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其人文主题为“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单元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以及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立足学科,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和连续观察的方法,并加以运用。而从美育的角度出发,这个单元则是一次美好的自然之旅。学生通过观察,留心生活中美的事物,并将这些美的事物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唤醒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在连续不断的观察中,学生获得了情感和精神的愉悦,提高了审美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并将这种审美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2.散落文本中的美育点

除了以美育为主题的大单元之外,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散落在文本中的美育点。新美育实验要求教师将其中的美育点充分挖掘,做成每个年级的“美育地图”,将似珍珠般的点串成线,在语文学科中步步渗透美育。

如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可通过想象,使学生在自得其乐的画面中,感受诗人的意趣美,通过朗诵,感受传统诗词的节奏美;第二课《祖父的园子》,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使学生感受“我”和祖父之间的情感美;第三课《月是故乡明》,通过了解“我”的经历,以及反复涵泳其中的诗句,使学生感受其中浓浓的思乡情。这一单元,虽没有一个贯穿整体的美育主题,但可以将这些美育因素进行统整,如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抒发的情感美,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形成一个美育链,步步深入、步步落实。

(二)设计有意义的美育活动

要将教材中的美育因子转化为学生的审美能力,那就必须设计有意义的美育活动。

1.大处着眼:单元美育任务

在以美育为主题的单元中,教师可以将美育活动作为任务,将学科素养的达成融合在美育活动中。

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文主题为“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课文安排了文言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以及《月光曲》《京剧趣谈》,这些文章都跟艺术相关,是渗透美育不可多得的好题材。

在教学这个单元时,教师可设计“艺术鉴赏”这一单元任务。在教学课文前,先让学生了解艺术鉴赏,通过阅读范本,让学生知道,要完成艺术鉴赏,可以分成两部分完成:一部分是创作背景,一部分是作品赏析。在完成创作背景时,学生必须读懂故事及其中的人物,再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在进行作品赏析时,则需细细品味文中的语言,以及欣赏艺术原作,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艺术感受,并写下来。如教學《伯牙鼓琴》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的方式读懂文言文,了解伯牙和子期,感受其中的情意美,在此基础上完成创作背景。然后反复涵泳文章语言,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同时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再将自己获得的美的感受写下来,作为作品赏析。两部分合起来,就是一次完整的艺术鉴赏。学生也能将这种方法迁移到后面的几篇课文,进一步迁移到生活中欣赏到的乐曲、看到的画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语文学科素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真正将美育和智育完美融合。

2.小处渗透:拓展美育活动

在单篇课文中,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设计基于文本内容的美育活动,让学科美育化。

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在课后习题中,要求写一写家乡最美的季节,这是一个美育的融合点,抓住这一问题,渗透美育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小兴安岭美在哪里”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美的景物、美的表达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开展“找找家乡最美的风光”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一找家乡美的景物,通过摄影、画画等记录下来。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寻访所得,同时学习课文美的表达,运用比喻、拟人、叠词、拟声词等各种方法,将家乡的美景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走进自然,深入家乡景点,在寻访过程中感受自然美、家乡美,在表达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语言美。一篇课文,一次活动,将美育无痕渗透其中。

从语文学科的美育融合中,可窥见新美育实验学科探索的一斑。笔者将继续深入新美育实验,将美育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助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
“五育”融合的困境约束与改革遵循
从松散联结到制度耦合:“五育”融合理念落实的困境与突破
基于“五育融合”的“实景化”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探索
回到教育原点:小学在线教学的成效、问题与未来走向
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区域线上教育实践研究
五育融合视野下西藏高中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探究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文化自新:“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