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
【摘 要】“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必须发挥学科担当,加强顶层设计,真正发挥学科独特育人价值。如何有效地利用“双减”契机,去重构学校体育,实现“以体育人”,是一线体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文章结合实践,阐述构建“全景式体育”的路径:以童趣为本,打造全景式体育文化;以素养为核,构建全景式体育课程;以健康为上,共建全景式体育生活。以此形成“双减”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新样态。
【关键词】全景式体育 体育文化 体育课程 体育生活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以“采菱六年,健康一生”为体育目标,以“全景式体育”为体育项目,积极打造师生随处可见的健康体育文化、随手可得的健康运动器材、随处可行的健康体育运动,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形成以“采小娃”为中心的健康体育生态圈。
一、童趣为本,打造全景式体育文化
(一)树立一种理念
理念与方向是对学校发展具有指引作用的指南针,可以给学校体育工作把方向、控大局。体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学校把体育当成课程来建设,借各种会议、日常教学,以“越运动·越灵动”为口号,宣传“小学体育可以影响学生一生健康”的理念,鼓励师生积极参加课间活动,让学生理解:小学阶段养成的运动习惯和形成的良好的体质、体能,是人一生健康的基础。
(二)打造一种场景
打破学校学习区与运动区建设分开的局限,充分利用“一馆、两场、三廊、四区”的核心运动区域,设计儿童随处可见的健康运动文化,如足球场东侧建奔跑群像,西侧设置运动项目介绍。体育馆里展示“跆拳道、篮球、柔道”等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历史与荣誉。此外,每个班级门口都建有体育运动场景区,低年级设置传统游戏区,中年级设置智能运动区,高年级设置器械运动区。
二、素养为核,构建全景式体育课程体系
学校深入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关于体育教育的具体要求 “完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增加校园体育的趣味性和实际性,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学校体育进入全景化体育课程改革3.0版本。
(一)保证体育质量标准
根据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学校将体育核心素养归纳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三大板块,从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见表1)
(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双减”赋予体育课程改革更多可能。学校做好顶层设计,从更高、更远、更全的视角去规划体育课程,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体育目标,将体育课程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课程、融合课程四个类型,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整合。(见图1)
其中,拓展课程以“采菱一日生活”为线索。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包括全员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综合课程、融合课程包括分年段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基于横向的课程设置与纵向的体育课程质量要求,学校期待构建一个立体的体育生活世界,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形成灵活的体育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并养成终身的体育习惯。
(三)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双减”对体育的要求,不仅仅是体现在运动上,更强调了一个“健康”,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所以,学校对以往更重视“动”的体育课程,进行了细化与精化。
1.内容广度上的完善
将体育课程分成“运动与健康”两部分,健康分生理健康课与心理健康课。体育技能内容涵盖“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开发“低年级重游戏、重兴趣”的起始课,“中年级重技能、重习惯”的行进课,“高年级重体能、重基础”的“小中衔接课”,将这五大领域内容与国家课程科学统整。
2.内容精度上的细化
根据儿童生长关键期来选择与优化课程内容。体育学习捕捉不同学段的“敏感期”,体育锻炼抓住10岁前的“窗口期”,体育素养立足不可或缺的“发展期”。针对运动敏感期,学校在体育课中融入以下内容(如表2):
针对低年级有部分学生感统系统失衡,学校设置专项课程,具体包括:体育课上多增加“感统小游戏”来共同锻炼;布置家庭体育作业,家校合作,让学生一级一级完成感统游戏的关卡,逐渐改善感统失衡;学期结束用相关体育项目来进行有效检测等。
三、健康为上,共建全景式体育生活
从效果图到实景图,有着一个较长的建设过程。全景式体育生活,需要综合立体的全方位打造,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经营。学校通过以下措施逐渐走进全景式体育的“理想国”。
(一)一人一张体育课表,我的体育我选择
除了每天一节体育课是必修的之外,每个学生还需要参加年段必修课以及其他选修课。“双减”背景下,第二时段的全员体育运动选修,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项目与特长项目。
(二)一天两小时运动总量,活动时间我自由
学校增设了晨间微课堂、走廊小游戏;除阳光大课间外,下午还增加1小时的玩乐时间;午后是分时段的漫步时光,各班学生自由散步;课后延时服务内,进行体育活动大走班;每周二下午是自修课程时间,有12门体育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三)一周三练运动社团,我的特长我练就
每学期,学校都会做学生调研,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体育社团,充分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鼓励更多学生掌握专业运动技能,形成“普及与深化”相结合的机制,争取为上级运动学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四)一个级部一场联赛,我的比赛我参与
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学校都会举行一场来自年级的联赛。比赛由各年级组成员共同商量,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达成统一想法,向课程部申报,再由课程部协调。例如,2022年秋的联赛安排如下(如表3):
联赛的背后,既有技能技巧的掌握,又有得失胜败的心理教育。
此外,学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结合传统体育游戏,如花式跳皮筋、滚铁环、丢沙包等,根据班级特点,让班级自主选择一个项目,作为班级长线开展的体育活动。同时,邀请家长一同参与“校园微马节”亲子运动会等,营造全员运动的氛围。
(五)一人一档综合管理,我的健康我负责
学校充分用好体育成绩报告单,报告单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与家长提供数据,而是将年龄标准同步提供,方便对标找差。并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合理地给出改进建议。比如,某学生身高与体重比超标,报告单给出“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养成运动习惯”的建议。
1.调整评价方式
由于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量化评价不一定能够科学地反映出学生体育习得情况,过于简单化的评价就不会有客观性。学校采用“过关+积分+数据”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效地結合起来。学校要求,学生在小学六年之内要掌握2~3种体育运动技能。同时,学校继续通过“体育小明星”“运动小达人”等评选活动,来树立健康、运动榜样。未来,学校还将引入人工智能、借胸卡、穿戴设备等,统计运动数据,利用数据来评价学生体育素养。
2.规范评价流程
体育教师管理班级多,涉及学生多,评价对象多,评价任务重。目前,各校体育评价均出现“评价随意性强”“评价结果无反馈及应用”等现象。采菱小学形成“设计评价活动+实施评价+反馈与跟进”的评价流程,通过活动让更多人(包括家长、学生、其他任课教师)参与体育评价中。利用综合评价选拔人才,为运动专业学校等输送苗子。针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案例跟踪及重点指导,形成完整闭环,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价值。
“双减”的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此背景下,体育必须发挥其学科责任担当,以课程改革为引擎,以活动为点、以课堂为线、以场景为面,构建出全景式体育的新蓝图,形成师生体育生活的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