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科峰
摘 要:所谓野外生存,就是在大山、树林以及沙漠等与人类居住地较远的地区中依靠自身与集体的能力维持生命的训练。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军队中,其目的就是以锻炼士兵能力为主。之后因这项训练具有磨炼意志、提高团队凝聚力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其他领域的人员培训中。这就证明野外生存训练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生存能力;野外训练;体育课程;可行性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多数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更没有机会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炼,这对于他们的性格、意志力以及生存能力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注意到这一点,很多中学开始尝试将“野外生存训练”加入体育的教学内。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具有怎样的价值?是否能够在初中体育课程中顺利开展?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中的价值
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加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长期在校园内上课的初中生而言,到自然中上课的教学形式具有极强的新鲜感,可以有效地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以及团结意识和顽强勇敢的精神,而且随着野外生存能力的积累,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助益;另一方面,这一训练的加入,使得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全方位的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是对初中生进行社会教育的良好机会,能够让学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共同活动中,学习社会关系和紧急事件的处理方式。
随着野外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的推广,一部分学校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将定向运动和越野跑等户外活动都加入到这一训练中,而且还在不断地对内容进行拓展,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同时还能提升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为培养出综合实用型人才。
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对策
1.教学内容设置方面
(1)内容选择方面
首先,各中学要对本校的自身条件和学校周边的野外场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查;其次,要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对本校可以开展的训练内容组织在一起并对其进行分类,训练内容主要分为野外生存基本常识和基本能力培训以及安全措施教育三个方面。同时,学校还要将初中生不同的年级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进来,从而决定本校野外训练的教学内容。
(2)课程设置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学校可以参照新课标的教学模式,将训练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两种,必修基本以生存理论知识和安全防范知识为主;而选修则是对生存技能的拓展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优势对课程进行选择。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坚毅品质,同时还能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健康生活
方式。
2.组织形式方面
在自然环境中,像荒原、田野以及山地等都适合开展野外训练,而且开展的形式也极为丰富。但是由于每个中学的校情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开展野外训练之前,学校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训练的方式和场地。像有的学校附近是山林,就可以选择在山林中露营或爬山等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训练活动。但是,一些环境,像雪原和沙漠等并不适合带领初中生去实地锻炼,如果需要在教学时利用这些环境,经济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对场景进行模拟训练。
3.教学评价方面
正确的评价方式也是“野外生存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中的重要部分,对于课程的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训练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很多种,像多元化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过程性评价等,只要老师的使用时机和方式得当,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老师要提高对学生活动过程表现和进步评价的重视程度,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状态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改进。除此之外,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分层次评价,评价的形式要多以肯定和激励为主,避免当众批评,以防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从而造成他们对于这门课程的产生抵触
情绪。
4.训练安全方面
因为野外环境极为复杂与陌生,相比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环境,存在一定的危险,所以在野外训练是否可行,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训练活动的安全问题。各初中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本校的安全系数:
(1)建立安全管理机制
建立管理机制之后,老师可以按照相关制度的指引正确开展训练活动,增加活动的安全系数。在建立制度之前,要明确管理目标,即提高训练教学的安全保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要以此为依据,结合风险产生与变化规律评估出场地的风险系数,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不过目前,由于这门课程的兴起时间并不长,因此所制定的安全管理体系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需要学校和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2)设置安全监督机制
在建立安全管理机制之后,就要考虑制度有效落实的措施,为了降低训练的安全风险系数,各个中学都要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监督管理,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定期对场地和训练设施进行详细的检查,保障能够及时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
(3)设置紧急救援机制
虽然建立了安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但是还会因为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对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各校要设置紧急救援机制,组建专门的救援小组。同时要为进行野外训练的老师和学生进行投保,确保风险发生时伤害能够降到最低。
三、教学决策
由于在野外进行训练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为了防止师生受到伤害,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学的形式要尽量以团队合作为主,而且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助益。在开展训练教学时,首先,要对全班进行统一的课程教学;其次,要按照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其进行合理分组,并以竞赛的方式开展小组活动;之后,老师很据学生小组活动情况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课程教学的内容,正如上文所述,要以理论知识、技能教学以及实际运用三项内容为主,实际运用部分的内容要到野外环境中开展,这也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定。但要注意,在进行野外活动之前,学校和老师必须要到活动场地进行反复的检查和确认,并制订详细的方案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对策,从而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总而言之,将“野外生存训练”纳入初中体育教学中,既是对以往固定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还是对教育理念的改革。训练内容的加入,不仅使体育教学内容变得多元化,而且还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形成了十分积极的正面影响,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地基础,更是对初中体育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立足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石峻.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运动,2011(1):86-87.
[2]梁利平.野外生存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3):68-70.
[3]石婷婷.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208-209.
[4]赖敏娟.江西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3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