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学段推进 扣课标实施

2024-06-05 10:15:22钟孝忠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

钟孝忠

摘要:通过探讨整本书阅读实施的重要性,梳理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实施的学段特点、规律,提出了小学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实施策略。通过案例,展示结合任务单指导学生实施整本书阅读的实操方法,强调了在阅读实践中学生自主阅读、整体阅读与教师策略指导的重要性。旨在引起教育者对课标学段意识、自主阅读意识、整体阅读意识、策略指导意识的重视,为一线教师实施整本书阅读提供借鉴方法。

关键词:小学;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从1941年叶圣陶先生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教材设置主张[1],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的价值定位,再结合社会对整本书阅读给予学生成长的影响的共识:有拓展认知视野、发展语言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提高阅读素养、培养阅读习惯、丰盈心灵世界等方面优点。简而言之,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分析课标中的相关描述,梳理整本书阅读的特点

分析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学段目标、内容、要求的有关描述,总结小学阶段三个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大体特点,现依照学段分别从阅读目标、读物类型、阅读方法三个方面梳理如下:

第一学段:

1.阅读目标分析:虽有介绍方式、培养习惯、阅读总量上的要求,但总体上是引导学生在尝试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快乐,重在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物类型分析:读物类型从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简短上口的儿歌,逐渐过渡到学生喜欢的童话书,阅读要求也由“体会快乐”“感受韵味和童趣”提升到“想象画面,讲述故事”,这种变化是由以图为主到以文为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心智特征和阅读图式。

3.阅读方法分析: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心智特征、阅读规律和新课标对读物类型、阅读要求的规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看书的封面、插图和目录,了解书本的结构与内容,将喜欢的内容读或讲给同学、教师与父母听。只要学生愿意读或讲,至于读或讲得好与坏,则不必苛求,重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第二学段:

1.阅读目标分析:对比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第一、二学段的目标描述,发现除了有“初步理解”“主动分享感受”这些要求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阅读总量由5万字提升到40万字。这就要求教师从三年级开始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重点是默读的方法,养成快速默读的技能和获取大量阅读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以适应第二学段阅读总量的变化。

2.读物类型分析:比较发现,第二学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由图画书、儿歌、童话书过渡到英雄故事、儿童文学、寓言神话。总的来说,由感性有趣的儿歌、童话过渡到情节性强的神话故事,这符合第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认知图式。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多引导、推荐学生阅读英雄模范故事、经典儿童文学、中国寓言故事、中国神话故事等,以满足学生好做“白日梦”与崇拜英雄的需求,喜读充满故事性、神秘感的书籍的需求,并且以讲述故事中自己喜欢的内容、介绍大意、分享阅读启示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2]。

3.阅读方法分析: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除了初步学会默读,还应“学习略读,初知文章大意”。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应指导学生将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起来运用,效果更佳。在阅读前可以由学生或教师朗读阅读材料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而后学生默读或略读材料,从中选择喜欢或感兴趣的内容精读、细读,也可以選择精彩片段,通过朗读或与他人分享等方式,加深阅读印象,享受阅读乐趣。

第三学段:

1.阅读目标分析:纵观小学三个学段“整本书阅读”的目标描述,除了对“阅读内容的把握”“读后交流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外,阅读总量也由40万字提升到100万字,增长幅度非常大。要实现第三学段整本书的巨量阅读目标,首先必须提高默读水平与速度,其次,必须整合提升阅读策略与方式。

2.读物类型分析:显然第三学段要求阅读有关文学、科普、科幻、红色革命题材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关注点已由情节到思想、由感性进行理性过渡。这一阶段学生处于哲学认知阶段,对抽象意义、元叙事理解等的认知占优势,这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

3.阅读方式分析:首先是阅读形式丰富了,即第三学段要求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把握、梳理主要内容,并且能主动与人交流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其次是阅读的关注点变了,要求更多地关注阅读本身,即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对小学时期的阅读生活进行自省与梳理,并能应用口头或书面方式分享整本书阅读的历程、体会和阅读方法。这样,有助于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行为,锤炼良好的阅读品质。

二、整本书阅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推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许多一线教师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较多宝贵的经验。如建立评价机制、注重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给课型分类等。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阅读前的布置简单,学生阅读粗放;阅读中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炼,缺乏对阅读推进情况的跟踪、落实与激励;阅读后给予学生分享阅读成果的机会不够慷慨,或以上交读后感、阅读摘抄等方式草草了事,分享方式单一,缺乏有效指导;阅读评价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正如谈永康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再思考》中所说,除72.73%的语文教师认为“时间不够”外,约57%的教师认为自己经验不足……除了布置简单的阅读任务,不知道如何介入学生阅读的过程,虽然知道上好阅读交流课很重要,但是不了解基本的流程与教学方法等[3]。

三、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

结合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和实践经验,谈谈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

(一)统筹安排整本书阅读时间

充足的时间是一切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阅读也不例外。首先教师要给学生留足上好“三课”的课堂时间。上好阅读前的导读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阅读的对象、要求等;上好阅读中的推进课,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组织、指导,不至于使阅读活动放任自流;上好阅读后的分享课,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交流、分享使阅读活动往纵深推进。其次要善于利用零碎时间。整本书阅读属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但给予学生整堂课时间阅读并不现实。为了用好零碎时间,学生可以利用“晨诵”时间,朗读整本书中的精彩片段;利用“午读”时间默读,并做好摘抄;利用睡前时间,静读30分钟,并给家长讲一讲故事的大体内容或朗读喜欢的语段。为了给学生创造锻炼、展示的机会,笔者制定了《“整本书阅读”活动之课内任务轮流表》,根据表格安排,在集体“晨诵”时间中腾出3分钟,轮到的学生展示朗读精彩语段;在午读、语文课前3分钟,轮流推荐好书。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整块”时间。周末、节假日时间充裕,更适合安排学生整本书阅读。可以在读前做好好书推荐;读时要求学生做阅读摘抄、写好读后感等;读后以开展故事会的方式推进“整块”时间的整本书阅读。

这样不仅将集体与个人、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有机整合,还将整本书阅读时间充分落实到位,落实到人。

(二)营造浓厚的整本书阅读氛围

学校教室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主阵地,教师应积极创设“处处有书读,时时能读书”的良好阅读氛围。如组织学生开展每人捐赠一两本旧书活动,在教室一隅设立了一个“班级读书吧”,安排学生精心布置“班级读书吧”,轮流管理图书,组织借阅登记,并利用“班级读书吧”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这样不仅活跃班级读书气氛,而且达到“捐一读百”的效应;在班级软板开辟“好书佳作推荐”栏,在教室两墙空白区域设置“阅读成果展示”栏,布置、粘贴学生的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美文佳作、创意书签等,及时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由值日班长组织、监督每日的“晨诵”“午读”,并登记全班的读书情况,再结合《“整本书阅读”活动之课外阅读评分表》,分别在月末、期中、期末评选“最美读书人”,在黑板“最美读书人榜”上公布获奖学生名单,组织获奖学生拍摄“最美阅读”照片并配文介绍,在“钉钉”“微信”班级群给予隆重推介。以上三措并举,营造出人人“想读书,在读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

(三)指导规划整本书阅读活动

整本书阅读是以自主阅读为主,以整体阅读为重的学生个体阅读行为,教师、家长应尊重学生基于个性化的“素读”“批读”“研读”产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但学生自主阅读不等于整本书阅读活动不需要教师的干预、指导,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要想收到实效,离不开教师的全程指导。现以《城南旧事》一书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任务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1.阅读前导读课,可以通过重点情节剧透、作家背景揭秘、名人名家推荐以及引导学生阅封面、看插图、猜内容等方式,以最短的时间、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安排具体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做好阅读规划,理清整本书的结构。如《城南旧事》阅读前导读课,教师运用了如下任务单:

(1)教师深情朗读名人名家推荐语、作品精彩片段。

(2)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作业后阅读或睡前阅读不少于30分钟,周末每天阅读不少于1小时。保证每天至少6000字的阅读量,争取在一个月内阅读完整本书。

(3)请学生阅封面、读目录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读,其他内容可以选择跳读或略读。

(4)画一画人物图,弄清人物关系,说一说对人物的印象;梳理故事情节,讲一讲每个情节的大意,并借助情节图,说一说小说梗概。

运用任务单的意图分析:教师首先深情朗读名人名家推荐语、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期待;接着对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量做出安排,让学生通过阅封面、读目录等方式,运用跳读、略读等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既不至于让阅读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帮助学生降低理清人物关系与故事脉络的难度,更有利于学生借助“人物图”“情节图”进行讲述故事梗概,使思维外显化、结构化。

2.阅读中推进课,可以通过收集个性化阅读任务单,分享阅读成果等方式了解阅读计划的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在阅读《城南旧事》一段时间后,笔者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设计了以下任务单推进阅读。

(1)设计人物名片:故事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与人物相关的事例细读,边读边做批注,并根据人物的言行为人物设计一张名片。

(2)表演课本剧:选择一个最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关键情节,邀请同学合作,改编并表演课本剧。

(3)记录、探讨问题:请记录下你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并与同学探讨。

意图分析:《城南旧事》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的导读书目。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4]。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人物名片,改编并表演课本剧等,遵循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路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抓住体现人物特点的情节,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充分感受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在改编、表演中,学会回读,学会提取、整合信息,内化语言,且在鲜活的表演中使学生对小说人物秀贞、兰姨娘、爸爸等形象的感受更加丰满,更加立体。通过记录、探讨阅读中的疑问,可以为后期的深入阅读做准备,使阅读不流于浅表化。

3.阅读后分享课,可以利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等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升华阅读成果。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城南旧事》阅读后分享课,运用了以下任務单(见表1):

(1)学生先填写表格中五个主要故事的离别主角和离别方式,再根据提示猜人物,并说明理由等。

(2)说一说:这五次离别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聚焦讨论:英子与爸爸的离别,有什么留在英子身上?请抓住相关语句体会爸爸的去世对英子的影响。

(3)配乐写话:任选其中一个人物,想象自己就是现在的英子,把此刻最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再交流: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离别吗?经历过离别的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发生了一些变化呢?

意图分析:结合整本书内容,依据学段特点,紧扣课标要求,巧用表格梳理、简化结构,聚焦典型体会、深化主旨,链接角色、生活内化主旨,引导学生由书本到生活、由人物角色到学生个人的思维跨越,使整本书阅读分享课完美实现了从简化、深化到内化的层层蜕变,步步升华。

(四)利用现有资源、技术拓展阅读空间

整本书阅读,除了引导学生读完读懂一整本书,还应该挖掘现有资源,通过多渠道的拓展与联结,达到以一本书的阅读带动更多本书的阅读的效果。

可以围绕同一作家拓展阅读。如:在教学完《芦花鞋》这篇课文时,笔者向学生推荐阅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紧接着,又不吝啬溢美之词郑重推荐作者曹文轩其人、其作《草房子》《根鸟》《细米》,使学生从一篇课文出发,继而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

围绕同一主题拓展阅读。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成长”为人文主题,在学生学习完《文言文二则》中的两个小故事《囊萤映雪》《铁杵成针》之后,推荐阅读同一主题的《中华勤学故事》,并以诵、讲故事、用故事配画或演课本剧等方式指导学生交流、展示,追寻古代圣贤的成长之路。

还可以围绕同一文体拓展阅读。同样在教学《文言文二则》之后,趁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向学生推荐《小古文里走出来的名人》,指导学生按计划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领悟古人智慧,从而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当然,信息时代,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如:用微信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等,利用钉钉组织整本书阅读打卡活动,实时跟监阅读情况。通过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开辟的阅读专栏,分享学生的阅读成果:读后感、阅读摘抄、书签、好文佳作、故事配画作品,以及朗读语段、讲故事、表演课本剧等日常阅读打卡图片或视频。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或发表有关阅读的零碎感悟,或跟帖评论,或置顶优秀作品。总之,教师不仅要千方百计地利用现有阅读资源组织拓展性阅读,更应以“互联网+阅读”的方式,打破整本书阅读的时空桎梏,为学生阅读、交流、展示创造良好条件,将整本书阅读向纵深化推进。

(五)建立整本书阅读激励机制

整本书阅读的持续推进光靠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具有足够的意志力和耐力。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坚持阅读下去?这需要教师建立整本书阅读的激励机制。譬如,教师可以先从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态度三个维度制定《“整本书阅读”活动之课内阅读评分表》《“整本书阅读”活动之课外阅读评分表》,再根据学生在每个维度的表现情况,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赋分。教师运用《“整本书阅读”之课内阅读评分表》可以对学生在学校晨诵、午读、“三课”不同时间段的表现进行评分,也可以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可以运用《“整本书阅读”之课外阅读评分表》对孩子每天的晨诵、闲时阅读、睡前阅读情况进行打分。最后教师综合学生在课内、外整本书阅读的积分情况,分别在月末、期中、期末评选出月、半期、学期“最美读书人”。这样不仅能多维度、全过程考察、监控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根据考察情况指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态度、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反思、改进,提高学生元阅读能力,还可以发挥多元化评价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自评、他评的观照中,了解阅读效果,提高阅读素养,促进学生持续、深入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实施具有不同的学段特点与规律。教师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活动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规律,依据学段呈螺旋递进式推进。同时咬定培养整体阅读素养这一根本目标不放松,引导学生运用系统思维、多种策略整体把握和理解阅读材料,避免用片段精读、以导代读、以填鸭式刷题代替原汁原味的整本书阅读,在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水平,努力为学生终身阅读奠基。

学生是整本书阅读的主体,教师是整本书阅读中阅读时间统筹、阅读氛围营造、阅读空间拓展、阅读活动规划、激励机制建立、阅读策略指导、阅读习惯培养等的引领者与参与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一切条件与机会,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线上与线下、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学生在个性化的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规划,学会策略运用,提高阅读与元阅读能力,逐步成为“最美读书人”。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3.

[2] 王崧舟,王春燕.腹有诗书气自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整本书阅读”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22(33).

[3] 谈永康.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再思考[J].语文建设,2021(4).

[4] 沈银雪.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情境创设:以統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2(34).

编辑/杨馥毓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小学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7:51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05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