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说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诗歌创作的乐趣,并能进行诗歌创作,以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诗歌创作 生活体验 教学实践
诗歌自古以来就展现了文人墨客对生活的观察与想象,是他们情感寄托的工具。在现代语文教育教学中,诗歌创作的地位和作用仍然很重要。通过诗歌创作,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第二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指出:“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这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欣赏诗歌和创编诗歌。生活体验为诗歌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进而影响诗歌的风格、思想和情感表达。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诗歌创作的乐趣,尝试进行诗歌创作,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呢?
一、培养观察力,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观察才能发现,良好的观察力对学生的诗歌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生活中诗意的能力,是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基础。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培养观察力。
对生活中细节的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呢?一是设定观察目标。观察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具体,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时有针对性,而不是大而化之或者面面俱到。例如,可以观察同桌今天的穿着、神情和上课状态,或者观察一片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二是在提问中引导观察。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尽快地找出目标,然后去观察细节。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今天的校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今天的天空有什么特别之处?”三是运用“五感法”。“五感法”近几年被很多教师用于习作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用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来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例如,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听周围的声音,闻闻花的味道,感受微风的吹拂。四是组织实践活动。为了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和观察,并随时记录所观察的内容。例如,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生长、活动的细节。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诗意的能力呢?一是要让学生接触诗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诗歌,先让学生阅读并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再让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诗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从而创作出与自己生活相匹配的诗歌。二是要让学生学会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观察生活,并在观察中尝试把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三是要让学生学会捕捉情感。情感是诗歌的重要元素,因此,对诗意的发现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体验中要关注自己的情感变化,以及身边人的情感状态。当自己感受到喜、怒、哀、乐等情感时,就可以尝试用诗歌来把它们表达出来。四是要营造诗意氛围。在一个充满诗意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更好地发现诗意。可以在教室里或者校园内展示一些诗歌作品、艺术作品,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能感受到诗意的氛围,自然而然就会引发内在的创作欲望。
二、激发想象力,创造独特的诗歌世界
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同样也是诗歌创作的源泉,一个好的诗歌作品离不开想象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诗歌世界呢?
1.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宽诗歌创作的思路。
联想和想象是现代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段,合理并灵活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帮助学生拓宽诗歌创作的思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学生还需要用心观察和感知周围的世界,留意细节和微小的变化。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斷地训练,当学生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也就能更好地拓宽诗歌的创作思路了。
2.开展创意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意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写作方式。在诗歌创作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开展创意写作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独特的诗歌世界。创意写作的方法包括故事创意、主题创意、语言创意、结构创意和视角创意等,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一个寻常的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眼前出现一道发光的大门。我好奇地推开这扇门,发现自己进入了未来……以此段为开头,展开合理想象,续写一篇文章。”这就是属于故事创意。学生在这一开头下都会写出自己对未来的不同看法。所以,创意写作对于想象力的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鼓励表达情感和体验,创造独特的诗歌世界。
情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体验是诗歌创作的源头。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首先,要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氛围,让学生感觉自由和舒适,从而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灵感的来源,接纳他们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再次,要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反馈,引导他们深入挖掘主题,丰富语言和结构,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最后,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分享作品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创作得到了认可和欣赏。
三、提高表达能力,用诗歌传递生活情感
创作诗歌肯定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然心中纵有万种想法,也会有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表达能力是可以通过阅读和训练提高的。
1.指导学生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
现代诗歌形式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与韵脚,特别是儿童诗,虽然语言直白、浅显易懂,但也有着丰富的意象,且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艺术性、感染力都比较强。因此,诗歌创作就需要学生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在创作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句,掌握更多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为诗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创作中,要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写作方法。语言生动形象的关键是要进行修改和润色。创作之后,教师的指导地位要凸显出来,在修改和润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积累的词汇、学习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作品中,使语言更加凝练生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表达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学生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作品,在互相学习与借鉴中,共同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2.培养学生用诗歌记录生活的习惯。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很丰富的。所以,教师不应觉得让学生用诗歌记录生活非常困难,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用诗歌记录生活的习惯。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教师要坚持引导,学生要坚持写。教师的引导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徐志摩的《花牛歌》时,学生边读边笑,他们说:“老师,这是诗吗?也太简单了,我都会写。”听了这话,笔者追问:“怎么简单了?你从哪看出来简单?”学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就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发现了原来写诗并不是那么难,简单的结构,简单的句子就可以组成一首诗。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写诗的兴趣,学生问道:“老师,我们可以用诗歌来写日记吗?”这样,用诗歌记录生活也就顺理成章地进行起来了。愿意写还不行,还要知道怎么写。教师还要在教学中传授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如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押韵、节奏、意象等诗歌元素。
四、以生活体验为主题的诗歌写作活动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以现代诗为主题和内容的单元,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的单元,即以多元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现代诗,让诗歌的种子植入儿童的心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及写作方式,对于现代诗的创作有了跃跃欲试的心态。在此基础上,笔者在本单元课程结束之后,开展了一次诗歌写作活动,活动主题为“学校生活”“歌颂美好家乡”,这两个主题都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下面是学生的作品展示。
校园生活大爆炸
清晨的阳光照耀在脸上,
我们背起书包走进课堂。
老师的讲解声回荡耳旁,
同学们的笑声在教室里飞扬。
下课铃声是最美妙的音乐,
我们飞奔出教室。
享受着自由的欢乐时光,
打球、跳绳、玩游戏。
食堂里的饭菜香气四溢,
饥肠辘辘的我们排着长队。
品尝着各种美食,
满足的笑容在脸上绽放。
下午的延时在期待中到来,
一天的压力烟消云散。
我们奔跑在社团活动的路上,
丰富的延时活动在校园“炸开”。
校园生活就像气球大爆炸,
充满了惊喜和欢乐。
每一天都充滿了希望,
让我们一起迎接新的挑战。
田野四季歌
春季里来麦苗长,
麦儿迎风吹,
掀起层层浪。
夏季里来荷花香,
荷叶满池塘,
莲蓬上粮忙。
秋季里来五谷香,
稻米大豆成堆装,
一年丰收又在望。
冬季雪花喜洋洋,
飘飘洒洒把地妆,
田野再现新朝阳。
生活体验是诗歌创作的源泉。生活要有烟火气,诗歌同样也要有生活气,有生活气的诗歌才能打动人心。所以,作为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阅读入手,提高学生的表达力。作为学生,应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诗歌为基点,继续在生活中感受诗歌创作的乐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安徽省固镇县仲兴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婧,温昕,张勇宏.“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4),72-75.
[2]蒋荣吉.儿童诗教学的可视化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3(0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