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文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背景,从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出发,通过改变作业设计理念,有效设计数学作业,以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双减” 农村小学 数学作业设计
一、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一)数学作业内容枯燥
当前常用的数学教材的课后习题或配套的教辅材料并不是依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脱离学生所处的环境,内容枯燥、乏味,对农村学生的学业水平起不到有效助力。据调查,我国农村大部分小学生课后不喜欢完成作业,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作业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此类作业没有兴趣,且小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农村家长对学生普遍疏于管教,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数学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他们的家长外出务工,由家里的老人照顾或寄养在亲戚家,这些学生大部分自主性不强,完成作业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完成有创造性的作业。他们觉得只有书面作业才是作业,那些阅读、查找资料、绘制思维导图等都不算作业。单一的书面作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又“不消化”,学生无法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对农村学生进行耐心引导,顺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置多元化作业,增强做作业的主动性
1.布置视频类作业。教师要改变农村学生单一的作业样态,设计动静结合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对作业产生亲切感,引发他们完成作业的意愿。以人教版五上“位置与方向”为例,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八个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后,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带方向的数学语言描述行动路线。随后教师布置课堂作业:“以本校为例,如果有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要来学校参观,他如何从学校门口走到图书馆呢?”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有的说要先画出图纸,然后标出方向;有的说可以让班级里的同学按今天学习的方向带着她走;有的说可以拍成视频,她来学校之前就可以给她看,熟悉学校的环境后就能找到。教师顺势提出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画出图纸、拍成视频,介绍从校门口到图书馆的路线,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通过类似的作业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真实生活,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布置阅读类作业。在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看来,阅读类作业是文科的专属。随着新课改推进及“双减”政策的落地,教师要打破自己对数学作业的固有认知和传统观念。多向农村学生推荐数学读物,注重教材中数学阅读材料的阅读引导,增加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另外,可适当减少书面作业的布置,增设一些阅读类作业,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数学素养的发展。以人教版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中的“你知道吗”为例,该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格子计算法,在处理这一内容时,很多农村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或者直接忽略了,究其原因是它并不会在考试中出现。如果可以在这一环节上慢下来,让学生先自学看书,理解格子计算法的算理,引导学生在探索中经历从“你知道吗”到“我知道了”再到“我还想知道”这样的过程。此外,可以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作业:“除了书本上的格子计算法,还有没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其他计算方法呢?”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各种渠道搜索古今中外不同的乘法运算方法,并探索其中的算理,感悟各种乘法运算算法的优劣性。阅读类作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懂得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上,还可以促使他们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了解数学的历史,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作业灵活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普及,农村教师也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也要适当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完成数学作业。
教师布置线上作业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如在教学人教版“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前,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让他们去视频软件里查看教学视频及该统计图形的画法等。
另外,以此课为例,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家里每个月的水费和电费支出情况,利用绘图软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回到课上,组织组内先交流家庭水、电费的缴纳情况,将自己家的水、电费与小组内其他同学的进行对比,算出小组水、电费的平均值,比较自己家的两项费用是高了还是低了,原因是什么?再将组内学生的数据进行计算、汇总,用绘图软件制成一份组内家庭水、电费均值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最后,让学生分享在节水、节电上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三)设计跨学科作业,促进作业融合性
未来的社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融合型作业,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成为更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数学教师要构建跨学科意识,分析教材、练习中的素材,整合可融合的资源,提取有趣的元素,在日常教学和作业设计中进行学科融合,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跨学科的作业。
1.融合美术的跨学科作业。例如,在学习完“轴对称图形”一课后,学生能够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动手剪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这时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美术相融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这些图形来布置班级图书角。在布置时,学生要在脑海里构思相关元素的图形,可以是一些对称的文字或剪纸等。学生要结合自己构思的轴对称图形,根据班级图书角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构图、色彩、搭配、比例等。学生布置出美丽的图书角,让自己的作业变为现实,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2.融合体育的跨学科作业。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下“平均数”一课时,课前作业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收集自己身高、体重,及一分钟跳绳的数据,在体育课的现实情境中收集的数据较为真切。此时,数学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利用这些数据求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以及一分钟平均跳绳的次数,学生将收集到的全国同龄学生跳绳数据与本班的平均跳绳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平均值较低。此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数据对体育课程提出建议。上体育课时,多些时间进行跳繩训练,让体育老师多教些跳绳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再次统计数据,发现身高、体重有了明显的变化,而班级跳绳平均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寻求体育老师的帮忙,学会了沟通、协作。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在体育课中寻找数学,如“掷铅球的时候怎样才能掷得最远?”“掷铅球与数学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也能带着数学思维思考。
作为农村教师面对“双减”政策不能够“躺平”,而应该跟上教育的发展,转变作业设计理念。教师要把作业看作教学的一部分,从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作业,课前,课中,课后都可渗透作业,注重作业的多元化设计,切实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敖江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宋晓颖)
参考文献
[1]陈丹丹.“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J].新课程,2023(04):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