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以学定教策略探究

2024-06-03 01:47:19陈玉昌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摘 要:初中地理以学定教策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文章主要从教学起点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分析以学定教策略,以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在教学起点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方面,自选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由课前自学型(翻转课堂)、自主探究型(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型(合作学习)、边导边学型(实践活动)四种教学模式构成。教师可以提供自选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学定教;教学策略

以学定教策略是初中地理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探究方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多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和动力无法充分得到调动,因此以学定教策略成为改善教学效果的关键。以学定教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初中地理以学定教策略,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教学起点:依据学生特点,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厌倦或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从而产生学习兴趣[1]。由此可见,教学起点的设计至关重要。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背

景、学习习惯等有所不同。对此,教师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起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只有基于学生的现状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基于此,初中地理以学定教策略需要从教学起点分析。

从教学起点分析,以学定教策略是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仪”为例,教师可按如下方式展开教学:

第一,分析学生特点。七年级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弱、学习兴趣不稳定。他们需要通过活动性教学、实践操作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第二,依据学生特点,

营造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先在教室里放置一个地球仪,并配备相关的地图和工具,让学生自由观察和探索,激发他们对地球仪的兴趣和好奇心。第三,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集思广益,共同解决与地球仪相关的问题,例如如何使用地球仪测量距离、识别经纬度等。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地球仪的视频,如介绍地球仪经纬度知识的视频,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再通过小组分享和全班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球仪的理解。第四,安排学生操作地球仪,

对其进行观察和测量,如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纬度和经度,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自然环境差异形成的原因。

总之,教师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加深学生对地球仪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打造自选式教学模式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和探索地理现象,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积极构建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因此,

教学过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是实施以学定教策略的重要环节[2]。因此,教师可从教学过程出发,分析以学定教策略,以学生为中心,

打造自选式教学模式,落实以学定教。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1.课前自学型(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强调将课堂教学内容的传授和理解阶段转移到课前,而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深入讨论、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翻转课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方式,在自己的节奏下预习和消化知识。这种个性化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此外,翻转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动性。基于以上优势,教师可构建以课前自学为特点的翻转课堂。

在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步骤构建翻转课堂:

第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并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地球表面的构造、海陆分布的变迁和其原因等。第二,开展课堂互动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疑问,共同探讨地球表面的变迁和影响。教师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地质和气候因素对海陆分布变化的影响。第三,组织实践应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小组作业,让他们选择一个区域,调查该区域的海陆变迁情况并分析原因。学生可以使用图表或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并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2.自主探究型(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通过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3]。因此,教师可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理学科知识。

在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步骤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第一,设计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观察和记录当地的天气情况,并针对不同天气现象制作海报或小短片,解释其发生原因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二,

组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使用不同的资源找出天气变化的规律、气候形成的原因等。第三,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海报或小短片,并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提出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3.合作探究型(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和共同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实力,有利于实现以学定教的目标。因此,教师可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合作探究地理学科知识。

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步骤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第一,角色分工。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括测量员、记录员、观察员等不同角色,为学生提供参与任务的机会。第二,布置任务。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地点进行地质调查。小组成员共同收集数据,观察地形特征,如高度、坡

度、水域情况等,并记录下来。第三,分析数据。小组成员将各自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讨论地势变化的原因,并就当地的地形特点进行报告和展示。第四,探讨与评价。整个班级共同讨论各组的调查结果,并对其他组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理解地形变化与地势之间的关系。

4.边导边学型(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指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4]。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提高学习效果,实现以学定教的目标。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参与和体验课堂学习内容涉及的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可构建实践活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边导边学中内化地理学科知识。

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以下步骤构建教学模式:

第一,安排学生实地考察,让他们观察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道路建设和交通流量等情况。此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观察指导问题,引导学生对交通运输现状和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第二,组织学生进行交通模拟实验,通过教室内或校园内的模拟实验设置,让学生参与模拟交通场景的设置和操作,如利用纸板或小车模型模拟车辆行驶的规则和交通信号灯的作用。第三,组织学生参与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如参观交警

队、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通过参与此项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交通安全问题,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以上四种教学模式组合成自选式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此一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学定教策略,便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起到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协同发展[5]。

(二)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教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时,教师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选择教学模式。以下是对每种模式应用的简单阐述:

1.课前自学型(翻转课堂)

在此模式下,教师可以提供学生需要预习的材料,如与农业相关的文章、图片或视频等。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和研究这些材料,了解农业的概念、形式和现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互动或小组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究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自主探究型(任务驱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农业调查任务,比如让学生对当地的农田分布、农作物种植特点或农业机械使用情况等进行实地调查。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自主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最终以报告、展示或其他形式呈现调查结果。

3.合作探究型(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农业相关的话题,如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等。小组成员可以共同收集资料、讨论问题,并在合作中形成观点和结论。最后,小组可通过报告、辩论等形式,

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促进合作学习和知识交流。

4.边导边学型(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田、农业技术示范基地或农产品加工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的实际情况与发展。学生可以参与一些农业实践活动,如播种、施肥、除草等,了解农田管理方式和农作物生长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作为导学者和指导者,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记录,使学生建构知识,加深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模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学定教策略是一项关乎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搭建翻转课堂、设计任务驱动、组织合作学习、组织实践活动等,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总之,以学定教策略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蔡飞.初中地理实现以学定教的策略分析[J].智力,

2023(26):136-139.

张晓敏.以导引学 以学定教:初中地理导学案编制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23(1):83-85.

李春發.诱发兴趣 自主合作 探究延伸: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教学谈[J].科普童话,2019(15):119.

张先德.以学定教,合作互助,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2017(10):161.

何志刚.以学定教,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教师,

2017(28):104-105.

作者简介:陈玉昌(1976.8-),男,土家族,贵州铜仁人,任教于贵州省铜仁市第三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以学定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1:20:22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