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2-26
作者简介: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摘要: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基于未来意识、国家意志、园(校)本文化,选择“学会生存”这一课程建设主题,对话今天的孩子和孩子的明天,体现了“向未来”的价值取向。“学会生存”课程基于儿童日常的真实生活情境,建构了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并以强有力的保障、支持措施,使课程呈现出蓬蓬勃勃的样态。
关键词:学会生存;园本课程;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4-0032-04
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学会生存”课程建设,做得风生水起。其丰盈的教育意蕴,值得品味和领悟。
一、为什么:“学会生存”课程的源始
倪春玲园长的团队为什么会选择“学会生存”作为课程建设的主题呢?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未来意识
教育是属于未来的事业,教育总是想把教育对象培养得更好,把学校办得更好,进而把社会建设得更美好。近几十年世界教育变革的主题,就是“向未来”的。
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权其总干事,组织文化背景和专业背景各不相同的著名人士,成立由富尔任主席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从多学科、多方位的视野研究世界教育发展问题,实地考察了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23个国家后,于1972年发布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以下简称《学会生存》)报告。1996年,由德洛尔任主席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这个报告是思考21世纪教育与学习的一个成果,提出教育变革就是要以四个“学会”为其支柱:让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发布《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以至2050年的教育,将教育理念发展为“社会契约”,提出要革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对未来教育的重新构想。
再从风行全球的核心素养潮看,1996年,出现“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标志着经济发展从农业经济,经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十分敏锐地在1997年提出核心素养的命题,倡导为应对“未来已来”,要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进行改革。随后,欧盟、美国以及东亚等都在关注和研究核心素养,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进入核心素养引路的阶段。我们对核心素养的阐释是: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各国教育改善的核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的精神是相通的,都是指向培养新人,使他们“学会生存”,创造未来,用《学会生存》的表述是“变成他自己”,借用海德格尔的说法是“发展为他自身”。如是,教育就能适应甚至引领科技和社会的变化,参与对美好未来的创造。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选择“学会生存”作为园本课程的建设主题,是呼应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以未来为导向的。
(二)国家意志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不管什么学段,都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育机构贯彻国家意志,就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文件、法规的精神。幼儿教育在内涵建设方面,尤其要领会、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我的理解和觀照看,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事实上,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深化课程改革总体要求,也第一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落实这一文件的精神,聚焦“学会生存”,培养核心素养,用园本课程将国家文件精神落实下来。
第二,走课程综合化的路子。2001年,教育部就提出,小学课程以综合为主,初中课程综合和分科相结合,高中课程以分科为主;2022年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更加强调了综合学习。幼儿园更当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阐说教育内容时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可见,超越学科中心是其基本精神。“学会生存”课程,自然不是基于学科视角,而是幼儿园在建设过程中把握《学会生存》的精神来建构的。“学会生存”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这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在“四根支柱”中不仅有与其他支柱并列的关系,还有总其成的意义。所以,“学会生存”课程要在综合、整合上做足文章。
第三,以游戏化为课程实施方法。《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提出的方向性要求。江苏省在总结《纲要》精神时,将其凝练成课程游戏化的观念,以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推行课程建设项目,把游戏的观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倪春玲园长的团队在做“学会生存”课程时,正是落实这方面的要求,以游戏作为课程的载体,从而让《纲要》精神落实、落细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
(三)园(校)本文化
“学会生存”课程也是从园(校)本文化土壤里长出来的。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创建于1929年,一直秉承爱国主义教育家、创始人李更生先生“幼童本位”的理念,以幼儿发展为主体,追求高品质发展。“学会生存”课程基于“保卫儿童”的立场,面对社会急剧变化给儿童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试图通过提高儿童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来提高儿童对环境的适应性。“学会生存”课程一直坚持“用儿童的眼睛做课程”,贴合儿童的成长需要,让儿童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做儿童喜欢的课程。可以说,“幼童本位”的理念在“学会生存”课程中得到发扬光大。
淮安市实验小学大门里的红花绿树中卧着一块巨石,镌刻着“做幸福的人”一行大字,这是学校的办学宣言。幸福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在当下的幸福生活中准备未来的幸福生活,而这种“准备”很重要的是幸福能力的培养。倪春玲园长一如淮安市实验小学的戴铜校长、陈广东校长,特别赞同我的一个表述:“让幼儿园到处流淌着奶和蜜。”可以说,“学会生存”课程是“微糖”的,孩子们沉浸其中是愉悦的、快乐的。“学会生存”课程又聚焦在能力方面,倪园长他们认为,个体在幼儿期就根植学会生存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他们引导儿童具有幸福感地“学会生存”,又在准备未来幸福地“生存”。从这个意义上看,幼儿园与实验小学的文化是一体性的。
二、是什么:“学会生存”课程的样态
源始是课程的“所以然”,而“其然”则是同行们更加关注的事情。
(一)课程理解
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的“学会生存”,基于日常生活情境,尤其明确“学会生存”教育不是将幼儿置于极端境地的生死体验,而是在帮助幼儿形成身体与心理良好状态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个体内在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支持幼儿适应、回应乃至变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自己处于相对舒适、自然的生活状态。在课程创生过程中,幼儿园始终坚持“用儿童的眼睛做课程”:基于儿童,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儿童,儿童作为课程的参与者,成为课程开发共同体的有机组成;为了儿童,引导儿童在安全的、惬意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生存”,走向美好未来。教育理解是教育实践的前提,幼儿园从主题选择源始上长出來的教育理解,通过生动实践,形塑成“学会生存”课程的精彩模样。
(二)课程体系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会生存”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一体化,而就某个要素深入下去,都可以体会到准确、深入、生动、丰富,从而形成精彩的整体观感,可以用四张表(表1—表4)概括。
(三)课程保障
课程体系这张蓝图要变成现实,要在实施中不断优化,是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支持的。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在“学会生存”课程的建设中,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保障和配套措施,保证课程扎实有效地落地生根。
第一,激活课程建设多元主体。以幼儿为本位,儿童在前,成人在后;以教师为主力,价值激活、组织激活、技术激活,堪担重任;“爸爸妈妈进课堂”,进课程,成为课程建设深度参与者;借社会力量,优化课程生态;专家全程介入,提供过程性支持。多元主体形成了同心协力、“众人拾柴”的喜人局面。
第二,创新课程建设基本制度。建立审核机制,每个主题活动开展的前、中、后都进行多轮审核评议。建立案例剖析制度,通过对不同板块动态生成的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不断完善、丰润课程。建立系统的学习-反馈机制,每日学习,每周分享,每月研讨,定期交流总结,逐步明确实践的方向,及时解决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建立园本课程与班本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制度,在园本课程的基础上,鼓励班本创新,使园本课程也不断得到优化。
第三,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统筹梳理与规划课程资源,横向按“适应类”“互助类”“防护类”,纵向按活动前期的准备性素材、中期的组织类和实践类素材、后期的评价类和反思类素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积累。注重信息网络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技术应用平台,丰富在线载体,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优化资源素材库,在广泛搜集、有计划开发的基础上,进行评估、筛选,不断提升资源品质,使资源建设从零散化逐步转向系统性。
“学会生存”课程从全球视野到园本探索,对话今天的孩子和孩子的明天,体现了倪春玲园长的团队追求教育理想的拳拳之心和不懈努力。而他们其实也是对话自己的今天和明天,对话幼儿园的今天和明天。今天的充实和幸福,是可感知的;明天的美好和灿烂,则是可期待的!
责任编辑:杨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