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语文阅读课堂的三重境界

2024-05-20 09:55倪君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会学乐学

倪君

摘 要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语文阅读课应凸显人的地位,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因此,语文教师亟需优化育人方式,从“教会”的迷途中走出,让学生进入“学会”的大道,进而来到“会学”的天地,最终沉浸于“乐学”的殿堂里。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  学会  会学  乐学

当下,应试教育给素养为本的学科教学拖了后腿,导致育人实践中“有分无人”“高分低能”的现象频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指导思想,迫切要求优化育人方式,即德与才的统一。

“教—学—评”一致性是以目标为核心,教、学、评围绕目标展开的“学教一致”“教评一致”“学评一致”的有机整体。其中,“目标”是指学生的学习目标,“教”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达成目标而设计的实践活动,“学”是指学生为达成目标而付出的各种努力,“评”是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关键要素均指向“学”,可见“教—学—评”一致性,凸显了“学为中心”的特质,是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语文阅读课堂亟需教师从“教会”的迷途中走出,让学生进入“学会”的大道,进而来到“会学”的天地中,最终沉浸于“乐学”的殿堂。

一、第一重境界:学会

“学会”即“学”与“会”,它既包含了学的过程,也指向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语文阅读课堂应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即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阅读课的中心或本体,教师的作用应是帮助学生安排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达成学习目标。例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在课堂上只会讲“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个问题,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趣味,也无法激发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于是整堂课成了教师的“一言堂”。那么,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呢?笔者通过创设个人体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驱使学生自主发现百草园中丰富多彩的趣事,并分享趣事带来的快乐。学生在感受“雪地捕鸟”之乐时,其关注点自然不会放在动词的妙处上,而是更加注重体会捕鸟时的心情变化:“(捕到麻雀)罩住了!罩住了!真是‘苦心人,天不负啊!可怎么还是麻雀呀?”“(捕到喜鹊)哇!是只喜鹊!你看,我厉害吧?”“(捕到张飞鸟)真可惜,养不过夜呀……”原来,捕鸟的乐趣不在结果,而在享受情感起伏的过程。整堂课上,学生们积极参与、争相分享,好不欢乐!

当然,语文阅读课堂绝不是无节制的、随意的,它是有约束的。这里的“约束”即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语文阅读课堂,其落脚点应该是学生真的“会”了,也就是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习得了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理解了语文学科的核心概念,获取了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等。例如,在“介绍诗人李白”的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李白是‘诗仙,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等语文知识;在“创编童话故事”的活动中,学生理解了想象、夸张等核心概念;在“经典散文我来读”的活动中,学生掌握了重音、停连等基本的朗读方法……那么,如何得知学生是否已经“学会”呢?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的课堂评价必不可少。新课标提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以下是笔者引导学生学习《小石潭记》一文的学习评价表(见表1)。

不难看出,三项评价与三个目标一一对应,如学生能读对字音、停顿,并能说清理由,就达成了学习目标一。

可见,“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语文阅读课堂,首先应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围绕课堂学习目标,学评一致,方能确保学生走入“学会”的康庄大道。

二、第二重境界:会学

“会学”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技能,并且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以提升其能力。“会学”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不断总结来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

鉴于此,“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语文阅读课堂应在监测学生“学会”的基础之上,注重观照其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余温森强调:“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要鼓励他们透过具体的知识和内容去把握、洞察、挖掘知识所蕴含的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价值观、文化意义。”这些才是学生真正能带走的“关键能力”。

以“素养导向视域下的小说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为例。其中,《范进中举》一课的设计令人叹服,该设计包含两项探究活动。

探究一:“炼”故事。请围绕小说的核心元素(环境、人物、情节、立意),分析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对原型故事《广阳杂记》进行了怎样的“炼”。

探究二:“炼”语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然此类小说,大抵设一庸人,极形其陋劣之态,借以衬托俊士,显其才华,故往往大不近情……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       ;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请阅读以上鉴评,根据你的理解,将横线处补充完整,并结合小说具体语句加以阐释说明。

以上两项活动均指向《范进中举》的小说创作探究。通过探究一,学生自主建构“‘炼故事”的基本方法——社会环境要典型化、主要人物应立体化、关键情节可戏剧化、立意主旨需深刻化;通过探究二,学生能真实感受《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语言风格。这一设计足以引发语文教师的深思。教师需要凭借自己的慧眼挖掘出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即能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提升的能力点。

不难看出,以上设计将《范进中举》一课的核心教学价值确定为“小说创作”。那么,学生通过以上两项探究活动是否就学会进行“小说创作”了呢?其实,教师还应该设计相应的“创作”任务予以监测,评价学生“会学”的程度。笔者认为以上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完善。

请选择文中某个人物,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讽刺手法续写范进中举后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一个小故事,200字左右,并在完成任务后对照评价量表给自己评分(见表2)。

以上任务是对小说创作探究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整堂课上,学生通过三项任务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实践,在完成“创作”任务后对照量表进行评价,从而确证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炼”故事和“炼”语言的技法,教师也能通过学生作品掌握本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以便调整后续的教学。

可见,“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语文阅读课堂,应以提升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走进“会学”的天地中。

三、第三重境界:乐学

乐学,即把学习当作乐趣。事实上,现下大多学生认为学习枯燥乏味,尤其是语文这门非功利性学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唤醒学生对语文阅读课的期待?如何驱使学生沉浸于语文阅读课堂之中?笔者认为,“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可以给予我们方向和思路。

首先,真实的情境能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笔者创设了以下学习情境。

同学们,我校第六届读书节将于2月27日开幕。我们初一组的活动主题是“指尖奔赴书海,共同畅读经典”。我们将在校刊《晓园》上展示师生的“金声”共读,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聆听经典,浸润身心。我班分到的经典篇目是宗璞先生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这一学习情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源于学校当时正在举行的“读书节”活动,具有真实性;第二,它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可操作性;第三,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自我意识强、情感丰富,特别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一情境符合学生心理,具有共情性。

其次,有梯度的任务能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例如,教学《世说新语·咏雪》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

探究一:文中,“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

探究二:谢太傅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为什么?

探究三:作者(编者)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为什么?

整堂课上,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分享,由建构什么是好的比喻到对魏晋南北朝名士风范的认识再到对时代特色的自主理解,学习热情始终高涨,思维层层深入,学习所得也逐渐内化。

最后,多维度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标强调,“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要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討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发言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例如,《紫藤萝瀑布》音频录制的第一个任务是:选择小组有信心读好的语句进行朗读设计,然后进行班级展示。其他小组依据评价量表(见表3)评价,小组根据意见完善朗读并二次展示,最终选出最佳朗读小组准备录制音频。

量表从五个维度进行评价,不仅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更监测了学生的情感态度,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与交流习惯。可见,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语文阅读课堂中,真实的情境、有梯度的任务、多维度的评价必不可少。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沉浸于“乐学”的殿堂之中。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语文阅读课亟需语文教师优化育人方式,努力让学生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再从“我要学”走向“我会学”,最终从“我会学”进阶“我乐学”,达到学习的高境界。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C-b/2021/02/3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评会学乐学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