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分析

2024-05-17 15:32施惠波
求知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初中地理双减

摘 要:“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负增效”是一线地理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初中地理教师应紧扣“双减”政策要求,精心设计地理作业,以帮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作业系统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及迁移应用,培育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双减”政策对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具体影响,结合教学现状,聚焦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地理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作业指导,促使他们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减”;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施惠波(1992—),男,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重视作业的优化设计,分析“双减”政策对地理作业设计的新要求,科学审视现阶段地理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而后从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及作业效果等方面,探寻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鼓励学生在科学合理的作业系统中实现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与思考,完善知识系统,实现高效学习。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影响

(一)作业设计新要求

1.保证作业质量

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巩固知识、迁移应用知识的目的,并且能够在立体化的作业系统中做到融会贯通。为此,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的时候,就要避免盲目性、随意性,能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提升作业的质量,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1]。

2.精简作业数量

教师在保障作业质量的基础上,要尽量精简作业,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提升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优化学习效果。

(二)作业设计新方向

为了更好地实现“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增效”,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的时候,应该明确作业设计的新方向,让作业设计更为精准、高效。

1.增强作业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保证作业的吸引力,以促使学生主动完成作业。为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作业中融入趣味性元素,使作业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创新思考的动力。

2.增强作业亲和力

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作业亲和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地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教师要尽可能设计契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的作业,让学生能够依托自身的认知基础高效地完成作业。

3.增强作业多样性

教师要改变现阶段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中类型比较单一的问题,尽可能结合地理学科的特征,设计多类型、多模式的地理作业,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提升学生迁移应用地理知识完成作业的能力及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问题分析

(一)作业内容枯燥乏味

部分教师设计的初中地理作业,内容比较单一、匮乏[2],多聚焦于知识内容,而忽视对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培养,未能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与育人价值,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无法支撑学生创造性理解所学知识点,发展学科素养。

(二)作业形式千篇一律

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侧重于设计书面作业,导致作业形式千篇一律,难以凸显地理知识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特点,限制学生巩固、迁移地理知识的效果[3]。学生如果只知道做题,没能以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思考地理知识,或是基于某一个知识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拓展和延伸,形成新的认知系统,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会受到限制,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也难以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阻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及发展。

(三)作业偏离真实学情

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4],未能充分凸显“学生本位”,导致作业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这样就难以指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作业,整个作业的效果及质量也将大打折扣。学生如果无法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聚合知识点,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探究知识点,其学习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策略论述

(一)丰富作业内容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師要丰富作业的内容,保证每一项作业都能发挥深层次的育人价值,指向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过渡,实现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及迁移应用,能够多维解读知识内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尝试设计跨学科类、项目类作业,以丰富的作业内容支撑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厚植他们的素养根基[5]。

1.跨学科作业的设计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主题类作业,让学生融合多学科知识完成地理作业,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指引他们完成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发展高阶思维。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尝试融合语文学科知识,引入七年级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并尝试运用地理知识解读主人公的深海旅行故事,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或融合美术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创作有关海洋保护的宣传海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调动学生的多元思维,推动他们高效实践操作。

2.项目类作业的设计

项目类作业意在指引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的知识内容,拓展学科理念及学习方法,有效解答作业中的问题。对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改变当前“一课一练”的碎片化状态,引导学生整合知识点,在作业中学习,在学习中完成作业,经历审辩式思考和讨论的过程,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农业”一课为例,本节课提到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需要学生运用“影响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知识完成案例分析,据此,教师可以设计项目类作业如下。

项目主题:城市化进程下城乡接合部的农业有什么变化?

任务一:请依据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整理并归纳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任务二:尝试运用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本地区农业变迁的相关资料,做好答题准备工作。

任务三:设计调查问题,制作调查问卷,充分考虑调查地点和调查干扰因素。

任务四:分工合作,展开实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多维呈现作业成果。

(二)创新作业形式

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创新作业的形式,改变传统的以书面作业为主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创新应用地理知识。由此,学生能够就某一个知识点展开多方面观察、分析、猜想、推理、验证,拓展知识面,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站在较为宏观的角度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内容,提升学生的作业体验。具体作业形式如下。

1.考察类作业

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实地考察点,比如本地的自然保护区、地理景观、城市环境等,并制订详细的考察计划,具体包括考察目的、考察路线、考察任务。而后,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观察、采集数据等方式,体验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特点。比如,学生可以观察山地、河流、湖泊等地理景观的形成过程,采集植被、水质、土壤等并分析相关数据,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自然环境的生态特点及演变过程,以考察调研报告的形式提交作业。

2.资料搜集类作业

资料搜集类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主题,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完成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拓宽知识视野。首先,教师可以“制作中国地理名片”为主题,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等技术,搜索中国某一个地区的在线地图、卫星影像等资料,探究与分析相关地理现象,获得有关气候、自然灾害等的数据,了解这一地区地形、地势、河流的历史变迁过程、形成原因,主要影响及未来演变趋势。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这一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镇化进程的具体影响。最后,学生可将所得信息编制成系统的资料搜集报告,绘制该地区的“地理名片”,展现自身对地理自然环境的综合认知。

(三)作业契合学情

为了保证作业完成的效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关注学生多项能力及思维的发展情况,保证作业能够契合学生的真实学情,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促使学生呈现最佳实践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的内容,尝试设计分层作业,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及效果。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特点”这一节的作业设计为例,考虑到本节课所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而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体现作业的层次性,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保证学生的作业效果。同时,作业要富有实践操作性,以引领学生在多维合作及实践探究中发展空间思维及逻辑思维,形成空间概念。具体可设计如下的分层作业。

1.初级作业

(1)模拟实验——昼夜更替

四人為一个小组展开昼夜形成的模拟实验。一名同学要在黑暗中以手电筒或者蜡烛为光源,水平照射地球仪;一名同学用手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两名同学则分别从地球仪北极、南极的位置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方向,并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纽约这两个城市,观察这两个城市随着地球仪转动的明暗变化,完成实验观察报告。最后四人根据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2)模拟实验——太阳直射和斜射与热量的关系

四人为一个小组,首先,将温度计分别插入两个信封中,一个信封靠杯子竖放,一个信封平放;其次,用白炽灯照射两个信封,时间为五分钟,随后记录温度计的度数;最后,根据实验操作过程,探究太阳直射与斜射的不同,得出实验结论。

2.中级作业

(1)制作地球运动模型

四人为一个小组,尝试应用乒乓球直观分析地球运动的过程,自行制作地球运动的模型,以视频记录用模型讲解地球运动的过程。

(2)制作昼夜变化模型

四人为一个小组,尝试利用彩色卡纸、圆规、彩色笔、图钉等制作昼夜变化模型,并用视频记录讲解地球昼夜变化的过程。

如上,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需要交流合作才能完成的层次作业,合理组合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学生依据指示合作完成地理实验,可让他们深刻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建立起对地球运动的感性认知,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作业的优化设计。教师要综合解读“双减”政策,明确“双减”政策对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新要求、新方向,分析当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丰富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提升作业效果等三个方面着手,探寻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更为高效,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曹维杰.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的创新设计[J].新智慧,2023(11):10-12.

张彬,平亚敏.“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现状与优化路径[J].地理教育,2023(增刊2):22-23.

丁艳丽.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作业设计[J].文理导航(上旬),2023(3):10-12.

朱承熙,刘明辉.“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4):31-33.

冯志宏.“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的优化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2(28):164-16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初中地理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