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尉?宁馨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渐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要求。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对美术教育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做好跨学科融合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美术教学,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保障美术教育的高效开展。阐述了小学美术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探讨了小学美术学科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文化;课程实践
作者简介:张琳尉(1991—),女,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宁 馨(1995—),女,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柳泉小学。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好跨学科融合教学工作,并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小学阶段的美术、语文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通过美术能够形象地展现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教师要创新美术教学方式,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一、 小学美术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充实教学内容
艺术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中教师要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能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融入其他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充实美术教学内容,提升美术教学的深刻性。美术学科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教师要发挥美术教育的优势,主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保障美术教学高效开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1]。
(二)培养文化素养
美术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学生在学习美术时,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技巧,还要了解相应的文化。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美术作品赏析活动,并适当拓展技巧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形成良好的文化审美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产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促进教学升级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但是本质上还是以美术教材为主,在课堂中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导致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凸显。虽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中掌握美术知识、技巧等,但是却难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无法有效提升审美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时,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技巧,还要让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传递思想情感。为了提升教育效果,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跨学科意识,愿意主动将其他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入美术课堂中,这样能降低美术教学难度,提升教学直观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提高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为美术教学转型与升级提供支持[2]。
(四)提升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人文性,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教师需认识到书画同源思想的意义,引入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借助美术的直观性、可视性特点,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立体化的知识体系,以有效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二、 小学美术学科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实践策略
(一)整合美术教学资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深入挖掘适合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可将美术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引入适合的美术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在资源挖掘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分类整理工作。首先,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比如,对于认知能力、鉴赏能力还处于发展初期的学生,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入《北京的春节》一文,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春节年画、花灯等素材,以此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其次,教师要积极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并做好整合工作。比如,剪纸艺术属于比较有特色的美术资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相应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保持美术学习热情。再次,教师要有效落实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年画、国画等资源,以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美术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
(二)发挥课堂载体功能
1. 豐富美术教学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背景、内涵等进行分析,感受传统艺术的价值,领悟作品所承载的文化思想。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展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能够提升教学的直观性,丰富美术教学内容,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师可以展示语文教材中提到的民间面塑的知识,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视频资料,并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普通的面团,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这样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美术知识,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运用项目式教学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相应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脸谱是我国比较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京剧脸谱”一课时,教师便可以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怎样才能画好脸谱”等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问题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京剧脸谱相关的资料,感受脸谱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完成阶段性探索活动。之后,教师可将语文教材中的《京剧趣谈》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脸谱的多样性特点。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脸谱元素,一起制作一些有创意的物品。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将学生引入美术学习活动中,能够让其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传统文化等[4]。
3.做好学科融合工作
教师使用跨学科融合教学手段,能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教师可以将诗词中的内容引入鉴赏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中国画”时,教师可以融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中国画以及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4.创设美术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合适的教学语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好的美术教学情境应紧扣知识点,贴合实际生活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做好情境创设工作,通过展示、欣赏、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美术作品内容以及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具体情境中,教师要挖掘、利用美术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在讲解《清明上河图》时,教师要重点讲述作品技法、宋代的社会生活状况等,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分析作品,同时引入《千里江山图》等进行对比学习。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作品文化背景,感受故事情节,能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艺术学习体验。
(三)开展美术实践活动
要想有效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就要坚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认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教学,还要开展多元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
第一,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层面出发,让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形成传承与弘扬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让学生了解服饰上的纹样的寓意、形式等。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以服饰纹样等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趣味绘画活动、手工创作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使其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样的实践学习中,学生能进行有效合作,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第二,教师应设计主题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美术元素、传统工艺等,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实现美化环境的目标。教师组织开放式的主题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化弘扬活动中。
第三,教师要组织体验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历史等。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与书画作品相关的资料,并做好细节讲解工作,以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与鉴赏能力,或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等地方,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自信。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为此,教师要挖掘有价值的美术教学资源,发挥美术课堂的载体功能,组织高效的实践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美术知识,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認识。
[参考文献]
覃锋.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实践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3):164.
刘佳硕,孙晓昕.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校本课的实践与思考:以《端午节》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 2021(21):168-169.
郑李想.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11):111.
贺珊珊.传统文化与美术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2(2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