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会展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24-05-17 07:28彭慧翔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创新课程思政

摘  要: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兴起和发展,为高校各类课程教学改革指引新方向、新路径。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强调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文章解读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教学要求,分析高校会展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优势,并提出重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挥课堂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组织丰富课程思政实践活动、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师资队伍、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等创新策略,以期推动会展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发展,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提升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会展课程;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3.83-4;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133-03

作者简介:彭慧翔(1986.02—  ),女,汉族,广东省汕尾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会展与节事活动。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高职会展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以‘会议策划与组织课程为例”(项目编号:39)。

引言

在2016年的全球會展国力排名中,中国位居第二,是世界范围内的会展大国,发展潜能巨大、发展前景广阔。高校会展课程教学承担着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在夯实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亦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因此,高校会展课程教学应积极引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利用专业课程教学潜移默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新格局,推动会展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1]。

一、课程思政内涵与教学要求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内涵,指的是在高校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度挖掘和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的相互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其根本育人目标,是助力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学设计要侧重于展现专业课程中涵盖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所具备的思政教育载体功能,在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与意识形态[2]。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将价值引领融入课程教学方案、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发挥全过程育人功效[3]。专业课程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性质与特点,依托课程承载的思政教育元素,依托各类专业课程引领学生的意识形态发展,塑造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同向同行发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需要巧妙构思,有思想性、价值性和吸引力,并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思想理念、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对学生形成思想启迪,在夯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塑造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人修养。

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会展课程教学的优势

(一)会展课程密切关联时事政治

会展课程教学内容覆盖广泛,但大多与时事政治紧密关联。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展和变化,每时每刻均发生各类事件。如围绕经济建设与发展组织的国际会议,抑或是围绕政治局势组织的政治会议,均紧密关联着会展课程的会议教学内容;大型展览会、博览会,则紧密关联会展课程的展览教学内容;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现代节庆活动等,则是关联着会展课程的节事教学内容。总而言之,会展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着时事政治,而时事政治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围绕各类时事政治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见,会展课程具有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优势。

(二)会展课程密切关联国家政策

国家所出台的不同政策,通常是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改革现有的政治体制、维系社会安定发展等。这些国家政策与会展课程教学内容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通常会组织会议研讨,确定政策内容后召开发布会,再到后期的国家政策宣传与执行等,均无法脱离会议。所以,在会展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广泛引入国家政策作为实用案例,或组织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基于国家政策内容的不断调整和变化,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发生转变,影响着各行业发展的同时,亦会对会展行业的教学内容产生影响。会展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均有相通之处和相似的变化趋势,依托会展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有更大优势,有益于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

(三)会展课程密切关联学生思想

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善于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表达观点和情感,相对而言缺少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在开展会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各类实践学习项目需要多名学生或班级学生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发挥团队力量高质量完成实践项目。依托课程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思想价值观,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提升其团队合作能力,对巩固专业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三、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会展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一)重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和会展行业发展的人才诉求,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重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会展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发挥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首先,发挥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引领作用。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需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政教育与会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会展课程体系。在重构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培育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德技并修与全面发展。通过重构课程教育目标、整合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等措施,打造契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要求的会展课程教学体系,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发挥课程标准对思政育人的导向功能[4]。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会展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5],或融入与会展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展现不同会展课程独特的课程思政育人内涵与功能。在此基础上,将大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作为出发点,巧妙设计会展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与价值取向,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良好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情怀。最后,发挥会展课程教师的教书育人主体作用。会展课程教师需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内容引入思政元素,不断拓宽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炼会展课程中课程思政育人“干货”,促进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中,实现大学生的知行合一发展。

(二)发挥课堂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阶段是“拔节孕穗期”,精心的教育引导与栽培至关重要。在高校会展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培育大学生坚定的“四个自信”[6],将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精神根植于大学生内心深处,使大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践,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当前高校会展专业大学生,缺少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尚未形成正确三观与价值取向,特别是不了解会展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缺少积极向上的奋斗意识和精神状态,亟需深化课程思政教育。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会展课程教学创新,应充分发挥课堂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教师不仅要深挖会展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亦要找准课程思政教学切入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会展课程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在此过程中,会展课程教师应革新课堂教学方法,通过为学生讲述与会展行业发展相关的红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或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三)组织丰富课程思政实践活动

实践是会展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课程思政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利用好实践活动,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教育。一是以赛促学巩固德育成效。竞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如高校可以面向会展专业大学生,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变化”为主题的宣讲活动,由学生课下自主采集相關资料、撰写演讲稿。此过程中,生动多样的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融入其中,学生在整合资料与演讲的过程中,同样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过程,使学生对会展课程学习充满积极性,并在了解会展行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培育学生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二是组织多样化的专业实训活动。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在会展专业实训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前往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广泛整合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在真情实景中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体验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特别是与会展相关的志愿者服务,使大学生在志愿者服务中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亦养成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思想价值观,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三是“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在城市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当前会展业已经成为展现城市开放度、活力和发展能力的标志,要求会展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在会展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应组织丰富多样的现场实践活动,带领会展专业学生参加会议会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现场服务意识和能力,深化学生对行业发展的认知,使其树立为会展行业发展做共享的思想理念,全方位塑造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大学生适应会展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师资队伍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引导,打造会展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需要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助力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课程思政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但基于课程的特殊性,主要以为学科服务为目标。会展专业课程教学多样化,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适应会展行业的发展态势,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对此,高校需定期面向会展专业教师,组织课程思政教学的专题培训活动,聘请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为教师组织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或演讲活动,普及课程思政相关知识、教学方法,特别是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经验等,着力转变高校会展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其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与能力。除此之外,高校应引导会展专业教师加强自主学习,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广泛采集相关学习资源,利用教学之余自主学习与自我完善,夯实自身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功底,能够巧妙挖掘会展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时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的问题与不足,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高校亦可以为会展课程教师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听课、研讨会活动,使其共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相互借鉴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切实增强会展课程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保障力量。

(五)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不同,并非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学生正确三观,引领其意识形态的发展,并规范学生的行为,呈现发展性、动态性、过程性等特征。因此,不能沿用思政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和方法,亦不能采用单一的期末理论考核评价,需要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其一,明确评价标准。应围绕会展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分别设定,专业知识评价标准为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实操水平,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情感态度、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等。其二,明确评价主体。应多元主体评价,由会展课程教师、学生、班干部、辅导员共同进行,围绕学生展现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评价。其中教师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应占比60%;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占比20%;学生干部与辅导员评价分别占比10%。多元主体形同评价,能够从多维度了解会展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体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并依托评价结果逐步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会展课程教学紧密关联着国家经济发展、政治格局与社会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应在会展课程教学中广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教师需重视会展课程的思政育人载体功能,围绕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塑造学生正确三观,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戴雪梅.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方敏.“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3):172-174.

[3]颜红,夏新华,周莉莉,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思政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4):1-4.

[4]李丹霞.非遗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融入机制[J].三角洲,2022(24):186-188.

[5]王婷.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外语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5):64-67.

[6]汤仁云,曾必好.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J].校园英语,2022(48):49-51.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教学创新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