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索

2024-04-23 09:15罗海军
考试周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能力有效策略双减

课题项目:文章系平和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双减”背景下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立项批准号:2022PHKYKT06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海军(1976~),男,汉族,福建平和人,平和县第三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摘  要:“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小学各学科教师在减轻学生的课外补习负担和作业负担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逐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及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文章将基于“双减”背景来探讨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策略,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提出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8918(2024)08-0054-06

数学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往往会采用题海战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数学习题解题任务,从而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缩短解题时间。但是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和“双减”政策的理念背道而驰。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分析“双减”对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影响,从而提高对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形成诸多有效策略。这就需要结合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双减”政策的要求来探讨多样化的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现状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布置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教学策略,探讨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但是有的教师的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综合分析数学教学的现状,深入研究“双减”政策的要求才能做好落实工作,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培养水平。

其一,学生的学习负担大为减轻。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作业量进行了限制。这给教师带来了压力,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减少学生学习任务量,降低作业难度,从而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此外,教师针对教师留给学生的课后作业的数量不断下降,客观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是也导致学生的知识复习巩固活动较少,质量较差,对所学知识难以进行高效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学习效率降低。

其二,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由于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地传授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往往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使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来播放音频与视频,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优化了原有的课堂结构设计,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但是也有部分教师盲目地减负减压,导致原有的教学内容无法讲完,课堂教学效率降低。

其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意识。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次数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学校往往会增加实践性作业和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还组织各种竞赛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通过丰富实践探究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意识的目的,既响应了“双减”政策的号召,又避免增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其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更加普遍。“双减”政策强调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师既要减轻学生的各项负担,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为他们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同时,也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计算教学活动为例,教师会提前制作大量的数学练习习题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个人兴趣来选择相应的数学习题进行训练活动,不限制完成的时间和作业题数量,便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有的教师甚至鼓励学生了解自己和其他学生的需求,然后设计数学习题,共同开展解题训练。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愈发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更加普遍。

总的来说,面对“双减”政策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大多都能积极应对挑战,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活动,并且为其提供学习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在此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学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响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其他能力。

二、 在“双减”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要求

(一)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水平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做到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这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不论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在课下的指导训练中,数学教师都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地练习,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和小数等。他们需要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操作,从而提升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答案的准确性

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掌握水平,数学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提高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准确率。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要综合考量,让学生算得快,算得对,算出规律。因此,培养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速算题或计时测试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当然,类似的训练频率要进行控制,不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师应当通过一系列数学习题来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题目结构和条件关系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并且鼓励学生将所学习的逻辑推理知识进行实践运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生活化解题情境,从现实生活出发,发现问题,为学生营造数学计算训练环境,让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效率。

(四)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面对数学习题时,应当学会采用多种解题方法来开展解题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正答率。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关于计算方法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除了常规的竖式计算,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计算,如列竖式、心算、口算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计算思维,这也可以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让学生注意计算细节和规范

在实际计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这将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细心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加强规范训练,指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提供相应的帮助,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技巧,理解计算的要求,从而达到规范计算、高效计算的效果。

三、 “双减”背景下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强化基础计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与习惯

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提高对基础计算训练的重视程度,通过持之以恒的习题解题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快地熟悉数学基本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其良好的计算习惯。在面对诸多学习问题时学生可以用自己过硬的计算能力进行应对。为了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意识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教师应制订明确的计算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制订具体的计算目标。例如,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并进行初步运算等。教师依托既定目标来设计计算题,这样会提高基础计算训练的针对性。

其次,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材料。教师根据提前确定好的计算训练的目标来设计数学习题,收集练习材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整理和分析,这样会形成可供学生直接使用的练习材料。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习题解题训练。练习材料应当包括各种类型的数学题型,如简单的算术问题、结合生活情境的应用题以及复杂的代数方程式等。

再次,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开展独立思考活动。在学生进行基础的口算训练、复杂的笔试训练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反复强调基础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活动。在完成部分习题训练以后,教师要精选例题,通过讲解例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适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答案和固定解法),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解法,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建立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基础计算训练的成果。教师要及时公布正确的答案和解释,帮助学生核对答案,统计正答率,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并提供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完成基础计算训练任务时的心态变化、个人收获,并且为学生加油鼓劲,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对计算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论是设计基础训练的习题,还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都要从“双减”政策的要求出发,确保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设计出形式简洁、内容丰富、直观性更强的数学基础计算训练题,从而用于基础计算训练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与计算习惯。

(二)加强口算训练活动,重视常规计算规律的记忆和运用

如何在不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计算训练的频率与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数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利用诸多零碎时间开展多样化的口算训练活动,并且总结其中的运算规律,逐步提高计算的效率。此外,任何复杂的数学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需要加强口算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多样化的口算训练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口算训练、课堂口算训练和课后口算训练,并且明确提出相应的数量要求和时间要求,并且定期检查学生的口算情况,确保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监督和管理,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

具体的任务如下:第一,课前口算训练任务。学生需要在每天的数学课上课之前设计出不少于八道数学口算题,然后和同桌交换,共同开展习题训练活动。第二,课堂口算训练任务。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抽查学生,让学生解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口算训练。对正达率较高的学生,教师要提出表扬,而对多次口算错误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批评教育,督促学生开展更多的课下训练活动,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第三,课后口算訓练任务。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所发布的数学课后作业,并对部分数学习题进行口算式的检验,总结当天所学习的数学运算法则和计算规律。通过课前、课上和课后三种环境的口算训练,相信会提高学生的口算质量,同时掌握更多的数学规律。

此外,教师应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灵活地制订口算训练的标准与难度。例如,低年级学生要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要熟悉九九乘法口诀表内的乘除法的内容,在设计习题时要体现这方面的要求;中年级的学生要进行整百整千等较大数值的计算活动,同时还要进行特殊数计算,并且记忆相关的计算规律,在进行口算训练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对高年级学生则需要进行分数与百分数、小数的转化训练、平方数的记忆训练、各种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计算训练、周长与面积公式训练、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计算训练、表面积与体积公式训练。教师要设计对应的口算习题,既能够让学生从口算训练的过程中提高熟练度,还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规律。除此以外,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数据、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反复地进行背诵。在口算训练和其他训练中进行实践运用,从而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计算训练中信手拈来,提高计算的质量和速度。

(三)加强计算技巧训练,着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应当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计算技巧,并且掌握计算技巧,开展多样化的口算训练、应用题训练等训练活动,着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面对相对复杂的数学计算题时,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采用最直接最有效的解题方法来完成解题任务。这就需要在解题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简算能力。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计算题中所出现数字的具体特点,分析该算式的特征。如是否存在倍数关系、某两个数相乘和相除的结果是整数、调整位置以后可以直接消除某些数字等。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学习的运算定律和计算技巧,看哪些技巧可以用于解决所解习题。再次,开展简算活动,验证运算定律和计算技巧是否可以形成具体的解题思路。最后,开展解题活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也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在针对[0.625×7+9×5/8]×(0.625×8/5)进行计算技巧训练时,学生要先观察数字特点,发现该算式中既有分数又有小数,同时还存在两个完全相反的数然后在脑海中思索一下关于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将0.625和5/8画上等号,然后将式子全部转化成分数的形式,再结合乘法分配律,最终算出正确的答案10。总之,在进行计算技巧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让学生将复杂多变的多步计算题逐步进行化简。虽然数据大,步骤多,但是只要让学生正确地抽丝剥茧,梳理思路,经过长期的摸索,学生就可以精准地完成每一步骤,并且简化计算过程,减少计算的量,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移动、化简等方式来进行解题活动。

(四)加强直观教学和操作演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质量

不同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学生面对教师所布置的计算任务可以轻松完成,但是有的学生却感到十分吃力,反复思索才能确定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并且计算过程漏洞百出,得出的答案往往是错误的。他们需要获得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关注,需要教师用更加直观和简洁的方式来讲解计算技巧,展示解题过程,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解题效率,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就要加强直观教学活动,通过自己反复的操作和演示来让学生尽快熟悉常用的运算技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其一,使用形象化的教具或实物,如模型、图表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可以用积木搭建一个简单的加法运算过程来解释乘法原理。然后提出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解题训练。

其二,提出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的数学练习题。数学教师从现实生活出发,寻找相应的生活案例,构建数学计算情境。例如,根據超市购物结算场景、家庭收入与支出核算场景、工厂利润与成本核算场景,从而设计实际应用场景的练习题。然后教师运用模拟数据来进行核算活动,通过具体的操作和演示来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并且运用加减乘除计算技巧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其三,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计算步骤和解题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明了。教师还可以使用动画、视频、音频等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理解复杂的数学问题。

其四,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运用粉笔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任务,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和操作演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的学习问题全面地呈现出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反馈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教师应该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技能。

(五)开展数学计算竞赛,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意识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低年级不再布置书面作业或者少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减少小学其他年级学生的作业量。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具体到数学学科,数学教师需要响应“双减”的要求。一方面,要丰富作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要切实降低学生的各项负担,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开展数学计算竞赛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计算意识就成为数学教师的选项之一。

其一,设定比赛规则和标准。数学教师要提前进行比赛规则和比赛流程的设计工作,制订明确的比赛规则和标准,确保参赛者能够公平竞争。确保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调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其计算能力。如按照小组或个人的习题正答率决定比赛的排名。

其二,在比赛之前,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机会。数学教师应当提前设计好大量的数学计算习题提供给每个选手,并且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和方法。在无形之中强化了习题训练、口算训练、技能训练等活动。

其三,开展分组比赛或个人赛。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分组比赛或者单独进行个人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够参与数学比赛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小组习题正答率和个人习题正答率来决定学生的名次。

其四,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比赛成绩。除了简单的对错判断,还可以从速度、准确性、思路等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比赛中不断进步和提高。

其五,进行竞赛反馈与评价活动。数学教师要针对全体学生的竞赛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在数学计算比赛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情况。此外,对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以激励其继续努力。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数学计算竞赛的设计效率和学生的比赛参与度,确保全体学生的计算习惯和计算意识得到培养。

(六)注重优化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效率

在开展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还需要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其一,运用游戏教学法来开展数学计算教学活动。数学教师可以突出数学计算活动的趣味性,设计多样化的计算游戏如计算闯关游戏、计算拼图游戏、计算挑战赛,通过有趣的游戏或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数学谜题,组织数字竞猜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强化计算训练活动,进而提高计算效率。如数独游戏、九宫格游戏、猜数字成语游戏。

其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加强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计算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前划分成若干个解题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布置计算任务,开展计算训练活动。

其三,运用思维训练的方式来强化数学计算教学。数学计算不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还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此外,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其四,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除了传统的纸笔练习,教师还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练习形式,如口算、心算、手算等多种形式,将相应的习题做成任务包,鼓励学生领取任务包,利用自习时间和其他时间来开展训练活动。在此过程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多样化的探究任务也可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需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效率。

其五,为部分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数学教师对部分计算能力相对薄弱且缺乏良好计算习惯的学生,要进行定向的帮扶,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包括一对一辅导、在线答疑等形式,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提高成绩。

其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法强化数学计算教学活动。手机、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已经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强化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并且和其他教学法进行综合运用,从而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数学计算情境,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数学计算活动的参与兴趣。此外,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来提供送教上门式的服务,将各种数学计算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數学学习活动,进而培养数学计算能力。总之,数学教师要综合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来开展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探讨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活动取得了诸多进展。我们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培养活动的科学性、渐进性都有了更多的了解。首先探讨了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讨论了“双减”政策的背景及要求,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基于教情和学情来探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后续的研究活动中,将会围绕突出“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减负担提素质来优化现有的教学策略,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优化学生的预习方式和学习方式、复习方式,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新形式,进一步提高以多媒体电子白板为代表的新型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切实降低学生的各项负担,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其他基本素养。

参考文献:

[1]康建丽.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3(9):59-60.

[2]叶欣.如何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协调推进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1190-1192.

[3]邱锦名.浅谈如何提升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论坛论文集,2022:437-439.

[4]蔡尊琼.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J].教育艺术,2023(5):49.

[5]王立印.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三),2023:469-471.

[6]张旭.基于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J].新智慧,2023(9):23-25.

[7]罗杰.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22:1336-1338.

[8]丁海涛.关于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8):90-92.

[9]董春梅.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策略[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扩展思维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305-309.

[10]占新海.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微探[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八),2022:389-391.

[11]唐长峰.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22(21):64-66.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能力有效策略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对策浅析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