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明胜(1987~),男,汉族,甘肃永登人,永登县河桥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学与研究。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有效性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以及基本原则,给小学和初中文化课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如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已经成为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师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不仅文化课教师需要积极地进行创新与改革,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学科的教师也需要提供一定的助攻,切实地为减轻学生学习質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出一份力。基于此,文章分析和讨论初中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中的“五育”是如何进行融合的,再以生活化教学作为切入点探寻“双减”政策下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与路径,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美术知识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8-0153-04
美术是一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艺术学科,注重对学生拓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双减”政策的提出明确地将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与课外培训负担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其核心是教育工作的“减负增效”,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减少作业负担和提高作业与课堂教学质量,在给予学生更加广阔自由成长空间的同时保障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间接提升美术这一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艺术类学科的受重视程度,要求教师需要利用美术教学来充实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之后的时间与空间,而生活化教学正是初中美术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既能够推动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又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彩生活百花园。
一、 “双减”政策下初中美术教学中“五育”的融合
“五育”最初由蔡元培先生提出,以五育融合和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作为核心,虽然与如今素质教育下所倡导的“五育”存在着内容上的差异,但这一核心的教育理念还是可以延续下来的,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融合与并举。“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推进不仅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走在同一个方向上。初中美术虽然是一门以美育作为主要目标的艺术学科,但其本质上也是可以与其他的四育之间产生联系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促进五育的融合不仅是对“双减”政策的践行,更是为其他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发挥五育的核心功能,推动教学品质的提升。
(一)与德育的融合
就美术作品本身而言,除了视觉上的美感,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其中的人性情感的独特思想也具有很高的人文教育价值,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也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推进初中美术教学与德育进行融合时,教师可以抓住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性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审美和情感审美,然后再借由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与智育的融合
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属性是导致美术教学中的智育功能常常被忽略的主要原因,但艺术本质上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其中也包含了各个方面和领域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基础积累。因此,在推进初中美术教学与智育进行融合时,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科学道理与科学知识,既要引导学生从美感的角度对人体结构特点和自然风光特征展开分析,也要带领学生深入美术作品内部,感受各处设计的精妙,借由美术作品来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三)与体育的融合
教育的本质都是相通的,美术教学虽然未与体育直接产生联系,但也可以融入一些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能够秉持正确的运动观念和采用正确的运动方式。因此,在推进初中美术教学与体育进行融合时,教师可以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和品鉴来帮助学生感受运动之美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如同时体现运动形态与肌肉纹理的古希腊雕塑作品《掷铁饼者》中就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运动之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与美育的融合
美术教学是美育的一种主要形式,而美育也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初中课堂上的美术教学虽然不能够传授给学生多少美术技巧,但能够引导学生站在专业视角下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帮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因此,在推进初中美术教学与美育的进一步融合时,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在尊重不同地区文化与审美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各个国家的艺术作品,以相应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背景作为辅助,促进学生审美的多元化发展。
(五)与劳育的融合
美术创作本身包含多种类型,常见的四大门类当数绘画、雕塑、设计和建筑,在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都是不一样的,一次完整的美术创作过后常常会使场面变得比较混乱,及时清理创作现场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因此,在推进初中美术教学与劳育进行融合时,教师可以从保持环境卫生与整理创作工具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或是借由以劳动者作为创作对象的美术作品来带领学生体会劳动最后的那个美,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二、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引入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和营造生活化氛围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和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和导入更多有效的生活化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心理,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的根本目标。而在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基本的概念,即要站在“以人为本”的基础视角下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来引入生活化的素材及资源,以便能够将相对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相对繁琐的问题简约化,从生活层面上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术的乐趣与价值。
(一)遵循多项生活化教学原则,合理应用生活化资源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原则主要包含具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具体性原则主要是指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来展现具体且鲜活的生活现象以及生活形象;互动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提问或者游戏等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效性原则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以后能够将看似枯燥的美术理论细化为生活中具体的素材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设计创作中,借由实践来完成审美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对生活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成了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
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来为学生举例或者带领学生参与相关的活动,以《手工书的设计》一课的教学为例,书籍原本就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用纯手工的方式制作、装饰和美化书籍本身就是一次美术的再加工,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观察,结合前人发明的书籍装帧形式来进行创作和实践,凭借自己的思考与想象来设计一本具有个人特色的手工书,并且要展现自己的创意与审美。就手工书的外形而言,学生可以自由地从卡片书、盒子书、立体造型书等多种个性独特的装帧形式中进行选择,然后确定书籍的内容主题,再根据自己定下的主题来进行图片素材和文字素材的收集,最后应用剪贴、涂鸦及立体拼贴等方式将其呈现出来,使自己制作出来的手工书更具有内涵。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使用树叶、花瓣等其他的生活素材和自然素材来丰富手工书的内容,进一步提升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关联性。
(二)围绕学生主体设计教学内容,构建多元美术课堂
与其他学科不同,美术学习不需要背诵默写,也忌讳学生思维的僵化,其本质上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延伸,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的课堂学习以后能够具备探究生活与欣赏生活的能力与意识,这足以体现美术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都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作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原则。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时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实际学习能力拥有一个准确且全面的认识,围绕学生这一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来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助力多元美术课堂的构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完成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接收者的身份转变,综合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来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美术教学与学习的路径。
以《美术是创造性劳动》这一单元中的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为例,相较于教给学生更多的美术技巧,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借由画家王式廓以华北地区土地改革运动中积累的生活经验与素材为基础创作的作品《血衣》来作为引入展开教学活动。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生和长大的学生大都很难达到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的境界,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来对这一作品的背景和内涵进行转化,将其中所表现出农民的痛苦、仇恨和斗争激情用更加浅显和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和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内心世界。
(三)重视学生学习感受,教学元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在传统教学观念指导下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常常会因为过于重视教材和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真实的学习感受,而这正是“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部分与主要内容。结合初中学生身心的成长情况与思维的发展规律来看,初中生本就在思维和个性上都比较敏感,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时需要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元素都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和欣赏美的意识与能力,将教学素材的选择范围从单纯的教材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结合生活化的教学元素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同时开展互动教学活动。
例如,在《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跳出理论教学的基本框架,依据教学需要来将民间美术工艺品带到课堂上供学生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木版年画、剪纸、玩具、雕塑、皮影、木偶、刺绣、陶瓷、编结等民间文化和民间美术工艺品的特点,将生活中的常见元素和材料转化为天生的学习资源,在“直观感受+讲解+情感触摸”的理论教学过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来对民间美术工艺品进行还原,对生活中常见的枯叶、落叶、花朵、塑料水瓶、餐巾纸盒等材料进行再创作和再利用,深化學生对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艺术构图等美术表现形式和淡彩水彩等美术工具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美术学习和在美术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四)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将美术教学延伸至生活环境
纵观“双减”政策的要求,除了要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数量和降低学生的课外培训负担,还提出了课后实践活动的需求,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将美术学科的有趣、生动、多彩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生活情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课后的空余时间能够更加精彩纷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行为特点来对学生进行划分,组建相应的兴趣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将美术教学从课堂上延伸至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通过专题活动来推进美术学科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例如,在《描绘我们的校园》和《设计我们的校园》这两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为不同兴趣小组的学生安排美术任务,如绘画、拼贴、折纸、组装等。除此以外,在以绘画为主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安排不同小组的学生分散到学校的各处,站在不同的视角下观察和重绘校园环境,以校园实景作为参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创作出一幅构图完整、刻画细致、层次分明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画面借由画笔描画出来,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校园沙盘模型的制作,使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丰富,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五)结合多媒体技术设备,完成生活化美术鉴赏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将多媒体技术与智能设备带到了课堂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也使得初中美术学科中的鉴赏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互联网资源、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美术鉴赏环境,将美术课堂上的静态化教学转化为动态化教学,通过声音、图像的结合展示,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同步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例如,在《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中国古代的一些具有厚重历史特色、鲜明艺术特色和强烈民族特色的雕塑作品时就可以将图片、视频,甚至是还原的三维立体模型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与分析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再结合西方古典雕塑的特征来总结中西方在文化和艺术视角上的差异,引导学生对这些雕塑作品展开深度的思考,体会其中的人文内涵与情感基调,深化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认识。对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氛围,使美术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美术学习效率。
三、 结论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与新课程改革的同步推进,明确地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从传统应试教育的基本框架下拉了出来,不以结果作为全部准则,反而更加看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时,也不能为学生设定过高的要求和标准,要将艺术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捧下来,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在欣赏美术作品和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乐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善用鼓励和表扬这种教学形式,既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带领学生去了解和创作民间美术作品,多角度、多层面地完善生活化美术课堂的构建,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和深化学生对美术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延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之途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3(7):86-88.
[2]徐文胜.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3):126-128.
[3]鐘超.浅析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2023:1963-1965.
[4]王文辉,罗婷婷.锦上添花,让初中美术成为学生“双减”生活的百花园[J].学周刊,2023(5):157-159.
[5]周鑫.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探析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2(28):161-164.
[6]岑彩娟.“双减”政策下初中美术教学中“五育”融合的思考[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二),2022:141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