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院校领导干部自身工作情况的一种有效监督。相关工作的落实能够让领导对自身决策负责,让院内经济责任能够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进而促进院内经济发展呈现持续性及良性状态。但在实际中,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难点,进而造成工作实施上的阻碍。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能够使审计人员更充分认识到当下亟须解决的事项,基于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促进高职院校正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点;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向社会输送更多元、更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自身在内部管理上也就迎来了新的挑战[1]。在现实中,一些高职院校存在浪费资源、滥用权力、财务混乱等不良表现,部分院校领导在自我意识、自我行为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在管理上进行改进,让领导干部在管理中实现自身价值,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发展[2]。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在高职院校中有效落实,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现实性问题分析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当下存在的难点,针对难点进行方向上的改进,落实具体措施,切实解决审计相关问题,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价值,进而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水平。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3]。从针对性人群来讲,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而进行审计的人员需要对其政策落实的有效性、资金管理的正确性进行审计,使领导干部相应工作落实情况能够得到反映,获得正确鉴证、合理监督与客观评价。
1.2 高职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高职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所获得的一种具备趋同性、相似性的审计内容。但前者又能够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工作方面的相应调整,使最终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更加贴合高职院校现实情况,呈现更好的效果。在实际运用上,高职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以高职院校内部的审计人员为执行者,在其引导下需对各职能部门、教学部门负责人等中高层领导干部进行管理。其审计的范围是在领导干部在职期间重点就其资金使用、政策落实等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高职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是财务、审计部门、审计委员会、被审计所属单位等根据审计结果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运用的过程。
2 高职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重要性
在高职院校日常管理中,领导干部所开展的工作对学校持续性发展有指引性、领导性,相关领导需要对自身所签署的相应意见、带头执行的项目负责,其责任包含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等。高职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在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在任时,对其所实施的相应内容进行核查,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使领导人员能够承担自身经济责任。有相关人员在进行研究后指出,高职院校经济责任审计是校内审计人员所进行的监督、评价等行为。其行为准则是在国家相应政策下按照规定对校内领导干部在职期间所履行的职责进行核查,进而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对领导人员形成制约。
从现实情况来讲,进行高职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在高职院校领导干部管理中,不仅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提升工作效率,更能使其积累相关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能够在制约、引导、监督下发挥自身的价值,履行既定责任,为高职院校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其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还能够将审计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实际工作情况的依据,让领导干部在绩效考核、自我工作评定方面有据可依,反思自身工作问题,就自我能力、自我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与优化。最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对审计结果进行合理运用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
3 高职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3.1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管理层面存在的工作难点
管理层面涉及组织工作和队伍工作的衔接、审计执行、信息化建设等实际问题,审计人员应以管理层面出现的难题为解析的重心,分析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存在的现实性情况。
3.1.1 审计工作不公开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对工作实施的情况进行通报。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回应文件要求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是向院校党委汇报审计结果。这一做法并未做到对审计工作、审计结果进行合理通报和公告,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相应情况并未达到公开透明的效果,不利于开展民主监督,影响了整改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此方式进行审计结果对接,会使相应人员对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正确性产生怀疑,在人员存在疑问、有相应怀疑的情況下,审计结果依旧无法进行透明化会使相应人员对此工作的开展产生负面情绪,最终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后续优化中埋下不信任的“种子”,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体现出自身的正向价值。
3.1.2 组织工作不严密
若在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组织工作不够严密会影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权威性。组织工作不严密产生的原因多与人才缺乏、人手不充分、相应衔接工作落实不到位、沟通不畅、介入配合不理想等原因有关。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组织工作不严密会使审计成果被管理层及相关部门采纳的情况较少,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成果难以被肯定,进而对其后续实施造成阻碍,部分人员甚至会认为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不过是“走过场”,质疑其权威性,在工作配合上也有所懈怠。
3.1.3 介入时间不合理
高职院校领导人员会存在职位上的变动,部分领导人员可能在审计开展期间已经离开原任职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就难以获得人员的权利配合,而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对工作了解不足,也无需对原任职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负责,所以受介入时间影响,审计工作可能不能完整、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审计结果,进而影响审计的公正性。
3.1.4 信息化建设滞后
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及手段给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相应支持,是保障其效果的重要举措[4]。受信息化滞后的影响,如果审计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会对审计实际效率、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存在人力资源浪费、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
3.2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业务层面存在的工作难点
从业务层面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工作思路、体系建设、总结交流等方面。
3.2.1 工作思路不清晰
如果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相应审计人员并没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只是按照既往经验、既定的流程机械性地开展相应工作,会影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有效性。受工作思路不清晰这一问题的影响,部分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工作的随意性,缺乏对进度的掌控,對自身工作规划不够充分,甚至未形成明确的规划。另外,受工作思路不清晰的影响,审计人员难以对不同岗位性质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内容的相应侧重划分,使得审计效率、审计资源、审计成本工作受到影响,最终降低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3.2.2 评价体系建立不科学
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往往需要建立起科学的体系对相关人员进行工作上的制约与指引。体系的建立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体系建立上存在着不科学的情况。受其影响,会导致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客观性。在体系建立不科学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具体的、便于操作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审计评价体系,使得总体评价主要还是给予财务收支审计,没有对领导干部在高职院校内的目标进行多元化审核,在实施效果、责任认定等方面的客观性评价较少。
3.2.3 总结交流不充分
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总结,积累经验,就既定问题、相关难点进行解决。但现实中,高职院校总结交流开放性较低,对该项工作的探讨大多集中在基础方法讨论、工作流程讨论等基础层面,对业务方面的总结交流不足,较难形成比较宝贵的经验,对工作执行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度不够,难以为相应人员提倡借鉴,影响了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
4 高职院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策略
4.1 完善管理制度
4.1.1 建立并明确相关制度
高职院校可结合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落实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制度。首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相应制度的确定协调解决相应问题,让内审结果运用能够得到推进,进而提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让相关人员意识到其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积极配合。其次,通过制度的建立,将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组织认识、巡察等内容相结合,使之能够相辅相成,形成监督合力,进一步推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落实,让高职院校领导干部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积极配合审计监督工作,对自身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自主改善与优化,久而久之,养成依法用权、秉公用权等良好习惯。
4.1.2 完善内控制度
高职院校可参考相应政策、文件对通报公告制度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被审计人能够接受教职工以及其他民众对自身工作的监督。另外,在制度建立之后,也需要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进行监督。在制度的引导下,结合高职院校审计相应工作流程实施审计相关工作,切实发挥审计的正向作用,提升审计监督的效果。在内控制度建立并运用之后,还应该重视对制度完整性、有效性的核查,让制度不断完善。
4.2 优化审计介入问题
可在联席会议制度的整体安排下有计划、分步骤、按时间合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到工作全覆盖,资源有效利用。在此过程中,应激发内审人员的创造性,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针对领导干部工作职位调动对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应该克服因“先离后审”造成的“形式化”认识,解决前任领导和后任领导之间因为责任划分不清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客观、科学。
4.3 开拓工作思路,注重人才培养
为提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实际效果,需加强部门工作的对接、融合,同时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要强调监管领导干部的重要手段。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应该结合现代化需求综合性考虑被审计人所在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院校发展规划等因素,做到权责对等。同时,为让相应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应提升内审人员的相应待遇,给予人员学习的机会。在内部审计部门中树立榜样,发挥“标杆效应”,以优秀人员带领其他人员实现共同进步。
5 结语
综上,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业务层面和管理层面。本文基于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途径。但解决的途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重点是通过相应途径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举一反三,推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占阳. 风险评估下的高职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探索[J]. 商情,2023(16):97-100.
[2]史彬芳. 高职院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点思考[J]. 经济师,2022(4):120-122.
[3]王骏骏. 高职院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与防范分析[J]. 财富生活,2022(11):138-140.
[4]李春霞,王岚.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沟通素养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24(6):54-56.
[作者简介]罗天慧,女,广东兴宁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中级审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