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学在高中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2024-01-25 12:36黄雅静
高考·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审题能力高中数学

黄雅静

摘 要:在新高考政策落地的背景下,各科试卷逐渐进行调整,数学作为高考分数占比较高的学科,是高中生必须重视的学科之一。但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由于数学科目自身的逻辑性和理论抽象性,很多学生在审题方面出现失误,加之运算过程的烦琐,很容易造成失分。针对此问题,需要教师以日常习题练习为切入点。文章基于多模态教学方式,对数学课堂进行优化,分析审题思路,提出适合高中阶段学生思维的解题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高中数学;审题能力

近年来,高中数学教学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以及数学抽象,而非单一讲授知识。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审题不规范、死记硬背、总结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获得显著成绩,为多模态教学提供丰富的应用环境,因此,为有效提升高中生数学审题能力,针对多模态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高中生数学审题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中生数学审题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面对题目无从下手

学习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理论体系具有抽象、逻辑性强、内容结构复杂等特点,很多高中生在解题时会直接被审题环节绊住脚,无法将所学知识与题目相结合。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学习题类型多样,一道题目中可能涵盖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部分高中生在读一遍题目后对考点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无法获取解题突破口,逻辑不清晰,导致解题思路欠缺。由于平时题目练习往往集中在上完某一节课之后,知识点相对集中,学生能够立刻发现问题考点,但在综合考试中发挥并不理想,审题习惯未养成。

2.审题不严谨,忽视隐含条件

高中数学题目的复杂性表现为题目中含有部分隐含条件,尤其一些必要条件,对解题过程来说十分重要。但部分高中生在审题时会出现遗漏,只关注了表层所传达的信息,无法通过已知信息对隐含条件进行推导分析,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对题目理解失误。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则表现为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輯推理能力不强。在解题过程中,隐含条件能够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找到突破口并发现问题本质,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助推效果。

3.读题速度过快,急于求成

高中数学审题误点较多,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佳,且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甚至做题过于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在审题时过快且单纯地“读”题,而非“审”题,读题时一闪而过,来不及思考题目的考点,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无法真正知晓已知条件,甚至答非所问。这一问题与学生自身的答题习惯相关,需要进行及时引导[1]。

4.死记硬背,缺乏总结整理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严谨,内容复杂,部分高中生面对错题时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背诵正确的解题步骤以备下次考试。从数学科目的本质来看,这是一门自然学科,强调分析与理解,显然死记硬背并不能掌握知识,面对千变万化的数学考题,这种方式并不可取。此类依靠死记硬背的学生往往缺乏对知识点和数学题目的总结整理能力,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数学课上的题和课后的题会更加精简且典型,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和整理,了解典型问题的思路,再带入新题型,会更容易解决问题,死记硬背模式明显缺乏条理性,不可取。

(二)高中生数学审题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四个问题,主要原因可能包括:第一,在典型题选择时比较随意,普遍依赖于教材内容或练习册内容,并未进行科学的深度分析,习题的选择缺乏典型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知识重点,影响解题效率。第二,忽视学生审题思维的培养,部分教师会直接将题目重点告诉学生,并未融合学生自己的思考,尤其一些缺乏总结整理能力的学生,会出现知识梳理困难、不严谨的情况,不利于学生自我提升。第三,解题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在对题目进行讲解时所运用的方式存在局限性,比较生硬,趣味性、创新性、引导性不足,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第四,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对于很多知识点只是教师单方面传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会更加依赖教师,在自己面对题目时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2]。

二、高中数学中多模态教学在培养高中生审题能力方面的作用

“多模态教学”这一概念是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而产生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多感官进行协调,利用语言、图片、动作、声音等唤醒感官。在我国高中数学教育领域,这一理念的应用能够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以符号、语言为中心的情况,采用可视化方式传达知识。

在高中数学中对高中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多模态教学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全面开放教学观念。多模态教学致力于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对学生思维进行全方位调动,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提升思维方式,解决矛盾问题。教师则利用创新思维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集成思维。

第二,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全景融合。在多模态教学方式下,要求教师将视觉、声音、空间等表达形式进行结合,实现多样化情境的创设,调动感官,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题目的深层次、多角度理解。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对于信息的理解、感知会更高,同时培养灵活性、判断性、整体性等思维。

第三,思维认知全息编码。高中数学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思维灵活性,而多模态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示思维脉络,并采用多种方式使其主动发散,形成有机互补的新脉络,这一理念与数学题目逻辑性、复杂性特点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3]。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一)精心选题,明晰审题步骤

习题选择的质量对于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具有一定影响,科学的选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消化课上知识点,并做到知识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融合,在选题时难度切忌过高和过低,难度应呈现为逐步、阶梯式增长,前期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造成畏难心理,后期则注重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尽可能提升学生对于习题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海量的网络习题资源中,选取适合当前学生需要的好题、新题,使得习题练习紧跟时代发展,确保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不仅可以完成阶段性知识巩固与创新,还能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二)挖掘隐藏条件,构建知识点关系网

数学审题的关键在于褪去题目外衣挖掘其中的内涵,分析条件,并非单一地了解题目内容,而是根据其表层信息深度概括知识点,挖掘隐含条件,轻松驾驭问题,将题干内容连通起来构成关系网络,实现思维全息编码,充分审题,保证后期解题的流畅性。为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多模态模式对隐藏题目进行挖掘,逐字逐句分析,明确题目的具体条件,条件与哪些知识点能够相连,并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将现有条件结合,利用已知信息构建起完善的思维链条。举例来说,在分析一些将圆形、椭圆、三角函数等关系结合到一起的习题时,若学生单纯按照文字描述内容分析习题的含义,那么由于题目中的内容相对复杂,学生难以立刻厘清思维明晰问题关键点。此时,教师可利用多模态教学方式,采用视觉、触觉联合的方式,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问题的含义,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教师可以在课上引领学生根据题干条件自主画图,了解每个点、线条的所在位置和详细走向,在画图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详细信息,并做好辅助线、角度、长度等标注。

多模态教学方式的应用强调系统性的融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某一个题目中所涵盖的单一知识点进行综合性总结。以圆与坐标系的关系这一知识点为例,在数学图形关系内容中具有一定典型性,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审题过程中能够快速抓住知识点,并进行深层次分析,除了挖掘隐藏题目外还应进行知识点总结,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整理。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审题时读到某些具有联系性的内容会直接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构架,便于后续解题环节的应用,提高答题正确率和效率[4]。

(三)应用计算机技术创设多模态情境

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本质强调多感官并用,在实际应用中应注重“教、学、做”的融合,在培养审题习惯时也可以从“教、学、做”融合的角度进行引导,将数学表达接轨数学语言,在读题过程中将抽象知识具象化,深入了解知识点的形成过程。高中教材的编订和相关练习题的出题难度都与这一年龄学生的思维适合,同时思考了当前教学环境,即“互联网+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其思维发展。但思维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在当前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十分常见,为了保证帮助学生快速渗透,可利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圆与直线的关系时,面对习题解析,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复刻题中的要点,设计可用鼠标移动的关键点,亦可采用更改参数的方式自动生成图像,实现视听结合。

(四)思維导图模式培养审题能力

思维导图是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方式,在多模态教学方法视域下,可将思维导图方式与计算机方式相结合,通过日常习题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形成深刻记忆。高中生的审题解题过程与教师教学思路息息相关,若出现审题后无从下手、不会总结知识点的情况,大概率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因此想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应从教学思路角度进行优化。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授课时采用不同图案和色彩进行记忆辅助,尽可能保证每节课堂中所展示的思维导图同一级的颜色或图案一致,形成更为规整的信息。除了每门课程的思维导图汇总外,还应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期中相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汇总,联合成大思维导图,包括集合、概率、函数、导数等,做到细化知识点,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应对当前高考改革背景下出题方向趋于综合性这一特点。

(五)多模态互动与反馈

在习题练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审题思维的不同,解题方式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若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仅仅采用单一的习题练习模式,那么可能会使学生养成一道数学习题仅有一种解题思路的思维习惯,在扼杀学生创新性数学思维,降低学生数学审题解题能力的同时,阻碍了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发展。现阶段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将多模态教学模式融入师生审题解题交流互动活动当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具体来说,部分学生在审题时会有自己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支持其思维的独特性,给予其自信心,并与学生一同思考,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出榜样,培养灵活性思路,而非过分打压并要求趋同。在习题讲解时分析完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对问题考查重点和解法存疑的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讨论分析。在多模态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是多元化的个体,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相互获取有价值的习题资源,实现双向的互动,实现思维创新。亦可通过网络进行数学知识点评价,可分享各自的推导方式,形成联动性,反馈审题经验,为其他同学的审题思路扩充思考空间。通过审一道题能够展现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需要通过多模态互动与反馈进行思维引导[5]。

(六)聚焦高考,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在选择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引导学生反思的角度出发,保证练习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高考真题作为能够全面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习题,在当前的多模态教学活动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说,将高考真题融入当前的数学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习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察觉自身问题。教师务必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习题,确保学生学习时能够进行知识反思,有所收获,同时还应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定义、性质、定理的作用,反复巩固。

在实际习题练习活动当中,多模态教学强调多种教学方法联用,考虑到大部分高考真题是对学生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将高考真题引入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活动中时,高考真题的提出与解答主要可综合应用案例分析法、传统讲述法、课堂讨论法、微课法等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审题讲解。审题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期的引导。

对于数学题目而言,每道题目都有自己的关系网,需要找出题目中的全部条件,分析数字含义,寻找关联性,才能得到正确答案,高效的审题则为构建完整关联网并建立数据关系,最后获得明确答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的数学习题练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由于审题不充分而造成问题遗漏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严重降低了学生的解题准确度。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将多模态审题分析方式引入日常习题分析活动当中的习惯。这样清晰的审题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在思维中回忆知识点,还能防止问题遗漏。

结束语

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性的思维引导和知识点积累,才能改变审题不规范、思维不清晰、逻辑不严谨等问题。多模态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多感官运用、多教学方法联合、教学做合一、互动引导等方式展开教育行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认识到数学审题的关键性,并深度分析如何应用科学的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并展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陈奉奎.高中数学审题教学探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28):49-52.

[2]王宗艳.高中数学审题错误归因及策略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20(18):60-61.

[3]茅建未.提高审题能力:高中数学高效解题的前提[J].数学教学通讯,2020(6):57-58.

[4]钟剑.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审题教学的思考[J].高考,2020(6):149.

[5]许卫俊.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技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36):36-37.

本文系福建省南平市“十四五”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课题“多模态教学在高中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多模态教学审题能力高中数学
英美文学赏析中的多模态教学探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改革应试策略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