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讨苦吃”方能“苦尽乐来”

2024-01-06 02:26:08蒋镇一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团队合作

蒋镇一

【关键词】教师成长;学习思索;团队合作;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46-0095-02

我与陈素志老师认识近二十年,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自讨苦吃”的人。在别人都按部就班下班离开学校了,他却钻进图书馆,读了不少书。他在平凡琐碎的教学工作之余,始终保持读书的习惯,勤于开展教科研,写了不少见解深刻的论文,参与多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最终“苦尽乐来”。这不仅仅是事业上的成功,更是生命厚度的积淀。我想,他的专业发展之路可以给年轻教师带来诸多启发。

一、多吃学习思索之“苦”,找到智慧提升之乐

教育注定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甘为人梯的事业,尤其是乡村教育,条件有限,资源有限,工作事项纷繁复杂,没有足够的智慧则难以胜任。陈老师不畏其难,耐得住寂寞,在看似平凡的日子里坚持阅读,坚持学习,坚持思考,主动吃学习思索之“苦”,悄然绽放。在艰苦的环境里,依旧能够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像“挤海绵”一样充分利用时间读经典、悟原理,努力领会文言教学的独特价值、核心内容、理论体系、实践要求,悟出独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路径。没有当初对《聊斋志异》《夷坚志》等经典名著的潜心研读和深入思考,陈老师就不可能有在教学上的得心应手,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理论升华。年轻教师要趁着朝阳般的热情,将对教育的爱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不断提高自身智慧和思辨能力,在学思践悟中坚定教育信念,筑牢理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二、多踩课堂实践之“土”,找到学用结合之乐

年轻教师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往往“脚踩黄泥”的实践经历少,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不够,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年轻教师在做好学问的同时,更应将高深的理论朴素化、实用化,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陈老师像一位农民,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庄稼丛中”,找到耕种文言教学实验田的较好的路径。他撰写的《古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三个标杆》《古代阅读教学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等论文都是基于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获得的理论提升。年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要向陈素志老师学习,做到“贴地飞行”,虚心多向名师请教、学习,改进教科研方法,提升教科研能力,使好的想法能真正同教育教学完美融合,提高教学活动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多解教育教学之“难”,找到破旧创新之乐

文言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有的语文教师总是将文言教学简单地视作文本的串讲,在传授完相关文言知识点后,即告完成;有的教师也只是在串讲完毕后,加上一节艺术鉴赏课。前者简单粗暴,唯考试是从;后者无视艺术的完整性,将文言文的多重价值人为割裂开来。陈老师也是走过这样的弯路的,但通过实践,他总结出读、思、写相结合的方案,写进论文《文本解读能力的特征探究》里,解决了上述文言教学的问题。年轻教师在扎扎实实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于向教育教学中长期难以解决的急难险重挑战,主动担当作为,多挑重担、啃硬骨,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四、多担前瞻思考之“责”,找到把准时代脉搏之乐

当人们使用网络多为娱乐时,陈老师借助网络向名师学习、搜集资料,比别人率先接触到诸多名师,也比别人率先接触到前沿理论。他大胆地改革高考复习方案,组织大家克服困难编写资料,并准确押中高考题,这是一次幸运,更是对高考命题趋势的把握。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曾承接一项前瞻性课题,经校领导充分研究后,成立了课题小组,陈老师是组员之一。陈老师能入选,是因为他有想干事的自觉,有能干事的本领,有干成事的担当。比如,他提出“经典进教室”的建议变为现实,后来每个班都有了一架好书。他利用外出的机会,向名师学,向专家学,把准教育的时代脉搏,紧跟教育改革的前瞻步伐。他对程红兵老师提出的“文言统一”论断理解深刻,在运用中也得心应手,体现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传承传统文化、光大民族精神的自觉担当。有担当的教师才能成为有担当的教科研人才。

五、多存善作善成之“心”,找到传承接力之乐

众乐方为真乐,众研方为真研。在教科研之路上,善作者总是能团结一批人一起跋涉,这样每个人的知识容量才会变大,内心变得丰盈,思想才能解放。因此,教师开展教科研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视野,要能够吸引更多的同行参与进来。我当年的一些课题得到了陈老师及诸多课题组成员的帮助。陈老师的课题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成功。这就是“团结协作”“善作善成”的力量。学校的名师工作室是有志于教科研的老师们的常去之地,他们在那里一起讨论,一起探究。他们在科研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了团队科研的巨大能量,他们每一个人也都实现了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没有终点,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教師持续接力。

青春有梦当以梦为马,在“自找苦吃”中历练成长。这一点,我从陈素志老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中看到了,也看到了他最终实现了“苦尽乐来”,希望能有更多有理想的年轻教师一起行走在教科研苦乐相伴的征途上。

(作者系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团队合作
以团队合作为本的包装设计项目化实践研究
“企业工作岗位法”在电子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旬(2016年9期)2016-12-22 20:33:59
基于团队模式的创新性实验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改革中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浅谈住院部收费员的素质要求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17:30
优秀教师成长的“三力”修炼
深入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2期)2016-11-19 17:14:58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21:33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5期)2016-06-18 17:55:53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0期)2016-05-07 18: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