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革命文化作品的教学,不可忽视作业设计对实现革命文化铸魂育人价值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本体特征,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合理使用教材中的作业系统,凸显作业的综合性;开发利用生活中的革命文化资源,创设有意义的任务情境,增强作业的实践性;整体建构革命文化作业体系,追求大概念下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体现层进性,并能根据学情动态生成作业,以此促进革命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革命文化作品;作业设计;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46-0042-04
【作者简介】王梦霞,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研室(江苏扬州,225006)教研员,高级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主题,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增编革命文化作品30余篇。如何借助这些作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语文学习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当下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着力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而忽略了革命文化作品作业设计,作业的创新度不够,且有时存在“文”“道”(“文”指语言文字运用,“道”指育人功能)分离、类型单一、缺乏序列等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设计素养本位下的创新型革命文化作品作业,增强作业的综合性、实践性、层进性,让作品中的人物真正“立”起来,让作品中的革命精神“树”起来,以此实现革命文化铸魂育人的价值。
一、充分依托教材,“文”“道”合一,增强作业的综合性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习题按由表层到深层、由整体到局部、由文本细读到课外拓展的顺序,构建了一个循序渐进、前后勾连、层次清晰的作业系统。[1]想要设计出高质量的革命文化作品作业,首先应充分依托教材,科学使用教材中的作业系统。
1.充分发挥教材中“预习”作业的铺垫作用
如果将教材中革命文化作品的作业进一步分类,“预习”作业主要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查阅资料、初步体会作品感情等。其中“查阅资料”在革命文化作品的预习作业中占比较大。这类作业突出了知人论世对理解革命文化作品的作用,能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有效消除学生和革命文化作品之间的时代隔膜,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前作业,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激发学习兴趣,做好学习铺垫和准备,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2.合理使用并优化教材中的“思考探究”作业
“思考探究”作业主要分为内容概括、脉络梳理、词句细品、写法分析、主题和情感理解等,侧重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精细阅读。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作业,有机穿插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一方面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达文本所负载的思想、情感、品德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教材中“思考探究”作业还需要教师精心选择并加工,巧妙设计问题,增强作业的综合性。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的思考探究题:看看文章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这样的作业设计容易让学生在脑海中自动提取出惯用的套话,而对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缺乏深刻体悟。不妨这样设计:如果你穿越时空,以一名战地记者的身份来到朝鲜战场,深入一线采访志愿军,请选择一位作为采访对象,与同学合作,分别扮演记者和受访战士,撰写采访提纲和回答要点,开展采访活动。这样的作业能实现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活动的融合,更符合真实生活中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规律,便于学生形成真实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平面的人物立体化,让抽象的革命精神具体化,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表的概念记忆走向深度的文化体悟,促进其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有效提升教材中“积累拓展”作业的使用率
“积累拓展”作业主要分为朗读背诵、语言涵泳、写作训练、拓展阅读、话题讨论、实践活动等。通过对革命文化作品“积累拓展”作业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拓展阅读”类作业占比最大。除整本书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以外,统编教材中单篇的革命文化选文约18篇,其中有11篇课后都设计了“拓展阅读”题。“拓展阅读”题或围绕一个革命者,或聚焦一段革命历程,或紧扣一种革命精神展开“1+X”专题阅读,此类作业综合性较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并开展发言稿撰写、口头介绍、传阅分享、互相点评等活动。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深化对革命文化的理解。拓展阅读类作业需要教师在研读教材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依据课文所在单元的总体目標细化拓展阅读的目标,确定阅读议题,分解学习任务,搭建学习支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拓展性阅读。例如《回延安》课后习题中推荐了莫耶的《延安颂》等一组诗文,教师可以确定“延安精神”为议题,围绕单元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朗读品味诗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延安精神”;小组交流四篇诗文中蕴含的情思,感悟“延安精神”;举行“‘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主题演讲活动,内化“延安精神”。
二、创设任务情境,具身体验,凸显作业的实践性
革命文化作品作业由于其文本的特殊性,尤其需要植入实践元素,以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实现对革命文化的“现时化”。
1.实践性作业设计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
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和为纪念重大事件、伟人、先烈等设立的特定节日等都是反映革命传统内容的重要载体。[2]教师可利用学生身边的革命文化资源创设情境,设计朗诵、演讲、采访、播报新闻、表演情景剧等多样化的实践性作业。例如,清明节前夕,学校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家乡的革命英雄许晓轩故居,有教师设计如下作业:(1)参观之前,上网查阅资料,并采访当地老人,深入了解许晓轩的事迹;(2)参观后,讲述许晓轩的感人故事或朗读许晓轩在狱中写的家信,制成音频,在班级群或学校公众号等平台分享;(3)清明将至,请结合自己的参观体验,创作诗歌或撰写人物传记,表达对革命英雄的感情。这样的作业设计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身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要善于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高情境设置的效度。
2.实践性作业设计要凸显任务的驱动性
实践性作业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有意义的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做事”。其中,有无驱动力是检验任务品质的重要指标。真任务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累和积极探究。例如,阅读整本书《红岩》,笔者设计了小组合作完成“红岩纪念馆”筹建策划书的任务:(1)主展厅设计,将《红岩》的介绍分为几个不同的展厅,为几个展厅各取个名字,并题写前言;(2)花园雕塑设计,选择书中人物刻成群雕,放在后花园中,写出你要选的人物造型特征及理由;(3)为纪念馆撰写主题楹联。这樣的任务富有驱动性,充满思维含量,能引导学生进入深度阅读,实现“文”与“道”的共生共长。需要提醒的是,要避免出现有任务、有驱动而“无语文”的作业。
3.实践性作业设计要实现跨媒介阅读与表达
语文课程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3]教师要基于学生当前的学习内容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完成课外实践中的任务,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内化对革命传统的认识,达到知行合一。比如,上述参观许晓轩故居的作业设计勾连了七下“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八上活动探究单元的“新闻采访”和写作专题“学写传记”等内容,打通了课内与生活的关联,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课内所学内容消化、吸收和转化、升华,有助于学生将革命文化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追求整体建构,进阶训练,体现作业的层进性
革命文化教育要经历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需要进行整体建构,纵横贯通,循序渐进。革命文化作品作业的设计,也要相应体现整合性、阶段性与连贯性。
1.遵循教材编写体系,构建年段学习图谱
从横向看,教材中的革命文化作品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课型齐全,编排灵活。教师要关注横向贯通,把握不同单元或同一单元不同篇目之间的内在关联,根据文体特点、课型要求、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合宜的作业,充分发挥不同作品在革命传统精神培育方面的功用。从纵向看,统编教材中的革命文化作品是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的,这和新课标中有关革命文化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相吻合。从第一学段“初步懂得革命英雄人物故事”,到第二、三学段“感悟革命英雄人物高尚品质”,再到第四学段“体认革命英雄人物优秀品质,培育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高中阶段“深入体会英雄人物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等,整个革命文化教育系列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深入、螺旋上升的。作业的设计要关注各学段的纵向衔接,明确不同学习阶段的水平标准,有层次、有梯度地逐步推进革命文化教育。
2.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单元整体作业
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是新课标理念指引下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科学表现。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自然单元,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重组学习单元,在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及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提炼出单元学习的大概念,依托大概念构建单元作业目标体系,在一个或几个清晰的单元学习目标统摄下构建一个逐层深入、有序推进的任务链。
以七下“家国情怀”单元为例。笔者通过对单元课文内容的研读,以及单元提示、课后习题等助读系统的分析,从语文本体知识的角度提炼本单元的大概念“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确定单元学习的整体目标,设计如下作业。(1)绘制思维导图,比较《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的抒情方式和革命精神内涵。(2)班级准备举行经典诵读活动,为本单元内容拟定一个主题词,撰写一段宣传文案,并设计活动的宣传海报。(3)选择文中的抒情语段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拟定评价量表,展开自评和互评。(4)选做下列读写作业: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将《土地的誓言》改写成诗歌;课外阅读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撰写红军英雄故事并在修改润色的基础上,配乐朗读或讲述。
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作业,将离散的主题和技能聚合起来,通过设置有意义的情境,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建构大概念,并运用大概念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实现对所学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深层内化。
3.依据学情需要,动态生成作业
作业的意义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作业的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学生立场设计作业,根据学情的需要灵活调整作业。
例如,有教师在《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过程中,预设的作业是让学生模拟闻一多先生演讲,但学生却在议论“闻一多的做法是否值得”。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改为了辩论作业,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围绕“生与义”的话题撰写辩词,开展辩论活动,在辩论中加深了学生对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的理解。可见,作业设计应该是根据学情动态生成的过程。
作业本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的过程,其重要性不亚于课堂教学。如果说革命文化的教育过程是培育一棵大树,那作业便是汲取树中的养分而自然长成的果实。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上多下功夫,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从生活的土壤中汲取养料,将革命文化的种子撒进学生心田,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培育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朱于国.浅谈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的创新设计——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0(2):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1-19)[2023-09-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2/t20210203_512359.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