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志,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教师,高级教师。倡导在语文教学中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获评靖江市教学能手。先后在《江苏教育》《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海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重点课题“高中文言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1项,省级重点课题2项。
【关键词】文言小说;文言教学;教师素养;教育教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46-0092-03
“文以载道”。文言小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思想及育人价值。新课改对文言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生要能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我在文言小说阅读教学研究上勤于思考,积极探索,从个人痴迷文言小说阅读,到汲取文言经典智慧服务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再到推广应用教学成果,逐渐成长为一名学有所长、研有方向的语文教师。
一、痴心阅读,追求理想的精神气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言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用心者方得其上,教师要久久为功,坚持诵读文言经典,下苦功夫,做到常读常新。教师要通过读文言经典陶冶情操,坚持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在学校“清贫”的阅览室里,我发现了一套绣像版的《聊斋志异》。这一套书共3册,繁体竖排版,读起来很费劲。苦于没有其他好书可读,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啃”,为了弄明白某些词句的读法和释义,读完一页往往要查十多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一点一点地研读,越读越有意思,我从此痴迷文言小说阅读。我在研读《聊斋志异》过程中下苦功夫,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升文言研读素养。回想起来,当时能耐得住寂寞,与经典文言小说结缘,走进文言阅读的精神世界,是时空下的偶遇,更是作为语文教师的职业幸运。否则,若没有兴趣驱动,做这样清苦的事情,我大概很难坚持下来。
我的努力得到了师傅魏佩成的认可。有一次,他给我一套珍藏版的《夷坚志》,这是南宋洪迈创作的文言志怪集。师傅要我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看完。这套书体量大,对我来说,研读这套书是个不小的挑战。好在感兴趣,我利用业余时间按时读完。工作多年后,我收集的文言小说逐渐多了起来,单是四大名著就有多种版本。为了收集更多的文言经典,我曾从一家倒闭工厂的图书室里获得了全套的《二十四史》。当时,小小的宿舍里“亦遂增胜”,闲时也能品味“冥然兀坐,万籁有声”的意境。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青年教师应在人生最灿烂的岁月广阅读,善思考。市教研室陈筛祺老师指导我“读书必做笔记”,要采撷精要,消化理解。不作理解,不作思考,只不过是个书蠹;做好研读笔记,消化吸收了才能化作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还从市图书馆借到清朝章学诚著的《文史通义》,这是我早期阅读的成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我读这本书从开始的晦涩难懂,到略有所悟,再到醍醐灌顶,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我边读边摘抄,摘录了不少资料卡片,收获颇丰。读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我学着用文言记录学校的趣闻轶事。
正是对文言阅读的痴迷,我持续、深入地開展文言研读和思考,发展了较为扎实的文言素养,也为提升文言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融会贯通,提升文言教学质效
文言教学不仅要夯实学生的文言功底,而且要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言、文章、文学、文化教学层次中,发展语言、情志、审美、人文层面的素养。
时任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校长陈国祥先生曾跟我说:“你的阅读量之大是少见的,教科研之思也是深入的,但一定要立足课堂,做到理论与实践齐步走。”记得第一次上文言小说教学课,课题是《鸿门宴》(节选)。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文言基础上好这节课不是难事,然而,我在备课阶段就乱了方寸。文言知识如何讲解?语言特色如何鉴赏?文章结构如何呈现?思想情感如何归纳?……这些知识点我了如指掌,教案上也写得明明白白,但如何在实践中将它们有机融合起来,如何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授给学生,我却没了主张。结果,我只能将以上内容分课时勉强讲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知道,自己犯了文本阅读与赏析思辨“油水分离”的错误,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没有融合。
我急需获得更多专业指导。恰好当时互联网开始普及,诸多语文教学资源网站如雨后春笋般上线。记得余映潮老师有个名为“语文潮”的个人网站,上面有他的授课实录,我逐一下载。我还与程红兵老师成为好友,他也给了我不少录课视频。沈蘅仲老师讲的《六国论》公开课视频我反复看了十多遍,然后才悟出一些道理来。通过学习研究名师教学,结合个人的文言教学实践,我也逐渐琢磨出一些门道: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筑牢文言学习的根基;要思辨结合,提升思维发展素养;要文言并举,升华审美鉴赏水平;要厘清文道,提升文化素养。课堂教学要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巧妙结合。
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研究,不断改进教学。程红兵老师提出的“文言统一”的主张给我很大启发,他认为,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和意义,这是文言教学的高阶指引。仍以《鸿门宴》一课为例,我前期授课失败的原因是不懂得融合;教训是理论绝对不能脱离实际,实践才是课堂之本;解决之策在于文化赋予知识以生命,文言体现艺术之特色。如果将这篇文章的落脚点放在“文化”,即“历史的选择”上,在把握“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感悟“文”的深层文化内涵,这样课就顺畅得多了。
做好文言教学,语文教师还要明晰教材的设计意图和目标导向,以选入教材的《林黛玉进贾府》等经典篇目来说,语言表达凝练典雅,追求起承转合或首尾呼应的严谨与精巧,具有怡情养性、丰富人格、润泽心灵的教育功能。它们的价值表现在其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其中的思想精髓、文化精华是引导学生认同、传承传统文化并提高人文素养的绝好内容。理解了这一点,课堂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就有了方向。
三、众里寻他,找到适合的教研方向
对许多教师来说,在教科研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教研方向并不容易。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性情、才学、兴趣等整体考虑,做到量力而行,选择一个领域或方向坚持下去。我参加工作后,先后做过多个选题的研究,但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后来重新回到文言小说阅读教学研究上,把它作为教学与研究的主线来做。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教师要珍惜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科研“朋友圈”。记得有一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参加研讨会,趁着空闲,我旁听了几位大学老师的讲座,如董志翘、何亚南老师,他们都是古典文学研究的专家。在课堂里认识的一位同学向我介绍《在北大听讲座》系列丛书,以及他的许多电子书。我特地买了移动硬盘拷贝回来,真是大开眼界。我还从网络上结识了训诂学教授萧旭,他对古书中诸多实词、虚词的理解对我的文言小说阅读和研究有很大帮助。我还结识了本地的文联朋友,经常与他们一起进行深入探讨,从中受益匪浅。就这样,我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在这些朋友中,作家庞余亮先生、地方史研究专家高峰先生学术造诣高。经常与他们在一起讨论,让我收获颇丰,逐渐地,我的作品也开始在文学刊物上发表。
考虑到我的文言功底和教学成绩,学校决定让我担任语文教研组长。那一年的高三复习备考,我带领团队果断放弃传统的复习方案,决定在文言记叙文(尤其是传记)的复习上下功夫。我组织教师分析研究历年语文高考试卷,重新编写文言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打好文言基础,提高阅读效率。选文节选更注重情节的完整,尽可能保持原文的艺术风貌。建立在对高考导向的深刻研究和理解基础上编写的文言复习讲义,后被市教研室推广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20年,我申报了课题“高中文言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对这些年来的文言小说阅读教学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羊琳、孙勤香、孙颖玉、马娇娇等老师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从选题到论证,从调研到统计,每一个环节都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当厚重的课题材料呈现在眼前,我深深地感到教科研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的同向而行,是教育人的接续奋斗。
成长的路上,我感谢自己的痴心,感恩前辈的仁心,感激同行的热心。独研樂不如众研乐,教科研之路需要有志者坚守育人初心,需要更多教育人携手同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