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权
摘 要: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达到体育高考的要求,更希望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运动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跳出舒适圈,能借助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特点,坚持开放教学,以实现更多教学可能。本文首先对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以及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特点进行了概述,接着论述了高中体育教师要以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为教学指导,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体育;耗散结构理论;开放性;教学策略
高中体育学科设置的初衷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引导学生创新运动,实现运动能力的增强。在传统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按照教学大纲和体育高考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关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切实需求,也不会主动获取更有益的教学资源与理念,使得教学成效不高,无法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的开放性不够,局限性过大,学生无法获取自己需要的、源源不断的体育训练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核心举措是借助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特点,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需要坚持开放性的态度与思维,积极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实现更多运动可能性。
一、高中体育采取开放性教学的作用
耗散结构理论指的是系统保持自身的开放性,不断远离平衡的状态,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内部各要素之间将发生非线性的反应,产生涨落的效果,进而实现系统的发展。开放性是耗散结构理论的三大特点之一,这与新时期学校教学要求高度一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高中体育教师在实施开放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能积极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充分应用开放性的特点,这样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不会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拓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耗散结构就是体育运动,整个体育教学就是耗散结构理论所描述的系统,系统中包括教师、学生、器材、运动项目、场地、考核标准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推动,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品质。根据上文所述的耗散结构理论可知,正是因为系统的开放性,形成了涨落有序的发展规律,而自组织是推动系统有序发展的关键动力,自组织的核心意思是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因为系统的开放性,才实现了外界物质与能量的进入,也就能实现系统的自主发展。根据教育新要求,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都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推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锻炼需求,充分把握体育教学目标的渐进性、发展性、拓宽性,引导学生自由运动、自主表现、自主发展,实现身心健康成长[1]。
二、高中体育实施开放性教学的策略
在开展体育运动的时候,一旦高中生满足于现状,不接受外部的教学与训练,就难以实现运动综合能力的增强。所以只有系统开放了,才能实现体育教学发展从无序变成有序,才能实现更多训练可能性。
(一)教学内容要开放,给予学生更多锻炼可能
教学内容开放是耗散结构理论开放性特点应用到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最基本体现,主要指的是高中体育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局限于教材与体育高考范围,而是要突破限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更多的体育运动纳入教学项目中,这样学生就能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这也是学生获取外部物质与能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开放性特点可知,系统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处于开放的状态,没有太多教条的规定。高中体育教师在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开放的时候,需要深入调研学情,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好和向往,进而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融入学生喜欢的项目,实现教学内容的完善和完整。
例如,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羽毛球教学时候,不能將教学内容限定在教学大纲中对羽毛球运动的要求,而是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运动实际,以及羽毛球新的运动形式,打造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个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师还需要积极学习先进学校的羽毛球教学经验,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这样的教学和训练内容才具有人性化和开放性,就如在开放性的耗散结构中,外部物质与能源源源不断地流入到体系中。为了形成更具操作性的羽毛球教学内容,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内容梳理工作中,能将自己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理解与需求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尽可能收集齐学生喜爱的羽毛球训练需求。
为了满足教学内容开放性的要求,对于训练的环境与条件也要坚持开放性,包括场地布局、器材准备、环境打造、氛围营造等,都需要处于开放的状态,不能限定过多,要能打破现有硬件设备教条式的布局和准备,要能通过个性化的布局与准备,激发学生积极运动,有效落实开放的教学内容[2]。
(二)教学思想要开放,推动学生锻炼成效提升
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具有局限性,多被限制在教条的锻炼要求中,不能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锻炼需求,灵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成效不高。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要求,只有个体具有了开放性的意识,才能更加主动地借鉴外部的经验与做法,才愿意接受一些新举措,也才能推动系统的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具有开放性的思维,能跳出程式化、教条化、机械化的体育教学环节及要求,能根据教学新要求,班级学生锻炼特点,身边的体育锻炼资源,积极学习、主动接受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与举措,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另一方面也能实现更深远的体育教学目标,实现锻炼成效的提升。
例如,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鞍马跳教学的时候,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也需要按照既定的起跑、撑臂、弹跳、飞跃、落地等流程,不仅训练过程枯燥乏味,而且这一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学生。这时教师就需要借助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特点,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锻炼思路,以此实现教学思维的开放,带给学生更新鲜的鞍马跳体验,能结合班级的体育运动基础,开展个性化的鞍马跳锻炼,避免了一成不变的教学思维。既实现了训练成效的提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鞍马跳技巧与方法,并且能积极将鞍马跳作为体育锻炼的项目,而不再觉得鞍马跳“高不可攀”。
教学思维的解放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思维要解放,学生的体育锻炼思维也要解放,善于结合体育运动的一般性规律,加强学习和创新,在另辟蹊径中实现更高效的体育锻炼。
(三)教学过程开放,激活学生体育运动热情
传统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项目训练的时候,整个过程都是固定的,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按部就班地学,这样的教学过程沉闷单调,学生会封闭自己,只会流于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收不到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为学生设定过多的限制,会转变自己身份,更像是陪伴者和指导者,甚至是培训者,过程的开放性也是耗散结构得以发展的关键条件。高中体育教师要能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开放性的指引,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训练自由,包括场地准备、器材选择、训练氛围创设、训练形式明确等,全部由学生参与或者决定,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利用适合自己的器材、场地,采取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正是因为教学过程开放,避免了“满堂灌”,强调了训练的以生为本、因人而异,以此才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有效提高了训练成效。
例如,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需要遵守什么样的训练流程,能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讲课去完成训练任务。这种封闭的训练过程,既压制了学生的训练热情,也限制了学生的运动可能性。为了改变这种羽毛球训练过程,教师要能实施开放性的训练过程,在训练中由学生自己揣摩发球、接球的技巧,教师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姿势与动作要领,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观点与见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观看羽毛球比赛视频,去学习羽毛球运动员的打球技能,这对于拓展学生训练范围,打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此实现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的增强。
教学过程的开放并不是允许学生随心所欲,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秩序,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由训练,但是必须要在设定的范围内,包括场地的范围、合作对手的范围、学习借鉴的范围等,根本目标是学生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训练任务[3]。
(四)教学结果开放,实现更多运动可能性
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要体现是非线性作用机制,这也是系统从无序转向有序的重要动力,是开放性系统的有机组成要素,是耗散结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推力。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挥非线性作用,通过发挥教师、学生、器材、场地等要素的作用,以实现多种教育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开放性表现出很强的复杂性,尤其是结果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可以从不同方向与层面开展体育运动,获取自己想要的运动成效,这也是非线性作用结果不唯一的集中体现。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并且很多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在达到开放性与非平衡状态这两个条件之后,体育运动将具有更多的不可测性,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更多运动可能性。
例如,在羽毛球运动中,教师在传授学生下压控网打法等技巧的时候,因为这些动作非常复杂,学生在教师的语言讲解中难以把握,即使教师带领学生加强练习,很多时候学生也不得要领。这也是线性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学生一旦面对复杂的运动技巧,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上课,学生将无法高效掌握运动技巧,甚至丧失了运动的热情。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结合正式的羽毛球比赛视频,为学生模拟一个比赛场景,引导学生在比赛中去发挥自己已经掌握的打球技巧,并且要结合已经掌握的技巧去创新新技术,以此有效摆脱线性思维的影响,在实战中掌握了下压控网技巧,这也是耗散结构理论下非线性作用的集中体现。高中体育教师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要多制订竞争机制,开展竞争活动,鼓励学生敢于竞争,并且能自己组织学习先进的运动技巧,能以赢得竞争为学习新技巧的动力,以此实现学生运动能力的增强[4]。
高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锻炼,能客观评价自己,能实现更多运动可能性,实现个性化的训练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能将运动目标限定在满足考核要求范围内,要能根据自己的运动习惯和兴趣爱好来确定,不断学习自己还没有掌握的运动技巧。这样的教学结果最全面,也最有意义,可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五)评价体系开放,助推学生更积极锻炼
在耗散结构理论中,开放性之所以能发挥有序推动的作用,能保证流入系统的物质与能量最合适,是因为对系统的适时评价。为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也需要实施评价工作,以完成对学生体育运动过程、效果的评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训练提供更好的依据。为了发挥评价的作用,高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利用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特点,实施开放性的评价,以获取更全面、更真实的学生运动信息。首先,要坚持评估过程的开放性,教师不能仅立足于运动结果,更要对学生运动习惯、热情、能力等过程性的表现进行评价;其次,要坚持多元评价,包括教师的专业性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家长的补充性评价;最后,评价标准要具有开放性,不能“一刀切”,而是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情况,制订差异性的评价标准,从而以开放性的评价为推动体育教学的重要举措,提高学生的运动成效。
例如,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要实施过程性评价,重点观察学生的运动热情、运动能力、学习能力等要素,要做好记录,并在学生运动结束之后形成评价报告,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结合教师的评价,梳理出自己在羽毛球运动过程中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进而通过自我琢磨、同学相互学习、请教教师等途径实现对不足的补齐。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发动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评价意见,教师不为学生设定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评价的热情,更以评价为动力,推动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对抗中,实现了评价对羽毛球训练的促进作用。
评价体系是开放性系统有序发展的保证,也是高中体育高质量教学的保证,教师要以开放性作为评价的主要设计和实施标准,通过开放性的评价,促进学生锻炼的开放性和结果的多样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推动作用[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师要善用耗散结构具有的开放性的特点,将学生从教材、教室、运动场中解放出来,有更多自由学习自己感兴趣运动项目的机会与动力,实现更全面的训练目标,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教学内容、过程、结果、评价的开放性,实现更多教学和训练的可能性,有效达到高中体育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余乐,伍远岳.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开放性教学评价[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6):70-73.
[2]苏屹,闫玥涵.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33(5):136-148.
[3]袁若薇,徐强,沈云峰.耗散结构视域下武术教学的自组织发展路径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1,37(4):81-86.
[4]于雷.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足球教学的哲学启示[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8):121-122.
[5]朱其忠.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价值网络系统演进[J].经济论坛,2019(1):28-33.
本文系江苏省淮安市中小学教育研究2021年度“中小學教学研究”专项课题“耗散结构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JY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