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3-11-16 06:50艾建宏
高考·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高中数学信息技术

艾建宏

摘 要: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高中数学课堂导入,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数字设备和互联网工具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和学生应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当今社会对数学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堂导入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也不例外。高中数学教学导入应用信息技术,既是整体改革的需求,又有个人成长的需求。信息技术可以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体验。同時,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入信息技术需要注重操作规范和方法技巧的培养,以防止出现技术盲区和误导,也需要注重教育教学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数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存在困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掌握较多的技术知识,才能够成功地实现信息技术的导入。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或者知识更新,这就导致了教师缺乏相关技术知识。同时,教师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技术故障和操作失误,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学生使用存在困难

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也会遇到困难。与传统课堂相比,信息技术所呈现的知识更加生动、丰富,但同时也更具挑战性。学生需要运用电脑等设备进行信息处理,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和运用能力,而这也是许多学生面临的困难。同时,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也容易受到网络环境、设备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1]。

(三)高中数学课程难度大

课程难度是导致高中数学课堂导入信息技术的另一个问题。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在传统课堂中是通过讲授、练习来逐步掌握知识点的。而在信息技术中,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灵活化,从而提高了难度。同时,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学习时,也面临着数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难题,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原则和特点

(一)原则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我们应该始终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标。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并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新技术,而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习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还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数字设备和互联网工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模拟软件展示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并且,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讨论、模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软件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特点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加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数字设备进行实时计算和图形绘制,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则通过网络课程和在线讨论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互动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风格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软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学习资料和参考案例,拓宽学习视野。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数字教材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多个角度理解数学知识。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

意义

(一)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导入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和多样化。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课堂以及数学软件等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解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反馈和自动化评估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导入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接触和运用各种信息工具和资源,学会有效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提高信息素养和水平。同时,信息技术的导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使用数学软件、网络资源等,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性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不再依赖传统的教师讲授,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探究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

(一)合理选择导入方式

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导入方式。常见的导入方式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课堂、电子课件、数学软件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导入方式。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可以使用电子课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呈现概念和解题过程;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可以使用数学软件和网络课堂来进行模拟实验和实践操作[2]。

以“随机抽样”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投影设备将随机抽样的相关案例呈现给学生。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关于市场调研的案例,介绍随机抽样在市场调研中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图表或数据展示工具展示市场调研的样本数据,并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和假设,然后在网络上搜索与随机抽样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社会调查、人口统计等,并将这些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则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信息和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随机抽样相关的数学题目,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使用学习平台或在线作业系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并通过互动性工具收集学生的答案和观点,展示给全班讨论和评价。这样既能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一个案例,介绍随机抽样在调查统计中的应用。案例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如调查学生的喜好或习惯。教师呈现相关问题,如“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喜欢看电影?”或“你们班有多少学生每天锻炼身体?”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调查以及如何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因此,通过选择合理的导入方式,学生在参与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

在利用信息技术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和解题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材料,例如制作视频演示、动画展示、配套练习等。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多媒体教学内容的精细化设计,避免内容过于繁杂或冗余,以提高学习效果。

以“立体图形的直观图”为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立体图形的直观图,例如立方体、棱柱或棱锥的展开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展开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各个面的位置和关系。接下来,教师再设计一些交互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教师问学生:在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如何确定各个面的位置?请描述以下操作步骤。通过这样的问题和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图形的展开方式和实际构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多媒体动画或视频,展示立体图形的展开过程。例如,通过动画展示正方体的展开过程,慢慢展示各个面的组装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立体性和展开图之间的联系。例如,某个棱锥的展开图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1)棱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

(2)棱锥的侧面有几个?

(3)棱锥的顶点在展开图的哪个位置?

通过这样的题目设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直观图。通过设计相关的数学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三)个性化学习机制

个性化学习是信息技术导入的另一个重要策略。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学习轨迹的记录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以“复数的四则运算”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需求,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教师上传复数的四则运算的讲解视频、练习题目和案例分析。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师推荐一些在线学习平台或数学软件,让学生使用这些工具自主学习和练习复数的四则运算。学生则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自主组织和安排学习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例如,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学题目:计算并给出结果的实部和虚部。(3+4i)*(2+5i)解析:首先,将复数按照分配律展开,然后进行实部和虚部的分别计算。(3+4i)*(2+5i)=(3*2+3*5i+4i*2+4i*5i)=6+15i+8i-20=-14+23i,所以,结果的实部为-14,虚部为23。因此,在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导入中,个性化学习机制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研究,设计数学题目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增强导入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复数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计算和推理能力。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导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機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还应与学校和家长合作,共同推进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形成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以“基本不等式”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基本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展示不等式的数学符号和相关概念,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和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多媒体动画或视频,展示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的思考。接下来,教师再设计一些互动式的讨论和探究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例如,可以问学生:当>0时,如何比较和的大小?请给出你的解释和证明。通过这样的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基本不等式相关的数学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例如:

题目一:已知>0,证明当>时,>。

题目二:已知>0,>0,证明当>时,>。

通过这样的题目设计,让学生运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律来解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教师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像购物打折、优惠券的使用等,让学生通过不等式的应用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可以理解不等式的数学意义,还有助于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不等式的知识,促进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课堂导入信息技术的意义体现在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肖宝霞,李征.例举利用多媒体设计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3(12):53,1-3.

[2]富景晨.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课堂导入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20):43-44.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高中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